意大利人對面條的感情就如同中國人對米飯一樣,無論是口感還是造型,意大利人都愿意花十二分的心思去琢磨。紅色、橙色、黃色、綠色、灰色……意面的世界就像是千變?nèi)f化的萬花筒。不用擔心,這些彩色意面可不是用色素做的。譬如,紅色面中其實是混入了紅甜椒或甜椒根;橙色面混入了紅葡萄或番茄;黃色面混入了番紅花蕊或南瓜;
綠色面混入了菠菜;灰色面中有葵花籽粉末;黑色面呢,用的是墨魚汁……至于意面的造型,那更是千奇百怪,有細如面線的,有螺絲形的,還有彎管形的、蝴蝶形的、貝殼形的、貓耳朵形的……哇,單從外形上來分,意面的名稱就有500多種。
各種各樣的意大利面真是讓人垂涎三尺!這么美味的意大利面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最早,人們把面粉團壓成薄紙狀,然后切成條狀或塊狀。
有時面粉團實在太大,人們便以腳代手,將面粉團踩薄。據(jù)說當時意大利的廣場、街道上隨處可見抻面條、晾面條的人。18世紀時,愛干凈、講衛(wèi)生的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多二世請來能工巧匠,發(fā)明了揉面機。后來人們還建了面條工廠,意大利面進入了機器制作時代。
即使有了面條工廠,許多意大利人還是把做面的秘方小心保管,有的甚至寫進遺囑里,要求后人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