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獨立學院的大一新生,本文試就獨立學院大學新生適應性的問題從生活、學習、人際三方面進行淺顯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入學教育的加強、新晉商人才培養(yǎng)的教育、心理教育的普查及心理輔導、高年級學生學習經(jīng)驗交流、利用新媒體等使新生能夠更快的適應大學生活,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投入到大學生活中去。
[關鍵詞]大一新生;適應性問題;對策
獨立學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獨立學院招生生源素質(zhì)的整體水平與公辦普通高校相比有一定的落差,解決獨立學院新生的適應性問題,對于保證新生健康成長,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一、獨立學院大一新生的現(xiàn)狀
“90后”逐漸成為大學校園里的主流人群,自我意識強烈、興趣愛好廣泛,綜合素質(zhì)較高。這些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優(yōu)越,家長大部分能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在課余時間會讓他們學習各種特長,如舞蹈、鋼琴、繪畫等,讓孩子掌握更多的才藝,使得他們能夠并樂于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或比賽;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由于剛剛來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心理上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落差。這些因素導致學生當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極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
二、大一新生不適應因素分析
當大一新生走進大學校園時,他們的行為習慣還停留在中學階段,因此經(jīng)常
1.生活環(huán)境的不適應
大一新生,在他們還沒來大學之前,自理能力較差,到了大學之后,生活環(huán)境有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從南方考進我校的同學,這種地區(qū)的差異使他們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往往容易發(fā)生沖突。
2.學習方式的不適應
由于教育體制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導致我國在高中和大學交匯階段互不銜接的現(xiàn)象日漸凸顯,由此,造成一些高中生進入大學以后出現(xiàn)諸多的不適應 。如上課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大課、小課、課內(nèi)、課外。自學是大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因此,大學新生在剛入校的前半學期往往不能適應這種主動性的學習思維,對于學習有些不知所措。
3.人際交往不合群
總之,由于上述因素的影響,許多大學新生在進入大學之后,會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不適應,尤其是經(jīng)歷心理上的震蕩,因此,加強對大學新生的“適應性教育”,有的放矢地對他們進行幫助、引導和心理調(diào)適十分的重要。
三、大學新生適應性建議
面對以上新生出現(xiàn)的一些不適應因素,結合我系學生的特點,提出以下對策:
1.入學教育的加強
剛進入大學的新生,對學校的一切都很茫然,因此,需要對新生的入學教育進行加強和細化:首先,學院會對新生進行各個院系的介紹及一些注意事項。接著,各個院系的教研室針對所學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會對新生進行詳細的專業(yè)介紹,讓同學們逐漸對大學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新晉商人才培養(yǎng)的教育
為了讓學生渡過充實而又不盲目的四年,即在開學之初,讓每位同學對每個學期的學習與生活進行一個規(guī)劃:如我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要達到一個什么要求,針對大學四年所修的課外學分中包含的六項內(nèi)容:個人修身與素質(zhì)、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文化藝術、素質(zhì)拓展與技能培訓,在每個學期每項該修到幾分,讓同學們對每個學期的學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使大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3.心理教育的普查及心理輔導
對大一新生,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會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測評,它包括:SCL-90和UPI,根據(jù)普查結果SCL-90和UPI的異常值會篩選出一部分學生,對于有問題的會進行心理疏導。同時系里會有心理專業(yè)的實習老師不定期對整個班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疏導大家由于這種剛來大學的不適應而造成的緊張。
4.高年級學生學習經(jīng)驗交流
大一新生,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可能會有一些不知所措。而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適應了大學生活,能夠給新生帶來他們的實際經(jīng)驗。如告訴新生如何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學習與參加課外活動的時間,通過交流,讓學生盡快的從一個高中生過渡到大學生。
5.利用新媒體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 90后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新生可以通過論壇貼吧、微博、博客等社交網(wǎng)站與高年級學生或者老師進行人際間的溝通交流。利用這些網(wǎng)絡虛擬空間,新生可以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答疑解惑,從而引導學生適當?shù)恼{(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步入到多彩的大學生活中去。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不能總牽著他的手走路,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總之,我們要采取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克服各方面的不適應,努力縮短適應期,幫助學生盡快步入正常的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 唐洪剛,劉夕寧,易樂.獨立學院大一新生的適應性問題及對策研究[J] .黑河學刊.2014.
[2] 劉宇.大學新生的“適應性教育”初探[J] .教育求索.2011(03).
[3] 李桂英.從大學新生的不適應談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銜接問題[J] .人才開發(fā) 2007(01).
[4] 薛德鈞,田曉紅.大學生心理與心理健康[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劉春芳(1979-10-11),女,管理學學位,助教,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教育管理。
王艷(1986-11-21),女,教育學學位,助教,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