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常識、政治法律常識、日常行為規(guī)范或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品德學科是比較系統(tǒng)地、直接地向小學生進行基本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的一門必修課程。引導學生從小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思想品德教育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我們要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育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付諸行動,提高思想認識,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
一、 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
一個合格的人才,應該是德才兼?zhèn)涞摹榇?,我們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只有學生具備美好的品德,學會做人,將來才有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兒童在十三歲之前,天真未泯,如一張白紙,最容易教導,也最需要教導,正所謂“先入為主”。在這時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的一生將受用無窮。
《弟子規(guī)》是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優(yōu)秀教材,它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正所謂啟蒙養(yǎng)正,幫助他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敦厚善良的心性。凈化社會風氣。
在《弟子規(guī)》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懂得一些淺顯的做人道理,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加深印象,在以后成長的過程中明白其中的內涵。
例如,“入則孝”這門課,教育學生心里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百善孝為先,這是做人的根本。
“出則悌”這門課教育學生在社會中要與人和諧相處,尊老愛幼。
“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以放逸。生活中要講衛(wèi)生,衣食不要過于奢華,做事情勿畏難,勿輕略。
“信”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
“泛愛眾”是第五門課,做人要廣交朋友,與朋友和睦相處,要講平等博愛,要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用自己的才能為國家、社會、大眾做有益的事。
“親仁”是學生主修的第六門課。教育我們的學生要親近,接觸有道德、有學問的人。與仁者親近,德行就會一天比一天增進,而過失就會一天比一天減少。這樣以來會慢慢提升學生的修養(yǎng)。
以上六門功課是做人之根本,也是學習其他學問的根基。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很好:“要做事,先做人?!?/p>
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創(chuàng)建情境,激發(fā)興趣
思想品德課理論性較強,比較枯燥,如果照本宣科,必然出現(xiàn)“聽者昏昏”的局面,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對于政治教師來說,最好的辦法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思品教師在教學時,要靈活運用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引發(fā)學生興趣。僅僅通過書本的說教并不能使學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得到真正的提高,而要把他們引向生活和社會。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是少年學生的天性,我們要利用好這一點,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安排實踐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的思品課上有《文字的形成與演變》這樣一節(jié),我們就可以通過圖片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讓學生了解世界上古代不同文字的演變過程。了解中國文字的變遷(甲骨文、金文、戰(zhàn)國文字、小篆、楷書),讓學生舉例說明這幾種文字在書寫上的差異。中國的漢字至今在社會上通用。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跡。它記錄了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歷史和文化。為了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下我國的文字和哪些東方國家的文字有相似之處,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為我們祖先感到自豪和驕傲。課下開展一次硬筆書法活動,鼓勵學生努力把漢字寫好。把這種文明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三、思想品德教育要融入各科教學中
一提到思想品德教育總會和語文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也確實如此,語文學科是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的教材不是對真、善、美的頌揚,就是對假、丑、惡的鞭撻;不是對作者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就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的贊美......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yōu)越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德育教育。
例如,學習《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文章時,可以與品德《中華民族圓了“飛天夢”》有機地結合起來。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夢想著飛向太空,而今這一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終于變成現(xiàn)實。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通過生動的圖片和閱讀材料直觀地發(fā)現(xiàn)航天事業(yè)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我國的衛(wèi)星發(fā)射技術已經跨入世界前列,我國完全有能力獨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術,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為祖國的繁榮和富強而驕傲。課下可查閱一些有關航天技術人員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跡,感受他們自強不息、勇于攀登的精神風貌。安排探究體驗活動,讓學生勾畫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藍圖,培養(yǎng)祖國小主人的意識,樹立學好科學文化,投身國家建設的理想信念。
數(shù)學教學中也能潛移默化地滲透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例如,在學《圓》這一章時,我們必然要提到圓周率,而最早計算出圓周率的是我們中國偉大的數(shù)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shù)的人。他的這項成就比國外至少要早1000年。這時學生一定會自豪地議論紛紛,可以借機讓學生搜集一些中外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的成就、故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中外思想家、科學家不畏艱辛、追求真理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品質和刻苦鉆研的、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體育課可教育學生,和諧相處,互相幫助,相互關愛的集體主義精神。英語課、信息課等都可以與品德教育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在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中,培養(yǎng)熱愛祖國、崇尚科學的情懷。
四、拓展渠道,讓思想品德教育在實踐中升華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進行學習,反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思想品德教育要打破以往封閉的、孤立的課堂中心模式,要通過與家庭、社會的合作,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充滿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建立校外活動基地,為學生開闊視野,更好地向自然學習,向社會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看一些影片(歷史片、戰(zhàn)爭片、科技片......);開展“讀一本好書”的活動;參觀歷史博物館;聽法治報告;參加獻愛心募捐活動;就某件眾所周知的事情,展開辯論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受到教育,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道理、觀點,用雪亮的眼睛去分析認識周圍的事物,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為國爭光、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學校、家庭值得重視、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三方攜手從各個層面,從一點一滴做起,有的放矢地對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啟蒙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振興中華的志向。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他們積極進取、勤學好問的學習態(tài)度,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讓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像雨露滋潤幼小的心靈,哺育和陶冶一代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集體的新世紀德才兼?zhèn)?、品學兼優(yōu)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