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課程的改革在不斷進行,如何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質量,需要對能力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筆者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經驗,主要從創(chuàng)新方面探討了小學數學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創(chuàng)新 思維 能力型 創(chuàng)新型
教育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一部分,對教師來說,創(chuàng)新意識是需要培養(yǎng)的,通過改變傳授知識的思路,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教學思想、教學方式的改革為中心,確立創(chuàng)新性原則。
一、創(chuàng)新
(一)創(chuàng)新認識上的偏差需要克服
創(chuàng)新教育不單純脫離教材而進行的活動,也不是憑借問題,讓學生隨意去想、去說,這就進入了極端。一個人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性,從對某一問題的解決來分析,是從對于問題的解決是否有新穎來說的。
(二)營造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環(huán)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以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中心,給與學生的是一個自己的空間,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堅持“平等、寬容、友善”的態(tài)度去和學生共同的學習,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形成的是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
(三)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個性、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教師語言,運用要有廣度而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該擺脫學生思維的固有思維,以自己的角度來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使得學生敢于提出對于教材的理解而產生的疑問,也敢于提出理解教師的講解而產生的質疑,即進行批判性的質疑、實踐、驗證,以尋求解決的方法。
對于高中學生在學生具有了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上,對于一些問題的處理還有待于提高,下面重點談談能力型問題和創(chuàng)新型問題的一些看法。
二、學習能力型問題的理解
(一)學習能力型習題的特點
1.內容上比較新。在學習能力型習題中,教學中總是能夠出現一些新的概念,這就需要教師對于自己的學生進行相關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比較好地讓學生去理解,即對這些概念、定理、公式以及方法或多或少的理解、運用,應用它們來解決相關的問題。
2.具有抽象性。從這些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來看,往往是描述的比較簡單、減略、抽象,即沒有詳細的解釋和說明,語言簡單,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學習、分析、領會、理解。這與在平時的課堂里,通過教師的指導,來學習新知識是有不同的,在無教師的講解、舉例和解說的情況下,而對于這些沒有感性的內容的理解下,來學習這些抽象、概括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需要學生具有獨立的學習、抽象的思維。
3.學生達到學以致用。對于學生的要求,是由于學習這些新知識的時間上比較短。所以,要求學生在閱讀后,能夠很快去理解這些概念、定理、公式和方法,在這基礎上,再達到運用、解決其有關的問題,換句話說,在沒有例題的形式下、沒有模仿的情況下,能夠自己去解決問題,因此,這是對學生的思維提出了應該具有敏捷性、獨創(chuàng)性的要求。
(二)解學習能力型習題的方法
1.通過閱讀來理解。首先,在閱讀的基礎上來理解題的意思、理解題目所包含的內容,即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的根本,在這里又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從字面來理解,即要求是通過閱讀來看明白其中每一個句子所含的意義。
第二步、從內容的深層去理解,即要求是能夠往深了去理解,尤其是新的概念的本質和屬性,通過分清這些定理、條件來得出結論,采用新的方法是關鍵的一步。
2.運用。我們?yōu)榱死斫膺@些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這是前提的也是條件,而運用它們來說,是屬于解決問題的關鍵部分。只有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才能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三)提高解學習能力型問題的能力的方法
1.在平時學習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所謂學習能力型問題,是指通過對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的理解,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在解題時,要求的是:在自己獨立學習的基礎上,來對于這些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的理解,而運用它們是為了解決有關的問題。因此,為了順利地解決這類問題,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獨立的學習能力是關鍵。在平時學習時,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好習慣,即在上課之前,通過學生的預習,獨立學習,來掌握新的知識。
2.通過加大學生的閱讀,提高其理解能力。對于學生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閱讀、理解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一個新的概念時,一旦題目中只給出一部分,即單純的名稱、抽象的描述,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在閱讀的基礎上來理解其概念的涵義以及理解概念,即其所存在的根本,對閱讀、理解的能力來說,是給學生提出了高的要求。對于學生來說,首先,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語文能力、數學的知識作為基礎,只有這樣在理解定義中的詞、句子時,才能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和把握。其次,再根據概念、定義來辨別其是否是正和反的例子,從而能夠達到具體的運用。
三、創(chuàng)新能力型問題的理解
(一)創(chuàng)新能力型問題的特點
針對一些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問題,對于小學生的培養(yǎng)要循序漸進,才能更好地來發(fā)他們的智能。目前,對這類問題的研究,還是一個、初始的階段,因此,從一些比較簡單的的問題入手來考慮,對于這些問題,往往具有以下的特點:
1.具有特殊性和一般性。
2.具有類比和聯想性。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處理,如可以通過類比的方法將這些常見的數學問題放到一起,解答相關的問題。因而,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相關的問題進行聯系,來理解相關問題等等。
總而言之,我們比較學習能力型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能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夠去探索、研究、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以及能夠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而在解能力型問題時,要注意的是避免利用過去的、舊的題型、舊的模式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該是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來學習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從而掌握了解決數學問題的方略,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韓飛.“一題多解”與高職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J].高等數學研究,2012(04).
[2]周洪偉.“一題多解”對培養(yǎng)小學生發(fā)散思維作用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2(19).
[3]蘇興震,陸鈞.例談多解問題的教學誤區(qū)[J].江蘇教育研究,2012(15).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