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我們的寫話訓練就應該跟理解課文內(nèi)容整合在一起,扎根在閱讀教學之中,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以點切入,點撥學生;以模探究,啟發(fā)學生;以一帶多,發(fā)展學生。我們力求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fā),又捕捉了恰當?shù)闹R增長點,使得寫話訓練扎根于每一節(jié)的閱讀課堂中。
關(guān)鍵詞:寫話 閱讀課 運用語言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低年級的課文就應該是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例子。所以,我們的寫話訓練就應該跟理解課文內(nèi)容整合在一起,扎根在閱讀教學之中,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
一、以點切入,點撥學生
作為一名低年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根據(jù)詞語的不同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并以此為切入點,找準字詞和生活之間以及字詞和文本之間的兩個聯(lián)系,關(guān)注詞語在表達中的作用,尋找讀寫結(jié)合點,把它們運用到寫話教學中去。
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中出現(xiàn)有特點的詞:“白白的”“大大的”。教學中我通過反復朗讀來促進學生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語感。
老師:“你還知道白白的什么?”
學生:“白白的云?!?/p>
學生:“白白的棉花?!?/p>
……
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強文字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在說完“白白的”后,我出示許多有關(guān)天空、大海等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其他的詞語。由“詞——詞組——句子”的點撥,讓學生運用剛從文中學到的某種語言形式,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去感受、理解、運用詞語。
二、以看代講,觸動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更容易被艷麗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畫面深深吸引,因此,圖畫便成了教材的“第二語言”,作為課堂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具有形象性、啟迪性等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我們教師充分發(fā)掘,就能讓它“活起來”“開口說話”。
一年級下冊《春雨的色彩》一課的學習中,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按順序觀察,用一兩句話描述春雨下起來的景象,我還鼓勵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說具體寫具體。如學生寫道:
春天到了,春雨下起來了,小草綠了,紅紅的桃花開了,燕子高興極了。
春雨過后,各種花都開了,小河里的水多了,小鳥也在天上飛來飛去。
具有直觀性的圖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中,只要教師努力挖掘圖畫的作用,讓圖畫與文本相融,真正為“我”所用,就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甚至達到超越文本表達的效果。
三、以唱煽情,感染學生
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它是用具體的音響表現(xiàn)出的聽覺形象,從而使人們通過聽覺,深深地感受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并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往往是能說不善于寫。為了激發(fā)他們的寫話興趣,我在教學中將課文的詞語結(jié)合學生耳熟能詳?shù)母柙~,配上動聽的旋律,力求轉(zhuǎn)換一種方式,引導他們把話寫好。
如在一年級下冊識字一出現(xiàn)了許多描寫春天的歌詞:
春回大地 萬物復蘇
柳綠花紅 鶯歌燕舞
如何將這些詞語靈活地運用在學生的寫話里呢?我利用低年級學生愛唱愛跳的特點,引導學生以歌詞的形式說說自己在春天里看到了哪些景物:
如: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那____,這里有____,這里有____,還有那____。(采用《嘀哩嘀哩》的歌詞形式)
在學生說好說完以后,我和學生一起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唱啊、跳啊,學生完全置身于一個有聲的藝術(shù)氛圍中,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快樂地積累運用好詞。
四、以模探究,啟發(fā)學生
處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模仿能力強,我們可利用這個特點,精心選擇易于模仿的課文片段,為他們搭建語言表達的支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寫話訓練。在指導《司馬光》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寫話的:
師:一個小朋友掉進缸里了,小朋友們有什么表現(xiàn)?
生: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學生自由讀句。
師:誰能演一演這兩個小朋友的表現(xiàn)?
兩學生演。
師:文中用了哪個詞語將他們的表現(xiàn)說出來?
生:有的。
師:別的小朋友還會有什么表現(xiàn)呢?出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____,有的____。
我們在指導運用“有的____有的____”之后,再引導他們說出心情,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表達。接著,我再出示花壇里不同顏色的花、辦公室教師的表現(xiàn)等等,引導學生去交流,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找到了寫話的方式,寫的效果明顯提高。
五、以一帶多,發(fā)展學生
在低年級學生寫話實踐情況看,句式種類比較單一,這與他們的知識量有限,生活經(jīng)歷簡單有很大關(guān)系。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表述形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一話多說”,感受不同句式的表達作用。
在《松鼠和松果》中,他高高興興地走進大森林,摘了一個又一個。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體會松鼠高興的不同寫法:
師:你體會到小松鼠什么心情?
生:高興。(出示:高興)
師:還可以換成什么詞語?把這個詞語放進去讀一讀。
生:開開心心,他開開心心地……(出示:開開心心)
通過這一訓練,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同樣的意思可以有不一樣的說法,以后說話就會努力嘗試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從本年級的目標出發(fā),再根據(jù)教材的實際,選取本課的語言訓練點,作為寫話訓練的基本,這既體現(xiàn)了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fā),又捕捉了恰當?shù)闹R增長點,使得寫話訓練扎根于每一節(jié)的閱讀課堂中。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