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津】
一、概念與特點
詠物言志詩是指作者以生活中某一具體事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以此表達自己的精神品格、理想志向或愛憎好惡等思想情感的一類詩。描摹其態(tài)求形似,融入哲理求神似,形神兼?zhèn)涫谴祟愒姷奶攸c。
二、常見類別及主旨
1.單純詠物。狀物之形貌,寫物之神態(tài),只求形似,不賦予個人的情感,只為表達作者健康而高雅的審美情趣。
2.托物言志(志向)。詩中描繪的物象只是載體,借以表達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抱負追求與豪情壯志。名為詠物,實則通過描摹物象特征展示個人志向:或遠離塵世(污濁的官場)、追求閑適的田園生活;或積極入世,渴望建功立業(yè);或堅持理想、絕不媚俗,不向惡勢力屈服;或表達渴望得到賞識重用的愿望,等等。
3.托物喻理。通過詠物來表達一定的自然法理、社會道理、人生哲理。
4.托物諷世。通過詠物來諷喻揭露批判社會上的不公平現(xiàn)象,諷刺丑惡的人性。
5.詠物抒懷(情感)。以詩歌所詠之物自喻,或表達羈人生不幸遭遇的憤懣感慨;或表達羈旅離愁;或表達思鄉(xiāng)念親之情;或表達懷才不遇、命運多舛的傷感;或抒發(fā)年華易逝與理想破滅的哀愁;或憂國憂民,感時傷世;或憤世嫉俗,針砭時弊;或抒發(fā)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等等。
三、??碱}型
針對詠物言志詩,一般有以下幾種題型。
1.這首詩所描寫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有何特點。
2.通過分析意象(物象),把握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性格追求。
3.通過分析詩中意象(物象)的寓意,進而分析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或主旨。
4.分析詩歌的主要表達技巧,或比較兩首詩情感技巧的異同。
四、鑒賞方法
1.抓“物”的特點。鑒賞詠物言志詩,首先要注意所詠之物的形態(tài)、色澤、特征、生長環(huán)境。我們只有準確抓住外形特點,分析物的比喻或象征意義,才能展開聯(lián)想,探求到主旨。如松與竹,它們都是常青植物,有耐寒的特點,能在惡劣環(huán)境中頑強生存,所以二者往往象征堅貞不屈、孤傲直立、剛正不阿等品質(zhì)。
2.體悟作者在“物”中所托之情。一首好的詠物言志詩,總是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流露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道理。因而,鑒賞時,我們要把物象的特點與人的品格聯(lián)系在一起,把物象的環(huán)境與社會現(xiàn)實聯(lián)系在一起,把物象的遭遇或發(fā)生的變化與作者的生平、遭遇聯(lián)系在一起。找到了人與物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我們便抓住了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也抓住了物的品質(zhì)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人生追求、態(tài)度理想。
3.分析藝術(shù)手法。詠物言志詩明寫物實寫人,要把物當成人來理解。賞析時,我們要從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jié)合點)入手,重點把握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4.要明了“物同情異”及“物異情同”的道理。萬物都有多面性,作者在詠物時往往只抓住其中的一個特點來加以發(fā)揮,吟詠成章,再加上各人的處境、性格、思想、境遇等的差異,因此雖同詠一“物”,而情感主旨大多各異。反之亦然。不同的詩人詠的“物”不同,所表達的情感主旨有時卻是相似的。
因此,我們要靈活處理“物”與情之間的關(guān)系,不可用固定的模式或框框來套。從全篇著眼,從作品本身及作者的實際出發(fā)來進行剖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閱讀訓(xùn)練】
詠 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詠 柳
□曾 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fēng)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兩首詩雖然寫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點展開聯(lián)想。這兩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點?而由此聯(lián)想到什么?
答:
2.關(guān)于這兩首詩,分析解釋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賀詩用梳妝打扮的碧玉少女為喻,描寫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風(fēng)像少女纖纖素手中的利剪為喻,寫出春風(fēng)下柳芽萌發(fā)。這樣寫使詩的后兩句與前兩句緊密聯(lián)系起來??梢哉f想象出奇,描寫生動。
B.曾詩一反“托物寄興、言志抒懷”之常格,以所詠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時的丑態(tài)。告訴人們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騙手段為非作歹,總有一天將失勢遭殃,受到懲罰。與傳統(tǒng)詠柳詩相比,可以說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別調(diào)”。
C.這兩首詩同為詠物詩,構(gòu)思均與傳統(tǒng)詠物詩相異。賀詩詠柳而不抒離別思鄉(xiāng)感傷之事,曾詩詠柳而不頌柳,卻反其意以喻小人,進行貶斥、嘲諷。
D.這兩首詩都為七言絕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賀詩頌揚了唐王朝興盛、光明;曾詩抨擊了北宋末年政治斗爭之黑暗。
鷓 鴣
□鄭 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①。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②里啼。
游子乍聞?wù)餍錆瘢讶瞬懦涿嫉汀?/p>
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注]①山雞:鳥名,即雉,羽毛斑斕美麗。②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帝舜南巡,死于蒼梧,二妃從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側(cè),即黃陵廟。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里頭有一個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關(guān)鍵詞,它就是 。
2.這首詩的頷聯(lián)通過環(huán)境描寫,為全詩營造了一種凄迷幽遠的意境,試分析作者塑造了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
答:
3.這首詩通過對鷓鴣的描寫,以物喻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情緒?
答: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請簡要分析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點。
答:
2.這首詩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
答:
畫 鷹
□杜 甫
素練①風(fēng)霜起,蒼鷹畫作殊。
身②思狡兔,側(cè)目似愁胡③。
絳鏇④光堪摘,軒楹⑤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注]①素練:白色的生絹。②(sǒng),挺立。③胡:這里指猢猻。一說指胡人。④絳:絲繩。鏇:銅環(huán)。⑤軒楹:堂前廊柱。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寫的是畫中的鷹,而非活的鷹,因而描寫時處處扣著“畫”的特點,即畫中之物靜止不動、寓靜于動的特點。請從頷聯(lián)、頸聯(lián)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的詞語。
答:
2.“毛血灑平蕪”是想象之景,還是實寫之景?為什么?
答:
3.從這首詩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品格氣質(zhì)?
答:
4.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首聯(lián)“素練”二字可以看出所詠之鷹是畫中之物?!帮L(fēng)霜起”是作者在看畫時的想象,渲染了畫鷹的氣勢。
B.頷聯(lián)“身”“側(cè)目”兩詞描寫了鷹的神情動態(tài),“思狡兔”是設(shè)想畫鷹時時準備著攫取狡免,表現(xiàn)了畫鷹的栩栩如生。
C.頸聯(lián)描寫畫鷹身邊的物件,側(cè)面烘托畫中的鷹形態(tài)逼真,而“堪”“可”二字又緊扣“畫”字之題。
D.尾聯(lián)描寫畫面上的鷹正在搏擊凡鳥,毛血灑落原野,畫面上場面激烈,間接流露了作者的英豪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