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互聯(lián)網“教父”伊茨科夫希望能活一萬歲,谷歌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布林希望能夠“治愈死亡”,這些科技領域的巨頭們正在用巨大的財富和最尖端的科技去追逐人類由來已久的長生不老之夢,而且,他們在這條道路上已經取得了令人興奮的階段性成果。
PayPal的創(chuàng)始人、億萬富豪彼得·泰爾計劃活到120歲。與其他一些科技界億萬富豪相比,他似乎并不算特別有野心。俄羅斯互聯(lián)網“教父”德米特里·伊茨科夫稱他的目標是活到10000歲;甲骨文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拉里·埃里森發(fā)現(xiàn)接受死亡的觀念是“難以理解”的;谷歌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謝爾蓋·布林希望有朝一日“治愈死亡”。
這些科技巨頭們并不是滑稽可笑的,甚至也不是自負的,他們的探索是基于真實的新興科技——那些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生命和死亡的理解的科技。這當然很難被相信,因為人類對長生不死的探索不但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而且充滿了災難性的失敗。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為了追求永生,曾服用據(jù)說可以長生不老的丹藥,結果差點毒死自己(丹藥中含汞)。
幾個世紀后,人類尋找永生的途徑也沒有變得更加安全:1492年,羅馬教皇八世把三個健康男孩的血輸入自己體內,他認為自己可以吸收他們的“年輕”,結果卻害死了自己。到了有點接近現(xiàn)代的時期,那是1868年,美國肯塔基州政治家倫納德·瓊斯在競選總統(tǒng)的時候,宣稱自己已經通過禱告和禁食獲得永生,并稱可以向公眾公布他擺脫死亡的秘密。但在那年年底,瓊斯死于肺炎。
但這些歷史先例并不能勸阻一些硅谷巨頭們對長生的追求。例如,他們捐給瑪士撒拉基金會的350萬美元。該基金會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奧布里·德·格雷指出,這一非營利性組織的主要研究計劃是“工程化抗衰老戰(zhàn)略”(簡稱SEN S),致力于研發(fā)出能夠修復7種與年齡相關的損傷的藥物,這7種損傷是指細胞的損失、過度的細胞分裂、不當?shù)募毎劳?、細胞內的廢物積累、細胞外的廢物積累、線粒體基因突變、細胞外基質的交聯(lián)?!拔覀兊睦砟钍?,人體是一部機器,擁有一個決定各方面功能的構架,這當然也包含了隨時快速分崩離析的幾率,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在分子和細胞的層面修復這一構架,我們就能夠恢復各種(器官和組織的)功能,最終我們將會擁有全面恢復活力的身體?!?/p>
不過SEN S項目500萬美元的年度運營預算,與布林領導的Calico項目相比,就不足掛齒了。谷歌公司計劃向Calico項目注資數(shù)十億美元,與制藥巨頭A bbV ie合作,試圖“治愈死亡”。谷歌對這一項目是出了名的遮遮掩掩,不過據(jù)傳將研制一種能夠模仿foxo3的藥物,foxo3是一種與壽命有關的特殊基因。
還有格倫醫(yī)學研究基金會,現(xiàn)代抗衰老舉措的鼻祖,由風險投資家保羅·F·格倫于1965年創(chuàng)立。自2007年開始,該基金會就設立了年度“格倫獎”,獎金6萬美元,專門用于獎勵在抗衰老方面做出有前景工作的獨立研究人員。格倫基金會還啟動了與大型機構的抗衰老項目合作。格倫基金會的發(fā)言人馬克·R·柯林斯指出,這些大型機構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索爾克研究所和梅奧醫(yī)學中心。此外,其還從“美國老化研究聯(lián)合會”獲得每年超過100萬美元的撥款。該聯(lián)合會是一個慈善基金會,致力于研究與年齡相關的疾病。
格倫基金會也與埃里森醫(yī)學基金會合作密切。埃里森醫(yī)學基金會成立于1997年,其每年為那些致力于研究老化或抗衰老領域的學者提供成千上萬美元的專項撥款,他們決定資助獨立研究,而且可能已經獲得了回報。由格倫和埃里森兩大基金會資助的相對溫和的研究項目似乎已經發(fā)展到了可驗證的階段——在實驗室老鼠身上實現(xiàn)了延緩衰老。接下來,誘人的問題是:這些實驗結果可以復制到人類身上嗎?
逆轉老化成功 青春永駐有望
1956年,研究老年醫(yī)學的專家克萊夫·M·麥科伊在康奈爾大學展示了一個有點殘忍的實驗:他把兩只活老鼠的側腹縫合在一起,使得他們的血液流動能夠互通,麥科伊選擇的這對老鼠,一只是年輕、健康活潑的,另外一只則是年老且狀態(tài)不佳的。當它們的血流連接在一起后,年老的老鼠似乎逆轉了老化過程,隨著實驗的繼續(xù)變得年輕且健康起來,與此同時,那只年輕的老鼠,則過早地衰老了。
在當時,人們對血液成分的認識相對較少。麥科伊的實驗對人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但卻有點走進了死胡同,于是他把注意力轉向了熱限制,雖然他的實驗最終讓他成名,但他的血液研究大部分都失敗了。
時間快進48年,來到2004年,哈佛大學干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系的艾米·韋杰斯重復了麥科伊的側腹縫合實驗,看看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結果是一致的。于是韋杰斯——曾獲得格倫和埃里森兩大基金會的資助——決定分離老鼠血液中的單獨一種蛋白質,看看會導致什么恐怖后果。
她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叫做GDF11的蛋白質,在年輕老鼠的血液中很常見,但在年老老鼠體內相對稀少,而這種蛋白質會使得大部分年老老鼠“逆轉老化”。在血液中,GDF11負責保持干細胞活性。隨著年齡的增長,GDF11水平下降,與此同時出現(xiàn)的就是(負責組織的自我修復的)干細胞衰退、損傷愈合變慢、肌體開始衰老。不過即使是非常年邁的老鼠體內也存在少量的GDF11,這些老鼠體內的干細胞并未消失,但是卻隨著GDF11水平的下降而進入了休眠狀態(tài)。一旦被注入年輕的血液,這些年老老鼠體內的GDF11水平升高,休眠的干細胞也似乎被“重啟”,使得老鼠出現(xiàn)“逆齡”生長,重要器官和組織開始變得年輕、健康。格倫基金會的發(fā)言人柯林斯指出,這一工作是“非常有前途的”。
與此同時,在休斯敦的M.D.安德森癌癥中心,來自埃里森醫(yī)學基金會的老化領域高級學者們也在通過實驗尋找阻止老鼠衰老的方法。羅納德·德馮霍博士對端粒很感興趣,這一結構是存在于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 ——蛋白質復合體,它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帽子”結構。在年輕的身體里,一種叫做端粒酶的酶保持端粒的健康與穩(wěn)定;在年老的身體里,端粒酶水平下降,染色體開始受損。這些受損染色體可能負責一些老化導致的物理影響,而德馮霍希望找出其是如何作用的。
德馮霍的團隊對實驗老鼠的基因進行改造,使其端粒酶輸出可以被切換。他們發(fā)現(xiàn),在切換到“關閉”狀態(tài)后,也就是根本沒有端粒酶的情況下,老鼠的衰老提前了?!拔覀兪顾麄冞_到了相當于人類90歲的程度,”德馮霍說,“(老鼠出現(xiàn)了)大腦萎縮、認知障礙、不孕、骨質疏松、脫發(fā)等等?!?/p>
然后,德馮霍和同事們調整了端粒酶輸出,使之處于“打開”狀態(tài),結果他們看到了難以置信的轉變。“器官開始自我修復,”德馮霍說,“腦體積增加,認知獲得改善,生育能力恢復,重新長出毛發(fā)并發(fā)出健康的光澤,這些動物身上發(fā)生的一切(衰老跡象)都得到減緩。”使那些體內沒有端粒酶的動物重新獲得端粒酶,并不僅僅是停止了老化進程(像GDF11作用的那樣),它似乎0 8 7
使得這些動物恢復了青春。
不過這里存在一個巨大的風險。端粒酶既與預防癌癥相關,又與誘發(fā)癌癥有聯(lián)系。換句話說,這條長壽之路可能使我們死于癌癥。同樣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伊麗娜·M·康博伊擔心GDF11在促進細胞再生的同時,也會增加癌癥發(fā)病幾率。當然這一切還需要更多的實驗,而那些在老鼠身上獲得的成功,要復制到人體臨床實驗,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但是韋杰斯和德馮霍的研究成果已經使得人們對于長生不老科學的興趣呈現(xiàn)井噴式增長。因為這可不僅僅是多活幾年的問題,而是可能多活一百年甚至幾百年?!斑@意味著關于長壽的一切都要被小心定義,當然,因為如此戲劇性的發(fā)展將會帶來巨大差異——人類迄今能活多久和人類期望活多久之間的巨大差異,”瑪士撒拉基金會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奧布里·德·格雷說,“如果我們的平均壽命變?yōu)?00歲而非80歲,那么我們可能不得不重寫大量關于如何生活和死亡的故事。”
按照韋杰斯的說法,如果老化可以逆轉,而不是我們已經習慣了的緩慢而持續(xù)地衰老,那么我們也許能夠一直健康地活著,而且青春永駐,除非一些突發(fā)災難或器官突然衰竭導致死亡。
打印器官和阿凡達式生存
但也許在未來我們并不需要擔心器官衰竭。相對于現(xiàn)在的備用器官匱乏狀況,未來我們將很快擁有克隆的備份器官:或者是實驗室里長出來的,或者是3D打印出來的。我們已經3D打印出了肝臟和腎臟,已經把皮膚細胞變?yōu)楦杉毎?,再把干細胞變?yōu)槠鞴?。感謝一種被稱為冷鹽水復蘇的過程,我們重新定義了死亡。向人體里猛地輸入冷鹽水以取代血液,可以降低人體的溫度,使垂死的病人進入假死狀態(tài)。一旦病人進入這種狀態(tài),醫(yī)生就可以解決很多致命的問題,例如槍擊和刀傷、大出血、器官壞死—— 假如急診室里有方便的備用克隆器官的話。
按照這種設想,未來可能是這樣一種模式:人們永遠活著,或至少活很長一段時間,而且處在一種永恒的、靜態(tài)的年輕狀態(tài),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頻繁地去急診室定期更換衰敗的器官。根據(jù)輝瑞公司2012年的一項研究,當談到老齡化的時候,人們最大的恐懼是“變得依賴”或“生活在苦痛中”。這種恐懼可能會因為人類永葆青春而發(fā)生改變,未來人類最大的恐懼可能變?yōu)椤巴蝗坏乃劳觥?,例如,當你的心臟突然不工作了,而附近恰恰沒有醫(yī)院。
也許修復身體不如干脆替換身體——這一不可靠的容器,總是被各種問題所困擾。由億萬富豪支持的最雄心勃勃的永生投資項目是俄羅斯互聯(lián)網“教父”德米特里·伊茨科夫的“2045倡議”。該項目成立于2011年年初,已經召集了一支令人印象深刻的專家團隊,他們的專業(yè)領域包括機器人、神經接口、人造器官制造等等,他們的目標是:在2045年前實現(xiàn)用機器人或全息化身來替代人類當前的肉身。
在某些方面,“2045倡議”的目標并不像聽起來那么荒謬。遙控機器人化身已經存在了,盡管迄今為止它們還僅僅是一種新奇玩意而遠非一種可選擇的生活方式。伊茨科夫認為隨著遙控化身變得越來越可精細控制,“那些會危及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工作,例如消防員、警察、第一急救員、礦工等等,將會消失”。最終,伊茨科夫指出,這些遙控化身將“在各種能力方面優(yōu)于生物學生的身體(肉體)”,從而導致人類逐漸進入一個阿凡達的時代。
即使這樣的機器人化身變得更廉價、更經驗豐富,從而導致使用者突然大幅上升,但這一具具身體的意識依然連接著我們肉質的、混亂的大腦。起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將人類大腦的功能轉移到一個更持久的“容器”里。
這并不是說沒有人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科技巨頭英特爾的目標就是打造一部超級計算機——在2018年打造出運行速度能夠像人腦一樣快的電腦。在2013年8月,來自日本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利用日本的“K超級計算機”來模擬1%的大腦1秒鐘內的活動。這聽起來似乎不算多么令人興奮,但這種級別的超級計算機的出現(xiàn)是一種標志。曾經參與了K超級計算機實驗的科學家馬庫斯·迪斯曼在2014年接受采訪時指出:“如果K計算機這種每秒千萬億次級別的計算機今天能夠模擬人類大腦神經網絡的1%,那么我們就可以用百億億次級的電腦來模擬整個大腦‘每個神經細胞和突觸的活動’——有望在未來10年內達到?!?/p>
假如2.0版人類萬壽無疆
但是假如我們利用機器人、注射或蛋白質包等技術來實現(xiàn)不朽,那么一個深刻且令人不安的問題是:我們真的想永遠活下去嗎?如果是,為什么?
伊茨科夫說他是被挫折所驅使。這位俄羅斯億萬富豪興趣十分廣泛:柔道、舉重、跳水、射擊……“但每次我在一種新的運動或愛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后,我就意識到,如果我真想取得真正的成績,那么我需要讓這個運動成為我整個生命的焦點,同時犧牲其他所有同樣有趣的活動?!彼f,這一困境,讓他不斷意識到生命是多么短暫?!吧罱o了我們如此多樣化的機會,但卻給了我們如此少的(歲月)去找出、去做。”因此,伊茨科夫推出了“2045倡議”:“當我成功實現(xiàn)這一宏偉目標的時候,我最終將擁有10000年去實踐我的眾多愛好?!?/p>
對于其他億萬富豪來說,短暫的生命與可怕的衰老過程相比,就沒那么恐怖了:緩慢地衰退并死亡,大多數(shù)人都接受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但對甲骨文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拉里·埃里森來說,他體驗到了日益惡化的軀體帶來的挫敗感。他在2001年接受采訪時說:“由于癌癥,我失去了我的母親,對于任何一個目睹了遭受這種疾病折磨的人來說……生活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了。”當時,治愈老化首次激起了他的興趣。而對于像PayPal創(chuàng)始人彼得·泰爾這樣的人來說,甚至拒絕去思考如何阻止死亡,因為衰老和死亡的話題太令人沮喪?!拔覀冃睦砩蠈Υダ系姆绞骄褪峭ㄟ^某種接受和拒絕的組合,”泰爾在2014年的一次會議上說道,“接受就是‘這是要發(fā)生的,沒有什么我們可以做的’;否認就是‘這不會發(fā)生在我身上’。”
埃默里大學倫理學中心主任保羅·茹特·沃爾普指出,與過去相比,人類的平均壽命已經增長了一倍,這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社會的青年崇拜,而老人則被當成負擔。不過,就連沃爾普也承認對幸福的追求最終可能變成追求更多的時間去享受快樂。他指出,人類的目標應該是發(fā)現(xiàn)如何減緩衰老,讓人們在年齡增加的同時也能夠享受健康。
也許最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如何讓有限的地球負擔未來可能無限的人類增長。目前的預測是,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將從現(xiàn)在的70億增加到約90億。假如人類停止死亡,那么未來科技巨頭們就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了:如何重新設計地球,以適應擁有龐大人口的2.0版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