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的展廳,一個金色的巨大雕像首先出現(xiàn),雕像的主角,是一位當?shù)鼐用?、一位遠征軍士兵和一名美國士兵,象征著民眾后勤保障、軍隊后勤保障和盟軍強大支援這三股力量,是滇西抗戰(zhàn)勝利的基礎(chǔ)。而在雕像旁邊,則是中國遠征軍使用過的各式各樣的頭盔,嵌滿了四周的墻。攝影/梁文生
未開始之前,覺得尋訪騰沖的抗戰(zhàn)史,應(yīng)該去找歷史學者或者遠征軍士兵,但沒想到,在騰沖,出租車司機、街邊小販、導游,甚至客棧老板,都可以就這段歷史與你聊很多,若再細問,他們的父輩沒準就是個抗戰(zhàn)老兵,或家里某位長輩就慘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下。
掛在嘴上的,自然是野史正史都有。但在這里探尋,有種真切感撲面而來,聒噪在大小熒屏上的“抗戰(zhàn)雷劇”,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1942年至1945年間,為抗擊日本對中國云南和緬甸的入侵,為保衛(wèi)滇緬公路和史迪威公路這一關(guān)系中國生死存亡的國際交通線,中國遠征軍出兵40萬人投入到中緬印戰(zhàn)場,其中,發(fā)生于1944年8月2日至9月14日的騰沖城攻堅戰(zhàn),被稱為“焦土之戰(zhàn)”。遠征軍官兵以陣亡9168人的代價,收復(fù)了抗戰(zhàn)以來的第一座城池。
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可以被遺忘,所以如果你來騰沖,國殤墓園和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是一定要去的。
國殤墓園:國之殤 民之哀
國殤墓園位于大盈江畔、來鳳山下,或許那片占地53300平方米的陵園,只是祖國960多萬平方公里遼闊陸地上的一個小小的角落,但它卻因為埋葬著來自祖國各地的抗日將士而像母親一樣包容而偉大。
關(guān)于國殤,《辭海》有兩個解釋:一是“指為國家作戰(zhàn)而犧牲的人”;二是說《國殤》為《楚辭·九歌》中的一篇篇名。”不管那種解釋,以《國殤》作為“為國家作戰(zhàn)而犧牲”的人的墓園的名字,是最確切不過的了。
國殤墓園內(nèi),松柏參天,綠蔭鋪地,肅穆莊重。修建墓園時,騰沖百姓搜集到數(shù)千國軍烈士遺體,火化后盛入專門制作的陶罐內(nèi),安葬在一座小丘的坡上。小丘上的墓碑,有些有姓有名,有些則無名,便以“無名者”命名。我一個一個看這些墓碑,絕大部分是尉官以下,多數(shù)是士兵。很多墓碑前放著一支菊花,或者一朵玫瑰,花瓣鮮嫩,顯然是來拜謁墓園的人剛剛獻上。是誰呢?不知道,也無名無姓?!@就是歷史,不是在書里,不是在廣場上,而是在無名者心中,在人民心中。
“奶奶,這山上為什么有這么多石頭?”
“因為每一塊石頭下,都有一位英雄?!?/p>
“他們都是做什么的呀?”
“打日本壞人的中國好人?!?/p>
在墓園里,我聽到了這四歲小女孩與她奶奶的對話, 我想,這樣的故事應(yīng)該讓更多的后人知道。
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10萬中國遠征軍“不能忘卻”
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與國殤墓園相鄰。1937年7月7日、19425年5月、1945年8月15日……走進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大廳地面上標注的一連串時間數(shù)字格外醒目?!熬拖袷菚r間的‘腳印’,那段歷史上的人和事從未離我們遠去?!钡嵛骺箲?zhàn)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說。
工作人員介紹說,整個紀念館收藏各類抗戰(zhàn)文物有10萬多件,其中展出了1.8萬件。陳展實物以騰沖民間收藏家段生馗先生30多年來花巨大心力收集的抗戰(zhàn)文物為主。
“這是老鼠籠,日軍當時將帶有鼠疫的老鼠裝在籠子里然后投下來,好多老百姓都感染了鼠疫……”
“這是日軍當時做細菌實驗的器材,騰沖有不少村民死于日軍細菌彈……”
“這是日軍活體解剖用的手術(shù)臺,綁在上面的人還是活著的啊……”
“還有這段黑白視頻,記錄了日軍殘忍地將無辜村民投進桶里的沸水中,桶底還在用火燒……”
實物、影像、圖片等史料把人拉回到那個“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戰(zhàn)爭年代,歷史因此變得可感、可觸。
工作人員說,除了文物展示,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還一直在為遠征軍后裔查墓尋親,僅今年以來,就先后接待到館查詢親屬的老兵后裔300多位。作為紀念館附屬建筑,一面中國遠征軍的名錄墻靜靜矗立在紀念館的西側(cè)——10萬多名中國遠征軍的名字被鐫刻在上面,留給后人永久緬懷。
滇西抗戰(zhàn)共殲滅日軍1.6萬余人,遠征軍將士、滇西民眾和盟軍官兵更是傷亡慘重。這里,從未忘卻那段刻骨銘心的血色歷史。當?shù)厝苏f,即使不能叫出他們的名字,我們也要永遠緬懷所有在這里戰(zhàn)斗過的抗戰(zhàn)英烈。
盧彩文:生命不息 奮斗不止
出發(fā)前朋友叮囑:“老人家90歲了,采訪時間不宜過長。”但在盧彩文的小院,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精神矍爍的老人,清癯的臉龐上留下歲月的印痕,一雙在這個年齡的人中少有的明亮的眸子中透出一份淡定和沉靜。
老人依然記得當年在滇西做情報工作的很多細節(jié):1942年,日軍攻占騰沖,年僅16歲的盧彩文偷偷報考了設(shè)于大理的黃埔軍校第19期滇西干訓團,學習結(jié)束后,他被派往騰沖敵戰(zhàn)區(qū)做情報搜集工作。
要獲得有價值的情報,就得與敵方地位比較高的人搭上話,那時候騰沖偽政府已經(jīng)建立,盧彩文就在幾個漢奸身上打主意。有一個漢奸叫孫振邦,是日本憲兵隊隊長,在當?shù)嘏哦枬h奸。盧彩文輾轉(zhuǎn)托人給他傳遞信息:中國軍隊要反攻了,你想不想為自己留條活路?看他心思活動了,盧彩文決意去面見他。
對17歲的盧彩文來說,這是一次提著腦袋進行的冒險。孫家門前沒崗哨,十幾個日本憲兵卻在院內(nèi)駐守,“我沒見過他本人,只知道他嘴上鑲了金牙,又高又瘦。我便徑直去找他。他看見我也會意,就把我?guī)У搅硪婚g平房里談話?!?/p>
“很多情況是事后想來才后怕的”,追憶當年九死一生的情報生涯,盧彩文總會想到那幾段令他心有余悸的場景。但是對今天的他來說,這都已經(jīng)是遙遠的往事了。
很多的抗戰(zhàn)老兵,如果你不接著問:后來呢?他們的講述會在這里嘎然而止,即就是追問,如果彼此間沒建立起足夠信任,他也會大手一揮:“不講了,不講了,沒意思?!?/p>
盧彩文倒沒有這樣。我們于是知道,1944年,龍陵收復(fù)之后,這位情報戰(zhàn)士向上面遞了一張申請,他要讀書。上面允準了他,從此有了比他從軍抗戰(zhàn)更漫長的讀書、教書生涯。參加抗戰(zhàn),從盧彩文90歲的人生中來看,只占到小小的一段,僅他的履歷來看,他可算平靜一生。但,又怎么可能?“寫不完的檢查,流不盡的眼淚?!北R彩文提到“文革”中那段因早年這段歷史所招致的審查與批判,竟然說:“這個沖擊太普通。因為他所知的其它黃埔同學,有的關(guān)進大牢幾十年,有的慘死,他活下來了,沒什么可抱怨?!?/p>
臨別,老人家奮筆給《旅游世界》題下“生命不息 奮斗不止”八個大字,仿佛號角一直響在我這個晚輩人的耳畔……
盧彩文
漢族,1924年12月24日出生,云南騰沖人。1942年從黃埔軍校畢業(yè)后被編入第11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處二科騰沖第一情報組工作,曾任中尉副組長及中尉參謀,1943年至1945年8月間在騰沖、龍陵一帶收集日軍情報工作,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回家教書。目前,盧彩文老先生身體健康,有一子一女四世同堂,老人愛運動和書法繪畫,每天在書房寫字畫畫,生活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