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頭房里度過的。我天天都被一種巨大的寧靜所震懾著。經(jīng)過許多塵囂侵擾的心靈,陡然回歸到這曠古未有的寧靜之中,而又知道周圍全是綠色的森林,我的心里似乎也注滿了一汪清漣之水,輕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綻放著的一朵睡蓮。
在白天的山巒,偶爾也有人語喧嘩,幽谷回鳴。空山不見人,倒使人感覺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煙火之氣。更多的是鳥聲,從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聞著那密密松林里傳出的“啾啾”鳥鳴。還可以看見那墨點般的小鳥,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蕩著、棲落著。鳥鳴常常使大森林歸于寧靜,它天生就是一種虛幻的精靈呢!鳥聲讓人著迷地聽,這時聽出的就是一陣陣濺綠的聲音。
……
大片森林的寧靜固然會使人墜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孤獨和空虛當中。而這染了綠的聲音,卻讓人感到一種生命的快意和心靈的悸動。黎明的時候,“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森林里露珠“撲撲”滴落的聲音,在我聽出的是一種輕柔而凝重的綠色;森林靜靜肅立,枝葉交錯,在我聽出的是一種茁壯生長的蓬勃的綠色;狂風呼嘯,排山倒海咆哮著的松濤,在我聽出的是一種悲壯和磅礴的綠色;陽光拂動滔滔無邊的林海,陽光掠去又顯出一江春水,在我聽出的是一種恬淡而平和的綠色……山居無事的時候,只要靜靜地穿行在這無邊的大森林之中,我滿心的塵垢,便被洗滌得無影無蹤,只覺得身心愜意和愉悅,心中陡然就有層斑駁的綠爬上心壁,透出生命那清涼的綠意來。
聽慣了這種聲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著覺。擁被而坐,此時周遭那染了綠的聲音已漸漸無聲無息,看著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欞,月光里的綠色冷冷如春水蕩漾著。有風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開的一團綠色,那染了綠的松濤之聲,鋪天蓋地地在我石屋周圍的春湖上翻騰涌動,讓我激動得恨不得長嘯……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諦聽水聲,諦聽鳥聲,不僅是因為我對塵囂之聲異常地厭倦和唾棄,更多的是在尋找清純的自然和人生的自然。那是我生活須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被輕輕地裹在這染了綠的聲音里,心就會輕靈得像一朵綠荷,即便泊在波濤里滾動,那夢也是常常染了綠呢!
(選自《河源日報》2015年6月24日)
讀與悟
大自然是綠色的。鳥鳴、露珠“撲撲”滴落的聲音,松濤陣陣的咆哮聲……都被染上了不同格調(diào)的綠色。當聽出染了這綠的聲音后,心靈就變得綠了,那夢也是常常染了綠。
讀與寫
本文運用通感的手法,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的轉(zhuǎn)移,“以感覺寫感覺”,突破了語言的局限性,豐富了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讀罷全文,讓人身心愉悅,仿佛置身其間,同作者一起感受綠意,聆聽綠音,并尋找到了清純的自然和人生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