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說明方法”就是能夠辨識文章中的說明方法并體會其作用。此類考查點提問的基本方式有:畫線句子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表達作用?舉例說明本文或者某個段落使用的主要說明方法并體會其作用。
一篇說明文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采用不同的說明方法,有時單獨使用,有時幾種綜合使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據)、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摹狀貌、作詮釋、列圖表、引用等。分析時要認真閱讀,仔細辨別,答題時才不會遺漏。分析說明方法時,不能把說明方法與修辭手法相混淆。
分析說明方法,重點在于體會它所起的作用。首先應把握“大方向”——每種說明方法的特點及作用,然后結合具體的語句和段落中的說明內容綜合考慮其作用。
答題模式:使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準確具體、鮮明突出、真實可信、通俗易懂)地介紹了(事物的某項特點或闡述了某一事理),增強了說明文的(趣味性、說服力、權威性等)。
模擬訓練
為什么窮國多位于熱帶
盧國斌
中學地理課上,我曾問過老師:“熱帶地區(qū)日照時間長,降水比溫帶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溫帶只能收獲一季的作物,在熱帶甚至能收獲三季。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為什么熱帶地區(qū)大多數都是窮國呢?”
戴維.S,蘭德斯給出了三個答案:
首先,炎熱帶來的不適大于寒冷。人類很早就學會了通過生火和狩獵獲得動物毛皮取暖,這使得他們即使在溫帶寒冷的冬季也能過上相對舒適的生活。
熱則是另一番情景。人體肌肉活動的能量的3/4以熱能體現出來。人體必須釋放多余的熱,才能保持適宜的溫度,防止臟器和大腦被高溫燒壞。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熱方式。而熱帶普遍悶熱潮濕,進一步減少了出汗的降溫效果。
所以,在熱帶地區(qū),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都難以保持長時間的運動狀態(tài),必須不時地停下來休息散熱。人類更發(fā)展出一種社會化適應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動。
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訪問溫帶地區(qū)時深有感觸:“我看到,在印度和其他熱帶國家,幾乎所有體力勞動者和機關工作者的工作節(jié)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腦就會感到四肢乏力,需要休息很長時間。而溫帶,工作節(jié)奏非???,人們充滿活力,很少休息。”
其次,高溫環(huán)境,特別是全年炎熱,大大加快了害蟲及寄生蟲、病原體的繁殖和傳播。熱帶國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蟲、瘧疾、錐蟲病等,使當地人的健康和經濟水平長期受到影響。
最后一個大問題是水。熱帶地區(qū)降水充足,降水往往沒有規(guī)律、無法預測,且多為暴雨。計算平均降水量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里的降水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懸殊。在尼日利亞北部地區(qū),90%的降水是時速25毫米的暴風雨,一個小時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倫敦郊區(qū)皇家植物園平均半個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為急迫,全年1/4的降水時速為60毫米。
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叢林和雨林雜生,種植頗為不易:這些物種多樣的寶庫滋養(yǎng)著各種生物,卻偏偏不利于人類及農作物的生存。
大自然就是以這樣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變成了文明的詛咒。
(選自《新晨報》2014年12月22日,有刪改)
1.文章第六段舉孟加拉外交官訪問溫帶地區(qū)時深有感觸這個例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八段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文章內容,說說“窮國多位于熱帶”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