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閑下來的時候,吃一些什么,能體現(xiàn)出這個人的年齡和閱歷。
早些年在鄉(xiāng)間,一旦入冬,村莊深處就響起了“咚咚”的炮響,其實(shí)不是炮,而是爆米花出鍋的聲音。
那時候,走村串巷的多是爆玉米花的手藝人.他們在村子的一片開闊處擺出攤子,生起了炭火,先從自己的尼龍袋里舀出來半瓢玉米,放上幾粒糖精,放在鉛鍋里,然后用蠟油彌上鍋口,密封嚴(yán)實(shí)。鉛鍋在炭火上滾動自己偌大的肚脯。不多時,玉米在鍋里不再嘩啦作響。這時候,炸爆米花的人拎起鉛鍋,放在事先準(zhǔn)備好的粗布袋口,用鐵筒套住鉛鍋的開口把手,只一掰,“砰”一聲,一大團(tuán)爆米花就在粗布袋里齜牙咧嘴地笑開了。
小時候特別能吃干燥的食品,也愛吃,干脆把它當(dāng)成零食吃。你想想,一把玉米,幾粒糖精,又是鉛鍋,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壓根就不能食用,那時候卻吃得津津有味。如今,爆玉米花多半已經(jīng)不用鉛鍋了,尤其是在高檔的影院里,糖精也不用了,轉(zhuǎn)而使用糖和奶油。爆出來的玉米花松蓬酥脆,這樣的吃食,味道與食材都差不多,卻增添了幾許貴族的味道?;蛟S是吃的地點(diǎn)和心境不同了吧。
也想起早年間的春節(jié),為了招待親友,各家各戶都要買上半斤茶葉。并非是什么名貴的茶種,多半是最廉價的茉莉花茶。現(xiàn)在想想,那時候的茉莉花茶多香呀,現(xiàn)在上等的太平猴魁和龍井也不換。那時候,也不知道還有這么多茶,提及茶,就認(rèn)為只有萊莉花茶一種,這樣素淡的花,與這樣清香的茶,簡直是一對神仙眷侶。年關(guān)將至,放了假的一幫玩伴沒有事干,掏出一副撲克打起來,手邊放的就是剛剛泡的茉莉花茶,幽幽地散發(fā)著鉆人鼻孔的香.撲克輪回一遭,咕咚咕咚,不知道喝了幾大杯。如今,有太多的茶種可供我們選擇,但或許是我們的味蕾疲勞了,總覺得今茶不似舊時香。
一同歸于沉寂的,還有合碗肉里的大頭菜。印象中,母親每次做肉,總要切上半塊大頭菜放在下面,一可以調(diào)味,二可以解膩開胃,吃起來,味道也特別爽口。后來,母親還把大頭菜和青椒在一起炒過,味道也不錯。如今,走遍了老街的所有醬菜鋪?zhàn)?,大頭菜卻已難覓蹤跡。問老板,回答說,那玩意兒,齁咸,現(xiàn)代人都注重養(yǎng)生了,誰還吃它弄鱉孫呀!老板爆了一句粗口,足見大頭菜令人嫌了。大頭菜退出江湖以后,被金針菇等取而代之,我卻不覺得哪里好吃。金針菇這個名字我就不喜歡,太脂粉味,太闊氣了,與當(dāng)年的光景不稱。
人一閑下來,就想著搗鼓吃食,饕餮之后,最想吃的,有時候是母親的一碗面魚湯,有時候是一份素豆角,有時候是一碟子涼拌菜。這些美食,都意韻悠悠地在記憶深處發(fā)著香,穿越時光,撩著我們的胃口。
賞讀
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人們沒有過多的選擇,吃什么東西味道都好;現(xiàn)在物品豐富了,人們的味蕾不免疲勞了。作者選取“童年時的爆米花”“早年間的茉莉花茶”“小時候的大頭菜”三種已經(jīng)歸于沉寂的“美味”,通過今昔的對比,于細(xì)致的描寫中流露出濃濃的情味。
練習(xí)
1.品析文中畫線句子在表達(dá)上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中的“饕餮”一詞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母親的一碗面魚湯,一份素豆角,一碟子涼拌菜,會穿越時光,撩著我們的胃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為何要把炸爆米花的人稱為手藝人?
5.讀完本文,有沒有勾起你對小時候的閑食的回憶?試寫一段話,與同學(xué)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