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于喜不自勝地站在了這個古老的亭閣前,有機會印證那篇著名的散文描述的有關情景,并反芻文中深厚的蘊含。
瑯琊山的冬天.寒云槁葉,已不見蔚然蔥蘢。漫步山道石徑,依然可見泉石之奇、林壑之美。我來瑯琊山,最重要的不是看山,而是來觀亭,來拜訪那位醉態(tài)可掬的歐陽先生。一篇《醉翁亭記》,震撼千古文壇;寫記的人與名山名亭同在,為后世景仰。
歐陽修幼年喪父,秉承母教,發(fā)憤苦讀,砥礪風節(jié),上師唐代韓愈,下掃西昆頹風,終成一代文壇盟主。宋代尊崇文才,競趨儒雅,所以許多文壇巨匠,又往往是政壇精英,只不過仕途多變,宦海沉浮,多了一些貶謫流徙的坎坷。后來,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新政,不避怨謗,揭露官吏的陰私,皇帝聽信讒言,將其罷至滁州。歐陽修來到滁州后,認識了瑯琊山寺住持智仙,并結為知音。智仙特意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常來此飲酒,也常在此辦公,并親自為亭作記,于是便有了享譽后世的《醉翁亭記》。
我漫步山徑,尋覓太守遺蹤。山寒水瘦,不聞潺潺水聲,但釀泉仍有清流涓涓涌出。翼然臨于泉上的醉翁亭.以其獨特小巧的構造,屹立于山樹之間,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岸t堂”里,歐公背手而立,一副清癯面孔,滿臉睿智神情。“寶宋齋”中,石碑上鐫刻著蘇軾書寫的《醉翁亭記》全文,歐文蘇字,書文合璧?!肮琶吠ぁ鄙?,雖不見千年古梅含蕊飛雪,但鐵干虬枝間,依稀可感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雅趣。
俯仰古今,神思飛馳。我仿佛看見歐陽修正在呼朋引類,煮野菜,烹鮮魚,歡宴眾賓,正觥籌交錯,完全沒有當官的架子,一副與民同樂、興高采烈的模樣。
歐陽修喜歡飲酒.但不是沉酣于酒,溺迷于酒。他“飲少輒醉”“醉能同其樂”,他并非真醉,而是心醉、意醉、神醉,是避世俗、遠沉濁,自造精神家園的一種方法。他在“醉”中,展示著率真的浪漫和生命的清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一語驚千古,令人賞之,悟之,思之。
(選自《散文》2000年第9期,有改動)
閱讀賞析
醉翁亭,任千載歲月的侵蝕磨礪,依然不減其無窮魅力。作者從醉翁亭聯(lián)想到《醉翁亭記》和歐陽修的修養(yǎng)與品格,表達了對歐陽修的敬重。醉翁亭中歐陽修的足跡已經(jīng)在人們心中形成了一座文化雕塑。
思考練習
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怎樣評價歐陽修的“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以“歐陽修醉翁亭里與民同樂”為上聯(lián),創(chuàng)作一副下聯(li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