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蟻的過度關照
南美熱帶雨林中有一種牧蟻,它們如人類牧羊人牧羊一樣,只不過“牧養(yǎng)”的是蚜蟲,并以蚜蟲排泄物為食。
為了保證不斷地從蚜蟲那里得到食物,牧蟻會自覺地保護蚜蟲不受天敵侵害,甚至當樹枝中的汁液干枯后,牧蟻還會小心翼翼地將蚜蟲帶到新的樹枝上。更令人驚奇的是,有些蚜蟲產(chǎn)卵時也在蟻穴里,牧蟻舔著蚜蟲卵,照顧它們如同照顧自己的孩子。
牧蟻牧養(yǎng)的幾只蚜蟲的排泄物,根本滿足不了那么多牧蟻的食用需求,目此,牧蟻群里經(jīng)常為爭食而打架??扇藗冞€是產(chǎn)生了疑問,受到如此呵護的蚜蟲,應該有更多的排泄物才對,它怎么可能滿足不了牧蟻的食用需求呢?有關人員對此進行了實驗。
他們找來一只受到牧蟻特別呵護的蚜蟲.和一只自行生活在樹枝上的蚜蟲,利用高倍放大鏡觀察它們每天的排泄物,令他們吃驚的是,自行生活的蚜蟲的排泄物,竟然是牧蟻牧養(yǎng)的蚜蟲的排泄物的兩倍還多。原來,受呵護的蚜蟲,因為缺少生活的歷練,生存能力明顯弱化,身體機能也越來越差,目此,它們的進食就會受到影響,排泄物自然就少。而反觀那些自行生活的蚜蟲,因為它們每時每刻都要為了生存而奔波,消化系統(tǒng)自然特別好,特別能吃,因此,排泄物就非常多。
多維解讀
1.適度。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遵守適度原則,做到適可而止。牧蟻牧養(yǎng)蚜蟲是生活的一種需要,但它因為關照蚜蟲過度而適得其反,值得人類思考。
2.磨煉。不經(jīng)歷風雨,如何見彩虹;溫室里的花朵是經(jīng)不起風吹日曬的:被過度關照了的蚜蟲的生存能力明顯弱化……這些都提醒我們.經(jīng)受磨煉也是人生的一種財富。
犀鳥和朱獴
在非洲草原上,生活著一種小型獠類動物朱獠。朱獠體形小如老鼠,它的天敵很多,毒蛇、野狗、狐貍、老鷹等都是它的天敵。由于個頭矮小,朱獠常被灌木叢阻擋住視線,不易發(fā)現(xiàn)隱藏在近處的天敵,再加上朱獠奔跑的速度不是很快,很顯然它是很容易被掠食動物捕獲的。
然而事實是,當捕食者嘗試接近朱獠時,它早已得到了訊息,并很快跑進洞里化險為夷了,當然這一切要歸功于它的好鄰居——犀鳥。
犀鳥是一種麻雀大小的鳥,它最愛吃的食物是深埋在地下的無脊椎動物,這對它來說是件難事,因為它的爪不能刨那么深。但犀鳥總是把巢建在朱獠窩邊的小樹上。每當掠食動物靠近朱獠時,站在高處的犀鳥首先發(fā)現(xiàn),它就充當朱獠的哨兵,發(fā)出恐怖的尖叫聲,正在覓食的朱獠得到了警報,就快速跑回自己的洞里。一旦掠食者離去,犀鳥就停止嗚叫,警報解除,朱獠就從洞里出來繼續(xù)覓食。
作為回報.朱獠常把挖洞時挖出的小無脊椎動物蚯蚓之類丟在犀鳥面前,讓犀鳥享用。
多維解讀
1.合作共贏。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朱獴和犀鳥形成了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這樣,它們得以在非洲草原上生存下去。
2.優(yōu)勢互補。犀鳥獲取食物困難,但它因站得高而較容易發(fā)現(xiàn)敵情:朱獠體型小,挖取食物有優(yōu)勢,但又很容易被掠食,犀鳥和朱獠只有互相取長補短,才能提高各自的生存能力。
清道夫——禿鷲
歐洲的比利牛斯山,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無不顯示出大自然的和諧與純粹。這除了得益于人們特別注重保護環(huán)境外,還要特別感謝當?shù)氐囊环N食腐鳥類——禿鷲。
禿鷲在當?shù)乇蝗藗兎Q為清道夫,大的體重可達25公斤。但這樣的大型鳥類從不主動出擊攻擊獵物,而是以動物腐爛的尸體為食。
白天,禿鷲在森林和山區(qū)的上空盤旋,如果發(fā)現(xiàn)哪里有動物的尸體,禿鷲就嗚叫著落在旁邊開始爭食,大如羚羊虎豹,小如狐貍兔子的尸體,都在禿鷲的食譜上。從動物皮肉到骨頭,瞬間都會被禿鷲們分食干凈,這對防止環(huán)境污染、防止疾病傳播有很好的作用。
禿鷲沒有堅硬的牙齒,它們吃腐肉很容易.而吃骨頭,特別是大的骨架,談何容易?可是有一種胡禿鷲,胃液中含有高濃度的鹽酸,能分解消化骨頭,專門吃動物的骨頭。如果遇到大的骨架,胡禿鷲吞不下去,又沒有手腳,不能拿石頭去砸,怎么辦?它不蠻干,從不為了吃食物弄得頭破血流,而是叼住整副骨架飛到800米的高空,找到一個相對平坦的山谷丟下,骨架落在地上摔成小塊,胡禿鷲再飛下來把小塊的骨頭吞食干凈。多維解讀
1.人類的朋友。禿鷲是清道夫,它以動物腐爛的尸體為食,對防止環(huán)境污染、防止疾病傳播有很好的作用。它是人類的朋友,人類應該與禿鷲和諧相處。
2.善于思考。面對龐大的動物骨架無法吞下去,胡禿鷲不蠻干,不苦干,善于思考,并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從高處丟下動物骨架,待其摔成若干小塊后再吞食干凈。將大的困難化整為零,不得不說,禿鷲就是這樣一種善于思考的鳥類。
堅強的肺魚
在非洲東部生活著一種生命力極強的肺魚。為適應非洲惡劣多變的氣候,肺魚進化出了能在陸地上呼吸空氣的肺。有水的時候,它的肺在水里不起作用,但當雨季退去時,河水很快被烤干,肺魚就依靠肺呼吸空氣里的氧來很好地生存下來。肺魚沒有四肢.不能移動,只能用尾巴拍打干涸的河床,在地上滾來滾去。這樣很容易被掠食者捕食,于是,肺魚就用嘴把泥吃進去,再用鰓排出來,慢慢地鉆到了地下。這時候,地下也沒有水,泥土也是干的,為防止身體被烤干,肺魚的皮膚又會分泌出一種特殊的黏液.這層厚厚的黏液把它自己包裹在里面,黏液凝固后形成一個防護殼,上面留有一個小孔供肺魚進行呼吸。這時,肺魚大部分的機能活動停止了,它的自身能量消耗只有正常時的六十分之一。沒有食物和水,肺魚就消化自己身體里的肌肉和脂肪,作為水和食物的來源??窟@種微弱的生命活動.肺魚在地下頑強地堅持著,等待雨季的再次到來。
多維解讀
1.不斷適應環(huán)境。達爾文的進化論在肺魚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肺魚的肺能在陸地上呼吸,肺魚能鉆到地下,為防止能量的消耗,肺魚只進行微弱的生命活動……可見,要使自己的生命力足夠頑強,需要不斷地適應環(huán)境。
2.堅持不懈。當我們面前困難重重覺得無出頭之日時,不妨學學堅強的肺魚。在等待中堅持不懈,在堅持中默默等待,等待生命的雨水,等待機會的到來。這是強者的姿態(tài),也是勝利者的姿態(tài)。
貪吃的星鼻鼴
星鼻鼴嗅覺靈敏,奔跑速度極快,被動物學家稱為是地球上動作最迅捷的動物。然而,星鼻鼴卻常常被狐貍抓獲,成為狐貍口中的美餐。
星鼻鼴不是有很靈敏的嗅覺么?難道它就沒有嗅到潛伏在附近那狐貍的氣味嗎?
星鼻鼴不是有極快的奔跑速度嗎?難道它在發(fā)現(xiàn)狐貍后不可以拔腿就逃嗎?
原來,星鼻鼴喜歡吃一種小昆蟲,狡猾的狐貍抓住它的這一嗜好,在星鼻鼴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放上這種小昆蟲。星鼻鼴一見這種小昆蟲,便忘乎所以地吃起來。
它“嗅”不到周圍潛在的危機,“看”不到附近潛在的敵人,它的眼里除了它愛吃的小昆蟲外,什么也看不見。
“貪吃”使它一步步走入了黑暗的陷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多維解讀
1.貪婪。嗅覺靈敏、動作迅捷的星鼻鼴成為狐貍的獵物,不是因為昆蟲的美味,實是因為自己的貪吃。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不少“星鼻鼴”,雖然他們有很強的能力,很高的智商,但常常因為腦中那揮之不去的貪欲,使他們變得愚不可及,對潛在的危機視而不見,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2.保持警惕。星鼻鼴嗅覺靈敏,奔跑速度極快。這些都是它的優(yōu)勢,如果它能夠在美食面前保持警惕,那么在狐貍靠近之時,它是一定能夠憑借自身優(yōu)勢而化險為夷的。
袋狼
袋狼是一種神奇美麗的動物,祖先可能廣泛分布于新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袋狼的頭、牙長得和狼一樣,身上有像老虎一樣的條紋。它可以像鬣狗一樣用四條腿奔跑,也能像袋鼠那樣用后腿跳躍而行。自然,它的肚子上還有一個育兒袋。小袋狼必須在媽媽的袋子里待上三個月。
然而,自1770年英國探險家科克到澳大利亞探險以來,袋狼因為被懷疑襲擊羊群(多數(shù)事件的元兇其實是澳洲野犬)而被移民們視為敵人,移民們認為其為“殺羊魔”,并且在政府的獎賞制度鼓勵下對其大肆屠殺,加上其他因素:袋狼的皮毛珍貴;也可能是疾?。还返囊牒腿祟惽终计錀⒌亍墙踅^跡。1933年,一只袋狼被捕獲,取名本杰明,被飼養(yǎng)在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1936年,因為動物園飼養(yǎng)員疏于照看而被活活曬死。此后再沒有活袋狼存在的消息。
澳洲最大的食肉動物的滅絕,導致食草動物泛濫失控,人們所重視的畜牧業(yè)一蹶不振。有人開始懷念袋狼。1966年,他們心情復雜地在塔斯馬尼亞島的西南部設立了一個袋狼保護區(qū),保護著已經(jīng)不存在的袋狼。
多維解讀
1.美麗的記憶。袋狼美麗的外形讓人向往,它們的絕跡.使得今天的我們只能依靠文獻資料和電腦合成圖片去認識它們。它們是地球上一段美麗的記憶,讓人心存遺憾。
2.愛護動物。歷史上,人類對袋狼的捕殺;動物園里,飼養(yǎng)員對袋狼的冷漠等,最終導致袋狼的絕跡。其實,不僅是袋狼,對待其他動物,我們也應該加以愛護,不要破壞自然界的生物鏈。
3.珍惜現(xiàn)在。人類只有在失去了之后才懂得珍惜。這也提醒我們,不要總是留下遺憾,把罪孽背在身上。我們應該開始覺醒,把握現(xiàn)在,珍惜現(xiàn)在,為子孫后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