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姨從西安旅游回來,帶回幾盒“皮諾考古”,給我們幾個小朋友當禮物。
我打開盒子一看,里面有一塊長方形的石膏和一根削尖了的鉛筆似的竹簽,并沒有玩具。我納悶了:這是啥玩意兒?怎么玩呀?這竹簽又是干什么用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把盒子翻來覆去地瞧了又瞧,噢,原來在這塊長方體的石膏里,藏著一個袖珍版的將軍俑,要用這根竹簽似的挖掘工具去把它挖掘出來!
當我準備開挖時,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這個將軍俑到底是藏在旁邊,還是藏在中間呢?不過,我馬上想到:應(yīng)該是在中間。于是,我拿起竹簽,像雕刻家一樣,慢慢地挖了起來。
挖了好一會兒,中間才凹下去了一點兒,什么也看不到。我還是繼續(xù)挖著,快挖成“凹”字形時,終于挖出了將軍俑的背面。但是,我還得挖出正面,然后把它與周邊的石膏分離開來,并把俑上的石膏清理干凈才行。于是,我把石膏翻過來,把正面也挖了出來,然后把它周邊的石膏分離開來,再把它身上的石膏粉弄干凈了。終于,一個栩栩如生的將軍俑展現(xiàn)在了眼前。
這時,媽媽叫我去照照鏡子。我一照,忍不住笑了起來:原來我的臉上全是石膏粉,像打了粉底似的。但一看到我親手挖出來的“寶貝”,心里又像吃了蜜一樣甜。這挖將軍俑的過程,多么像當年考古學家挖兵馬俑呀!不過,和他們相比,我的這點工作量,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