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關聯(lián)
主題設計
“我在哥本哈根長大,極其普通的童年,記不得有什么特別有意思的事情。但那時候我老琢磨著或許在動物園工作很不錯。”
可“事與愿違”,長大后的蘇珊·利貝·克里斯滕森(SUSANLIEBE CHRISTENSEN)成了一名成功的設計師,并自己當起了老板,甚至“好像出了名”。“幾年前,就在街道上,一個人走過來問我是不是蘇珊·利貝,當時我真是覺得很驚奇,很逗,好像我出了名似的。”蘇珊說到自己的成就就好像在說別人。
蘇珊之所以選擇陶瓷這條路,與一位老師的引導有很大的關系。在大概十歲的時候,蘇珊參加了一個陶瓷班,每天放學后都會去那學習,類似一個興趣班。雖然小小年紀學不到什么真正的知識,但那個老師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真是太好了,而且很有創(chuàng)意,我今天能夠從事陶瓷設計,我想她對我有很大的影響。”長大后,蘇珊考入丹麥設計學院,學習陶瓷設計。
但她畢業(yè)后并沒有急著找工作,而是主動聯(lián)系了幾家畫廊和商店,也申請了當時在根本哈根舉辦的一個展覽,“大概是2001年,他們接受了我的申請,讓我參加那個展覽,這可真是太有幫助了,尤其是在自己的職業(yè)之初?!彪S后,蘇珊的事業(yè)慢慢成長起來,但與此同時,她也經(jīng)受了一次事業(yè)危機?!澳嵌螘r間真的很艱難。”她曾和朋友合作開過一家公司,但并非一番風順,去年兩人分道揚鑣。
我比較喜歡讓自己的設計有個主題?;蚴且粋€顏色與形式的簡單美妙組合,或許有點幽默,我的設計總會與什么東西相關聯(lián)的。
——蘇珊利貝克里斯滕森
蘇珊回避了有關那次“分手”的細節(jié),只說:“很復雜的過程,分開后我不得不再找其他途徑生產(chǎn)新的產(chǎn)品,設計新的作品??傊?,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來過。我只是很驚詫,我朋友當時居然那么不公平,現(xiàn)在我對合作關系很謹慎?!?/p>
從那以后,蘇珊不再輕易與人合作一起做生意,如今,她獨自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商店一一利貝商店(LIEBESHOP),主要賣些自己的產(chǎn)品,她也會把自己的商品委托給其他商店賣。“有個助理幫我打點一切。而且這樣很方便,新做的作品可以馬上放到樓下的店鋪,在它正式投入生產(chǎn)之前,就能看到人們對這個產(chǎn)品的反饋,我也會與客戶交流,聽聽她們怎么說。”
利貝商店在一幢五層樓的建筑里,商店占據(jù)了臨街的一層和二層,工作室就在商店的上面,烏山將整面的花花壁紙貼在店里的墻壁上,看起來美麗無比。無論是工作室還是店鋪都是大大的玻璃,陽光通透,墨綠色的木質(zhì)窗框和石磚的建筑外立面,對面不遠處就有露天咖啡店,時光在這里緩慢地流淌。
蘇珊的一天也就基本上“宅”在這里了,照顧顧客,做些設計,回復郵件,處理訂單等等。“我也會做些衣服,不過只限于給自己的孩子們做,但目前陶瓷已經(jīng)占據(jù)了我的大部分時間。也許以后會嘗試做些,誰知道呢?!?/p>
【設計師如是說】
“我并沒有固定的工作方式,我想這過程混合了各種事物。我很喜歡去跳蚤市場,陌生的東西總能帶給我創(chuàng)意。我也會經(jīng)常上網(wǎng),看看別的設計師們的網(wǎng)站,通常是一些插畫?!?/p>
“我比較喜歡讓自己的設計有個主題?;蚴且粋€顏色與形式的簡單美妙組合,或許有點幽默,我的設計總會與什么東西相關聯(lián)的。我喜歡那種能夠與很多人發(fā)生關聯(lián)的設計,而不僅僅是個時尚物件?!?/p>
“我喜歡在當代的文化背景下重新設計某些東西?!?/p>
“我喜歡DROOG的設計,他們的設計總是一種極大的創(chuàng)新。我也熱愛包豪斯,因它那簡潔的美學線條,還有大衛(wèi).史瑞格里(DAVID SHRIGLEY),他那謙遜的畫風和他的幽默讓我著迷,還有畢加索的繪畫和他的用色,還有瑪伊拉·卡爾曼(MAIRA KALMAN),她的畫作和文本都非常簡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