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江南,按理是應(yīng)該不喜歡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時候,得幾點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愛的事情!“小樓一夜聽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小雨潤如酥”,從前的詩人,早就先我說過了。夏天的雨,可以殺暑,可以潤禾,它的價值之大,更可以不必再說。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別一種境地,昔人所謂“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的詩句,就在說秋雨的耐人尋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的一聲長嘆,乃別有懷抱者的托辭,人自愁耳,何關(guān)雨事。三冬的寒雨,愛的人恐怕不多。但“江關(guān)雁聲來渺渺,燈昏宮漏聽沉沉”的妙處,若非身歷其境者絕領(lǐng)悟不到。記得曾燠曾以《詩品》中“玉壺買春,賞雨茅屋”語名詩,叫作《賞雨茅屋齋詩集》。他的詩境如何,我不曉得,但“賞雨茅屋”這四個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當(dāng)“蒼山寒氣深,高林霜葉稀”的時節(jié)。
(選自《郁達夫散文集》,有改動)
咀嚼英華
選文從四季來寫雨:春雨的可愛,夏雨的價值,秋雨的耐人尋味,冬雨的境界,通過對四季雨的不同特點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喜歡雨的思想感情。作者知識淵博,廣泛地引用了古詩文中有關(guān)雨的詩句進行描寫:談到春天的雨時,引用了陸游的詩句“小樓一夜聽春雨”、虞集《風(fēng)入松》中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說到秋天的雨時,引用了韓邦靖的“雨到秋深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秋瑾的“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涉及冬天的雨時,用到了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玉壺買春,賞雨茅屋”以及清朝人曾燠以“賞雨茅屋”命名詩集的雅趣、宋人游九言《冬雨不止》中的名句“蒼山寒氣深,高林霜葉稀”。一篇短文,引述的內(nèi)容很多,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四季雨的不同特點與韻味,又使文章文采四溢,美感倍增,還做到了不讓讀者產(chǎn)生“掉書袋”的厭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