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起源于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他,是家中長子。幼時上過私塾,而后到西醫(yī)館里當幾年學徒。少年時期,父親過世,一個寡母,兩個弟弟。他那尚不夠?qū)捄竦募绨驈拇藠^力支撐著下壓的屋頂。在那個紛亂的世道,人心惶惶,百業(yè)凋敝,家徒四壁的殘酷現(xiàn)實逼迫著他收起理想的羽翼,到商鋪當小工。
她,是殷實人家之女。娘家在廈門、香港、廣州、上海有多處產(chǎn)業(yè),身邊丫鬟常隨??谷諔?zhàn)爭爆發(fā)前,她的父母攜帶最小的弟妹到上海工作,留下她和爺爺奶奶在廈門。此時,交通中斷,音訊全無,她和父母分割兩地,而后爺爺奶奶去世,嬌小羸弱的她無力經(jīng)營家族產(chǎn)業(yè),家道逐漸沒落。
她常到他的店鋪買東西。生活窘迫的陰影并沒有遮蔽少男少女一片萌動的心。是她潔白率真的內(nèi)心、淡雅恬靜的模樣吸引了他;抑或是他老練豁達的處世、堅韌厚道的性格打動了她。在親朋好友的祝賀下,她披著婚紗,長裙搖曳、纖柔嬌澀地依偎在他身邊。而他,西裝革履、意氣奮發(fā)。
他們就是我的外公和外婆。
少女時期的我對于愛情有著滿滿的憧憬,曾經(jīng)不解地問過外婆,嫁給一個窮小子,守著寡母,扶持弟弟,有什么感覺?外婆抿嘴巧笑,薄唇輕啟:“憨囝仔,哪有那么復雜,過日子,找一個勤勞、踏實、顧家的男人就很好了,幸福其實很簡單……”
外公外婆琴瑟和鳴后,外公其實已經(jīng)自辟鋪子,雇了幾個小工。然而,還是一樣的艱辛,每天天未亮,他就騎著自行車吭哧吭哧地進貨,一直到了掌燈時分才卸下一身疲勞。外婆在家洗衣做飯,順便帶尚未成年的小叔公。第二年,我媽媽如期而至,而后大舅舅、二姨媽接踵而來,膝下三女四男撒歡。
小巢初建,他們?nèi)兆舆^得有滋有味。富家小姐出身的外婆在生活上并不精明利索,勉強能端出幾樣家常菜,或刷刷地板,穿針引線鎖扣縫邊,就讓她疲于應付,盡管她一直很努力。好在有外公,作為這個小家庭的家長和大家庭的長子,他不折不扣地演繹著頂梁柱的角色。反哺寡母自是理所當然,扶持兩個弟弟讀書、工作,而后為他們?nèi)⑵?,甚至在日后置業(yè)時也傾力資助。
外公一雙粗壯有勁的大手呵,庇護嬌妻幼子,為這個家撐起了一片瓦藍的天空。
外婆操持著一日三餐,但一到節(jié)假日,廚房總是外公緊密把守。熱愛烹調(diào)的外公變著花樣組合魚肉雞鴨、蝦蟹螺蚌,就是每年最為盛大的日子---他的生日,仍然是他從廚房輸出一道又一道美味,我們一掃而光,只差把盤子舔一舔了。摸著圓肚打著飽嗝,我們?yōu)橄乱淮问⒀琰c單,我要白灼章魚干煎赤宗,我要鹵豬頭皮桂花魚打鹵,外公咧著嘴在一旁頷首,照單全收。
一把鍋鏟都能揮舞得有聲有色,那換燈泡修水龍頭等日?,嵤?,自是不在話下,外公似乎無所不能??p紉機都踩得滴溜溜的,唯一就是不會織毛衣,媽媽這么說。我們聽得目瞪口呆。
外公因曾當過西醫(yī)館的學徒,略懂包扎,于是自創(chuàng)藥膏,澄黃細膩,被我喚成“面包醬”,該“醬”氣味清香,具有消淤解痛的神奇功效,鄰居阿姨的大拇指因嵌入了虎魚的刺腫得如同雞腿,經(jīng)過“面包醬”一晚盡心盡力地滋養(yǎng),第二天恢復如常。我小時候參加學校的“小發(fā)明小制作”比賽,外公這個幕后高人仿照廈門湖濱飯店(上個世紀80年代,福建的第一棟高樓,是我們春游的好去處)用硬紙皮幫我搭了座十幾層的高樓,鏤空雕出的窗戶、樓梯、隔層清晰可見,氣派地傲立在學校展覽館里,就像我們當時的演講詞 “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講述著初為特區(qū)的廈門發(fā)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聽說,年輕時代的外公更是多才多藝著呢!
他無師自通地學會拼裝自行車的技術(shù),且因嫻熟又具創(chuàng)新而名聲在外。大躍進時期全國興辦工廠,外公被指派組建衛(wèi)星自行車修配廠。我媽媽印象有一年,省雜技團備戰(zhàn)全國調(diào)演,居然慕名從福州到廈門坊間,找外公這個平頭百姓幫忙做演出所需的所有單雙輪特技自行車。
他還曾組建業(yè)余劇團。話說那是解放之初,街道要成立劇團用于政治宣傳,有人推薦了外公去當團長。外公欣然受命,從培訓演員到采辦道具,從安排劇目到組織演出,外公不慌不忙、指揮若定,劇團演遍了廈門港的每個角落,走到哪觀眾跟到哪。
只是每次一說到這樁豐功偉績,我外婆就開始咬牙切齒。那會兒劇團所有人都自覺自愿地義務勞動,換成當下肯定能博到“文化志愿服務”的美稱,那時也沒有哪個商家冠名或贊助演出,當街道少得可憐的活動補助一斷炊,外公這個團長就頭大如斗。那年夏日炎炎,演員們大汗淋漓。外公心一緊,于是回家把手伸向自家的口袋。外公哄著騙著讓外婆拿出嫁妝里的那個大金戒指變換成蝦枯草、茅草根,澆灌一眾團友冒煙的喉嚨。戒指于是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都給這個人騙騙去了啦,外婆忿忿然,一輩子都往外倒貼??刹皇锹?,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前來修車求醫(yī),從來分文未收,且提供茶水點心。度量寬大、心胸豁達的外公豈能為了一點點小東西壞了朋友的情面。
每當外婆掰著手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各要素齊全地羅列外公的“憨”時,我們時常抿嘴偷笑。記得我還小時,曾不解地為外公爭辯:可是,你也沒反對呀!外公于是哈哈大笑,外婆搖頭跺腳說:相欠債?。∈聦嵣?,正是因為他倆為人爽快大方,在那些物質(zhì)緊張的日子,當別人家憑票領供給時,我媽媽兄弟姐妹幾個卻常能在冬天的夜里吃上一碗熱騰騰帶魚煮面線,或是優(yōu)先買到稀罕的電影票。
我那表面不諳世事的外婆呀,其實從來不糊涂,不露痕跡地傾心傾力地支持著外公的每一個決定。
我仿佛從來沒見過外公和外婆有過爭吵。有印象以來,外公瞇瞇笑的慈祥,脾氣好得孫輩都可以爬上他的肩頭作威作福。而外婆,卻一直矜持端莊,規(guī)矩甚多,讓我們不敢在她面前造次,直到耄耋之年,仍讓一眾兒孫敬畏、推崇至上。
外公外婆謙謙相守了近五十年。我曾經(jīng)俗不可耐地追問過媽媽,外婆是否曾經(jīng)懊惱過她的命運。外曾祖父因為抗戰(zhàn)滯留上海后,就在外灘生根發(fā)芽,辦起橡膠廠,繼續(xù)著廈門的輝煌。姨婆和舅公自小不曾挨餓受凍,均接受大學教育,一個是醫(yī)生一個是大學教授。但,我媽媽堅決地說“不會!”因為外婆說起在上海的姨婆和舅公時,面如滿月的臉上從未曾有過一絲的贊嘆和欣羨。
這門在我們眼里貌似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生活,一定是我等后輩貧瘠的想象力無法構(gòu)筑的,他們的生活也許并不十全十美,但肯定是安寧快樂的。外公外婆相濡以沫的人生找不出可歌可泣的事例,我好似也從未曾自媽媽那兒聽過他們的什么微言大義,但是就是這些瑣碎平庸的生活枝節(jié),就足夠我們孫輩頻頻回顧、細細品味。
外公于20年前去世,外婆如今也年近九十。外公去世后,外婆更不常與外界往來,她時常靜默獨坐于床沿,滿腹思念,怕是無人能識。
這朵暗香的百合花,一直眷戀著露珠的凝然和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