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闭闹粉E久矣,比至陳氏開郡,朱子過化,百千年以降,群賢輩出,清韻恒存,《二希堂》嘗有“道術既一,禮法大明”之稱是也。茲乃躬逢盛世,州郡人文休祥,因賦以述之。其辭曰:
維太古之漳民兮,共嶠海以野處。逐樵漁而凱樂兮,遺刀耕之石斧。洎圣王之開漳兮,赫大唐之章組。當紫陽之蒞郡兮,媲鄒魯而流譽。東湖北溪,丕承步武。綿貞石齋,道炳儀矩。二蔡同膺帝師兮,語堂中學而西溥。仰斯人之儒雅兮,何碩德而不舉?山青翠而郁蔥兮,海蒼茫而清冽。風欲動于鯨濤兮,巨石懸其峣嵲。波萬古而藏溫兮,獻火巖之奇絕。樹扶疏而常綠兮,傲嚴霜之烈烈?;ㄦ虋兑缘刨?,芬四時而不歇。其水仙之貞凈兮,尤舉世貽愛而傾悅。造化覩其靈異兮,人物孕而端介。崇尼父而敦仁兮,耀文廟之耿絜。奉關帝于世心兮,賤佞邪而棄蔑。龍江清而海遠兮,士人淳而宏豁。垂史策之煌煌兮,何其多乎英杰!吾驚羲和之奮鞭兮,馭世界而慨慷。摧枯株以拉朽兮,創(chuàng)華國之暉光。顧瞻今之漳郡兮,業(yè)臻臻而日昌。彼有司之右文兮,紹前賢之鴻綱。統三教而不遺兮,綜六學而榷商。教澤敷其無類兮,桃李聚于府庠。培眾藝之本根兮,煥國粹以新裝。心浩蕩以感切兮,意激越而恢揚。禱吾郡之文祉兮,長綿綿而未央。
【簡注】
01本文依東漢王粲《登樓賦》之韻式而作,概述漳州人文歷史。2014年11月沈一丹女史在漳舉辦“夢縈水仙”書畫展,曾將此文書為巨幅楷書作品,后由漳州市人民政府收藏。今略為修潤數語,用饗讀者,并藉以就正于方家。
02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語見《周易》的《賁》卦《彖傳》,題孔子撰。
03陳氏開郡:指唐代陳元光開創(chuàng)漳州郡,首任刺史,尊為開漳圣王。
04二希堂:清儒蔡世遠齋名。所撰《二希堂文集》收入《四庫全書》集部,其《重修漳州府志序》曰:朱子過化之后,漳郡“道術既一,禮法大明”。
05章組:古代官員的官印及佩帶。
06紫陽:朱熹之號。曾任漳州知府。
07鄒魯:魯,孔子故鄉(xiāng);鄒,孟子故鄉(xiāng),均在山東。后以鄒魯指文化昌盛之地,禮義之邦。媲:謂媲美。
08東湖北溪:宋儒漳州王遇,學者稱東湖先生;陳淳,稱北溪先生。
09步武:步伐、足跡。
10綿貞石齋:明儒漳州周起元,號綿貞;黃道周,號石齋。
11二蔡:清代漳州學者蔡世遠、蔡新父子,先后榮膺帝師。
12語堂:民國間漳州大文學家林語堂,以學貫中西著稱。
13峣嵲:危高貌。指漳州東山縣的風動石。
14火巖:指漳州濱?;鹕降刭|公園。
15尼父:即孔子。孔子字仲尼,故稱。
16賤佞邪而棄蔑:謂賤鄙不屑于奸邪之人,并輕蔑而棄絕之。指漳州人的正直品格。
17羲和:古代傳說中駕馭太陽之神。
18三教:儒釋道。
19六學:即六經之學,謂《易》、《書》、《詩》、《禮》、《樂》、《春秋》。
20府庠:古代州郡的最高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