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積累起來的書真是多極了,浩如煙海,但是書雖多,有永久價值的還是少數(shù)。可以把書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要精讀的,第二類是可以泛讀的,第三類是僅供翻閱的。
所謂精讀,是說要認真地讀,扎扎實實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所謂泛讀,是說可以粗枝大葉地讀,只要知道它大概說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謂翻閱,是說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不要一句話一句話地讀,也不要一頁一頁地讀。就像看報紙一樣,隨手一翻,看看大字標題,覺得有興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沒有興趣的地方就隨手翻過。
怎樣知道哪些書是值得精讀的呢?對于這個問題不必發(fā)愁。自古以來,已有一位最公正的評選家,有許多推薦者向它推薦好書。這個評選家就是時間,這些推薦者就是群眾。歷來的群眾,把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書,推薦給時間。時間照著他們的推薦,對于那些沒有永久價值的書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價值的書流傳下來。我們看見古代流傳下來的書,大部分都是有價值的,我們心里覺得奇怪,怎么古人寫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其實這沒有什么奇怪,他們所作的東西,也有許多沒有價值的,不過這些沒有價值的東西,沒有為歷代群眾所推薦,在時間的考驗上,落選了,被刷下去了。
現(xiàn)在我們所稱為“經(jīng)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書都是經(jīng)過時間考驗,流傳下來的。這一類書都是應(yīng)該精讀的書。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發(fā)展,這些書之中還要有些被刷下去。不過直到現(xiàn)在為止,它們都是榜上有名的,我們只能看現(xiàn)在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