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森林大極了,美極了,也神秘極了。一棵棵一人合抱不過來的大樹,高聳人云,它們是那么高大古老,少說也有二三百年的歷史。它們又是那么密集,一個勁地往上鉆,一直鉆到拂著白云了,就都把那巨大的樹冠,縱橫交錯的枝丫,緊緊地抱在一起,共同來抵御那寒風的襲擊、暴雪的欺凌。在它們的腳下,是千萬年來落葉和枯草積聚起來的腐土層。它是那么厚,少說也有二三尺深,人走在上面,像走在海綿上似的,軟綿綿的。
這是大森林中一切植物的營養(yǎng),包括那古老而高大的喬木本身,也包括那珍貴的人參,它就是靠著這厚厚的腐殖土生長的。
這也是時間的記錄。腐土層越厚,這大森林的歷史就越長。還有.那每一棵高大的樹身上,都長滿了綠苔,那每一棵古老的大樹上,都飄拂著一縷縷綠色的長須,就像那南方的榕樹上飄著長長的胡須似的。然而,這種綠色的胡須,卻不是像榕樹那樣從樹木身長出來的,卻是成年累月附著積聚在樹木枝上的青苔。這,也是時間的記錄。
讀后收藏
下面說一下使用漢字數(shù)字時需注意的問題。
1.已經(jīng)定型的詞、詞組、成語、慣用語等,必須使用漢字。如,二氧化碳,一律,九牛一毛,不管三七二十一,三個代表,七星瓢蟲等。如,“八國聯(lián)軍”不能寫成“8國聯(lián)軍”。
2.相鄰的兩個數(shù)字并列連用,表示概數(shù),必須使用漢字,且中間不能用頓號隔開。如,三四萬、一兩年。
3.帶有“幾”字的數(shù)字表示約數(shù).必須使用漢字。如,幾百年、十幾天、一千幾百次、幾十萬分之一。
4.用“多”“余”“左右”“上下”“約”等表示的約數(shù),一般用漢字。如,記者用一上午的時間,走訪了十多家大型超市,采訪了二十余名顧客。
5.干支紀年、夏歷月日和中國清代及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各民族的非公歷紀年,要求使用漢字。如,康熙辛卯年三月十二日、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大年三十等。
6.含有月、日簡稱表示事件、節(jié)日和其他意義的詞組中的數(shù)字要求使用漢字。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應用間隔號“·”將表示月和日的數(shù)字隔開,并外加引號,以避免歧義。涉及其他月份時,一律不加間隔號,是否使用引號,視事件的知名度而言,需要加時,引號只加在數(shù)字上。如,“一二·九”運動(12月9日),“一·二八”事變(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