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由IT屌絲和狂熱運動份子組成的體育公司。
2015年12月初宣布完成了1800萬美元融資的悅跑圈,現在號稱有1500萬用戶了。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跑步工具軟件,而是專注于深耕線上線下馬拉松比賽,而且是為數不多的在這個冬天融到錢的體育創(chuàng)業(yè)公司。
被悅跑圈做火的線上馬拉松,簡單說就是用戶在悅跑圈App上付費報名它在某個城市舉辦的馬拉松比賽,比如上海,但無論用戶在北京還是廣州或任意城市,都可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參賽跑完里程并通過悅跑圈App記錄軌跡,領取悅跑圈頒發(fā)的一枚獎牌。
然而一年下來,悅跑圈并不想簡單地做個跑友社交圈子。CEO梁峰對悅跑圈的定義是:不是純互聯(lián)網公司,也不是做App的,而是一家由IT屌絲和狂熱運動份子組成的體育公司,用互聯(lián)網手段去提升用戶的體育體驗。
第一代跑步工具軟件其實比較倒霉
悅跑圈創(chuàng)立時是2014年2月,當時市場已經有了不少跑步工具,咕咚、樂動力、Nike+ Running、益動等等。咕咚、樂動力都積累了數量不小的用戶,尤其是咕咚很好地教育了用戶用手機來記錄跑步。
但說起來,相當一批成立于2012年前后、做工具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實在有點倒霉。雖然那時候移動互聯(lián)網剛剛興起,工具是個很好的入口,但很長一段時間里有些垂直領域火不起來,也就談不上做社交和圈子。跑步就是。
其次,當時也鮮有人意識到工具是非常容易被取代的。即便意識到了,一批工具基因的團隊去轉型社交也免不了會走彎路。今天我們去數移動互聯(lián)網工具轉型社交非常成功的案例,除了美圖秀秀怕是也數不出來幾個了。而在跑步這個領域,咕咚做了兩年硬件手環(huán),2014年10月它開始轉向社交。直到現在也還是有一些極其小眾的跑步產品,仍然在一門心思做工具和搞硬件鏈接。
看上去市場再多一個悅跑圈也沒什么不同。但悅跑圈做跑步時,正是馬拉松剛剛開始火的時候。
四位在籃球場上認識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之前已經有過幾次蛋疼的體育創(chuàng)業(yè)經歷。負責產品的齊宇和負責運營的吳文業(yè)曾做過一個沒成功的項目叫“愛運動”,這倆人還在創(chuàng)新工場孵化過其他項目(創(chuàng)新工場后來成了悅跑圈的A輪投資方);CEO梁峰和負責商務資源的路嘉曾經為SP商做過運動場館的預訂,手里有不少體育資源。但這反而誤導了他們,以為手握大把資源做啥都No Problem,操作起來卻發(fā)現寸步難行。這次創(chuàng)業(yè)他們不想涉及政府、機構力量過強的領域,而剛好此時符合條件的跑步開始出現快速增長。
吃一塹長一智,在做悅跑圈前,團隊決定想清楚再干活。比如節(jié)奏上的,到了什么程度就要開放什么功能;還有定位上的,悅跑圈從誕生起就要做社交、做圈子,因為梁峰意識到人的關系重要過工具本身。
另外,梁峰還收集了幾乎所有手環(huán)設備去研究,最后認為穿戴式、腕帶式的手環(huán)硬件都是偽需求,真正運動的人(不是計步數的人哦)并不需要這些東西。
所以悅跑圈一開始就確定了三件事:
1.不做硬件;
2.不做跑步獎勵紅包之類的補貼;
3.永遠保證用體育精神去詮釋產品。
教你跑步的正確打開姿勢
何為體育精神?——公平、禮讓、參與感、勝利感。而且,馬拉松是唯一一個不獎勵前三名而是獎勵“完成”的比賽。所以在尊重這些元素的前提下去做產品,在梁峰看來非常重要。
然而現在跑步在很多地方已經太亂了。多數賽事活動方是半路出家,看上跑步夠熱,又和健身一樣門檻夠低,更有甚者拉上志愿者把路一封就組織開跑;當然也有資深跑者去做賽事,但其實用高階跑步思維去服務普通用戶也是很危險的。
跑者也沒有受到科學教育,小白一被拉進去開跑就可以曬朋友圈扮資深,穿著旅游鞋邁開腿就可以跑的大有人在,跑前跑后不拉伸、不放松的也大有人在。梁峰甚至聽到不止一次有專業(yè)教練對入門級跑者說:跑上一個月跑夠300公里,你就知道怎么跑了。但當用戶真的什么也不懂就敢悶頭跑上300公里后,很可能身體已經被跑步狠狠報復了。
所以,悅跑圈在初創(chuàng)期就確定要做四個標準:
跑者標準:悅跑圈有一套設計給跑者的“進階系統(tǒng)”,小白用戶剛加入時是一級跑者,逐漸可以升到二級跑者、超凡跑者,而超凡跑者被鼓勵著做志愿者去服務更多跑步用戶。
志愿者標準:用日本、歐美國家的志愿者標準去比照,使他們更科學地為跑者服務。
跑團標準:悅跑圈現在有9000個跑團落戶,它主張每個跑團不超過50人,因為梁峰發(fā)現這是一個最佳范圍,能維持較長時間的大跑團實際上都已經拆分成了一個個子跑團去運營。
以及這三個標準服務的核心——賽事標準。
費這么大勁無非兩個目的:讓用戶安全地享受跑步,讓用戶感覺到悅跑圈賽事和其他賽事的不同。
體育離錢很近,但也得認真做
梁峰說悅跑圈目前現金流不錯,很多為未來盈利做準備的商業(yè)合作也都已經展開,六成業(yè)務都在線下。
但它還真不是一個挖空心思琢磨變現的公司。因為梁峰一再強調,體育本身就是個特別接近錢的行當,無論小白用戶還是資深用戶都要產生消費,買裝備、請教練、去外地甚至外國參加馬拉松……,但是,仍然需要創(chuàng)業(yè)者認真做好這件事,然后等著時間去檢驗。
悅跑圈希望用戶也一樣認真,甚至愿意為了堅持這份認真而跟用戶較勁。第一次舉辦線上馬拉松時悅跑圈也對用戶免費,十幾萬人報名,但真正跑完的只有幾萬人。梁峰發(fā)現免費賽事不被用戶珍惜,悅跑圈很快推出付費賽事,對付了錢但沒跑或跑了沒付錢的用戶,悅跑圈都不會補獎牌。以大部分人對互聯(lián)網產品“免費”的理所當然和“跑馬”用戶對獎牌的極度渴求,一開始當然不買賬,但堅持了一年,線上付費馬拉松也已經很普遍了。
它還是目前唯一有反作弊機制的跑步軟件,因為它要通過App沉淀真實的用戶數據。悅跑圈已經迭代過30多個版本,最近半年幾乎每一次更新都要優(yōu)化反作弊機制。
你肯定知道那個“小狗替我跑步拿第一”的微信運動梗吧,悅跑圈也遇到過荒唐的用戶行為,比如反作弊機制用身高體重去測算一個人的正常步頻,但有人把身高設成兩米五,這樣“正常步頻”就變得很大,大到可以騎自行車完成跑量?!拔疫@里沉淀了真正跑步的用戶,在哪兒作弊都不如在這里更有成就感?!绷悍逭f。
悅跑圈宣稱自己的DAU現在達到50萬。不過,梁峰認為,現在跑步還大有市場,目前這個群體的比例僅僅相當于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比例,預言哪個跑步軟件能一家獨大還為時太早,甚至在未來也不可能一家獨大?!澳阒灰獝叟懿接檬裁窜浖伎梢裕也灰笏腥硕枷矚g悅跑圈,但我要服務好所有喜歡悅跑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