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穿插在許多場面描寫當中,使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表現(xiàn)出來。如第四十回中“劉姥姥逗笑”的場面描寫不僅細膩生動,而且十分真實自然。在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的同時,其含意也十分豐富、深刻,能小中見大,細中見深。
關鍵詞:《紅樓夢》 “劉姥姥逗笑” 場面描寫 意義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頂峰之作。它的每一個細節(jié)描繪,每一個場景刻畫,每一個場面展現(xiàn),都是一次又一次生活境界和藝術境界的完美交融?!百Z雨村言”“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史湘云醉臥青石”“探春理家”“寶釵撲蝶”“尤三姐自刎”等,這些特定的畫面和場景或明示、或暗點,或襯托、或渲染,通過人物在其中的活動展現(xiàn)不同的形象性格,使讀者對小說中人物的理解從現(xiàn)實的場面延伸、廓大開去,從而賦予人物更豐富的內(nèi)涵,給予主題更深刻的寓意。
一、“劉姥姥逗笑”場面描寫的特點
所謂場面描寫,就是對一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nèi)許多人物活動的總體情況的描寫。它往往是敘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是對自然景色、社會環(huán)境、人物活動等描寫對象的集中表現(xiàn)。
《紅樓夢》第四十回,寫劉姥姥在大觀園進餐,故意尋開心的鳳姐和鴛鴦,為她準備了一雙象牙鑲金筷子,讓她去夾那小巧圓滑的鴿子蛋。本來準備大吃一頓的劉姥姥卻無從下筷,便站起身來,說了句不得體的逗樂話:“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雹俦恪肮闹鶐妥?,兩眼直視,一聲不語。眾人先是發(fā)怔,后來一聽,上上下下都一直哈哈的大笑起來”{2}。若平庸之手,大概只會用“哄堂大笑”四字了結,曹雪芹卻鋪陳出一段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
只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shù)?,一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里面盛著兩碗菜。李紈端了一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闭f著,卻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眾人先是發(fā)怔,后來一聽,上上下下都一直哈哈的大笑起來。湘云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只叫“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他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3}
場面描寫一般由“人”“事”“境”構成,它是敘事性作品的基本構成單位,是刻畫人物、展開情節(jié)、表現(xiàn)主題的主要手段。成功的場面描寫不光要交代清楚場面的背景,如活動場面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等,還要表現(xiàn)出一種特定的氣氛,使讀者對場面有一個總體的認識。要做到這一點,單一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是不夠的,要綜合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手段,以及映襯、象征等多種手法,才能使場面變成一幅生動而充滿感染力的圖畫。但是,場面是由人、事、景、物組合起來的綜合畫面,不可能幾筆就同時都寫出來。因此,寫場面時還要遵從一定的邏輯關系安排好人、事的先后順序。這樣就能點面結合、詳略有度、條理清楚,使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曹雪芹用“眾人先是發(fā)怔,后來一聽,上上下下都一直哈哈的大笑起來”一句總括劉姥姥宴會上逗笑后的整體氣氛,然后一人著一筆墨,使個人身份、性格、氣質(zhì)在一筆之間便表現(xiàn)了出來。這其中湘云笑得毫無拘節(jié),盡顯其“霽月光風耀玉堂”{4}的豪爽大氣;黛玉笑得嬌媚,一聲“噯喲”笑岔了氣是她身體柔弱的自然流露;寶玉笑時還不忘給他的老祖宗撒嬌,賈母對寶玉的撒嬌則是慈愛有加,可見寶玉性格的乖張獨特和其在賈母心中“寶玉”般的地位;王夫人笑責鳳姐的惡作劇,顯現(xiàn)出其當家太太的身份;薛姨媽是客,見此逗笑情景卻也“撐不住”,一口茶噴在晚輩探春的身上,失態(tài)而未失禮;惜春年幼嬌弱,但她可以拉著奶母叫揉腸子,身份氣性又與黛玉有區(qū)別。在宴會上長幼有序、上下有別,曹雪芹自然將筆墨的重點落在了對主要人物的一一描繪上,而對眾多的奴仆丫頭們只是淡淡兩筆,既在表現(xiàn)手法上做到了點面結合、詳略有度,又借機塑造了人物形象,豐富了人物的性格。丫鬟侍女不能和主人一樣盡情歡笑,只能是躲了,忍了。在眾人前仰后合中獨能“撐著”的鳳姐和鴛鴦,一看便知是這場鬧劇的“總導演”。曹雪芹不愧是大手筆,整個“劉姥姥逗笑”的場面可謂小中見大,同中有異,千姿百態(tài),一笑傳神。
二、“劉姥姥逗笑”場面描寫的意義
曹雪芹對“劉姥姥逗笑”這一場面的描寫有主,有次,有細描,有泛寫。抓住一個個人物的個體形象,運用個性化的細節(jié)描寫來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描寫豐富細膩、深刻生動,卻不露出絲毫人工斧鑿的痕跡,十分真實自然。同時含意豐富、深刻,能于小中見大,細中見深。
(一)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了背景
寫小說就是講故事,因此,從本質(zhì)上講,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敘事離不開時間和空間這兩個要素,無論場面描寫還是環(huán)境描寫都需要交代清楚人物活動的場所,為塑造人物形象提供背景材料。但是,場面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又不盡相同:場面描寫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動態(tài)”的描寫。環(huán)境描寫是描寫人物活動的客觀環(huán)境,是“靜態(tài)”的描寫??傊畧雒婷鑼懞铜h(huán)境描寫相互依存,彼此呼應,為烘托環(huán)境、塑造人物、表現(xiàn)主題服務。“劉姥姥逗笑”這一場面,發(fā)生在大觀園秋爽齋曉翠堂,由史老太君帶領的一幫女眷的早餐宴會上。正因為在大觀園游園,而且只是一幫女眷,早餐的氣氛才會如此輕松,更由于劉姥姥的參加,才會出現(xiàn)《紅樓夢》中唯一一次老老少少、上上下下一起“哈哈的大笑起來”的宴會場面。隨著劉姥姥一聲“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引出在場人物的百態(tài)笑姿。特殊的人物和別致的環(huán)境共同構成了一個獨特的“場”,為人物的展示和故事的推進搭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舞臺。
(二)展示人物的身份和人物之間的關系
賈府大觀園的如詩如畫,日常飲食的奢華尊貴、長幼嫡庶的禮儀、仆婦丫鬟的規(guī)模無一處不顯露著賈府社會地位的顯赫。在大觀園中,各人的居所與布置各有講究,顯示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其在賈府中各不相同的地位?!皠⒗牙讯盒Α边@一場面雖然只是一次由女眷參加的普通的家庭宴會,但在展示人物身份和暗示人物之間的關系方面另有玄機。賈寶玉是本次宴會中唯一的男性,而且在眾姐妹被逗笑的時候,鉆入賈母懷中的竟然就是這位唯一的男性。這一細節(jié)描寫再一次強調(diào)了賈寶玉在賈府身份特殊,地位尊崇。王夫人和薛姨媽是親姐妹,都是王熙鳳的姑媽,但在賈府一個是主、一個是客,面對王熙鳳的惡作劇,王夫人表面上是指責,實則是一種包容和疼愛,薛姨媽則只顧享受劉姥姥的滑稽帶來的歡樂。也正是因為賈府長輩的縱容,王熙鳳才會如此個性張揚,其在賈府的地位之高也可見一斑。另外,作為奴仆的鴛鴦能和賈府的管家少奶奶王熙鳳一起作弄劉姥姥,也可見她深受賈母的寵愛,這也為后續(x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做了有力的鋪墊。
(三)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第四十回描寫了賈母一干人游玩大觀園,曹雪芹用行云流水般的筆墨,看似無心,實則極盡環(huán)境描摹之能事,通過大觀園中不同人物各具特色的住所環(huán)境,映襯、交代了其主人的性格、喜好,甚至暗示了人物命運的發(fā)展。在“劉姥姥逗笑”這一場面描寫中,曹雪芹又用動態(tài)的筆墨,使人物自身的言行和居所環(huán)境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多角度、立體化地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在這一場上上下下、男女老幼的盡情歡笑中,黛玉定是笑岔氣的,湘云勢必會噴飯,寶玉理應滾到賈母的懷中,那摟著寶玉叫“心肝的”只能是賈母。對“地下的”“彎腰屈背”“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仆人們雖然是一筆帶過,但也和主子們的笑態(tài)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身份不同,教養(yǎng)不同,連笑的姿態(tài)都不同。同時,作者在如此熱鬧的嬉笑場面中還不忘提點丫鬟們的職責,不光被眾人歡笑的氣氛所感染,還不忘自己的職責,“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可謂傳神之筆,字字珠璣。
(四)暗示人物的命運和主題
《紅樓夢》的藝術境界,就是由一個個場景描寫連綴而成的。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描繪了貴族階級的得意非凡?!皠⒗牙讯盒Α钡膱雒婷鑼懻沁@一主題的集中展現(xiàn),宴會上因劉姥姥出洋相引眾人大笑,各人的笑態(tài)都依性格、身份的不同而異彩紛呈。表面上看,這一回描寫正值賈府的極盛時期,從秋爽齋里一次簡單普通的早餐宴會就可見一斑。王熙鳳和鴛鴦表面上作弄劉姥姥,“單拿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與劉姥姥”{5},實際上卻是在劉姥姥面前炫耀富貴。引得劉姥姥連連感嘆:“這叉爬子比俺那里鐵锨還沉,那里拿的動?”{6}而這樣的感嘆正暗示了姥姥被取笑,表面是個喜劇,頂多是個鬧劇,實質(zhì)上則是個悲劇。在園中極盛之時,將一頓簡單的早餐,侈說一番,反襯日后之冷落離散;鳳姐與鴛鴦戲弄劉姥姥,賈母笑罵“促狹鬼”{7},雖是戲言,卻是兩人早死的讖語。劉姥姥言辭,固是發(fā)笑,作者卻最終讓一個村野婦人見證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8}般盛極一時的賈府的衰落,這其中的深遠寓意引人回味?!?/p>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清)曹雪芹、(清)高鶚:《紅樓夢》,岳麓書社2005年版,第270頁,第270頁,第270頁,第35頁,第270頁,第270頁,第270頁,第81頁。
■
作 者:魯彩蘋,文學碩士,蘭州城市學院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紅樓夢》研究、漢語寫作;王忠祿,文學博士,蘭州城市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
編 輯: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