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適應高職教育和高職學生的特色。文章以浙江省高職院校為例,闡述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從理順課程開設機制、開展課程改革、加強課程和師資隊伍建設、教育部門適時指導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特點 課程建設
[作者簡介]徐增杰(1983- ),男,浙江臺州人,臺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高校教育管理;蔡慧孟(1979- ),男,浙江臺州人,臺州職業(yè)技術學院人事處,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高校教育管理。(浙江 臺州 318000)
[課題項目]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1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課題“浙江省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xiàn)狀及改革實踐——以臺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課題編號:KT2014048)和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廳課題“高職院校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制度改革問題的對策研究”(課題編號:Y20143267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8-0069-03
教育部2011年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教思政廳 [2011] 5號)開篇明確了“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浙江省教育廳要求各省內高校從2012年秋季開始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工作也陸續(xù)展開起來。那么,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有哪些要求?與本科院校相比應具備什么特色?在浙江省的開設現(xiàn)狀如何?課程建設應怎樣加強?這些問題成為很多教育者關注的重點。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具備的特點
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教育辦學具有自身的特點。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也應該適應和體現(xiàn)高職教育中的這些特點。
1.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師隊伍應適應高職教育擴張的需求。加快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部署。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進展迅猛,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2014年6月由教育部等6部委辦聯(lián)合組織編制的《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規(guī)劃(2014-2020年)》指出,2012年??茖哟温殬I(yè)教育在校生人數(shù)已經達到了964萬人,計劃2015年達到1390萬人,2020年達到1480萬人,高職教育在規(guī)模上已經穩(wěn)穩(wěn)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國家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的位置凸顯。這種情勢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應適應高職教育規(guī)模擴張的需求。
2.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置應凸顯高職教育的特色。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同屬高等教育,但與本科教育相比又具有自身的特色,主要表現(xiàn)為:高職教育服務于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自然體現(xiàn)出區(qū)域文化的特點;高職教育扎根于行業(yè)、企業(yè),具有明顯的行業(yè)烙印;高職教育注重技能培養(yǎng),實踐性強是其內在要求。為了與這些特點相匹配,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應體現(xiàn)出高職特色。
3.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應適應高職學生的特性。高考招生中的錄取批次以及分數(shù)線劃分,主客觀上都會造成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進高職院校的現(xiàn)象。盡管近年來,高職院校陸續(xù)獲得一定的自主招生權,但生源總體情況還是不容樂觀。因此,高職學生具有學習成績起點普遍較低,理論學習能力較弱,不喜歡理論學習,更偏向于體驗式、實踐式學習的特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應適應高職學生的這些特性。
二、對浙江省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調研
在對浙江省18所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情況進行調研時,我們發(fā)現(xiàn),18所高職院校都根據省教育廳的要求,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但也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不少高職院校在課程開設上存在機制羈絆。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之前,浙江省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分散在學工部門、教務部門及二級學院中。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力量,按照省教育廳的要求,課程開設工作由以上幾個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在較短時間內,這一舉措較好地解決了課程開設的問題,完成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從無到有的過程,但也埋下了機制不順的弊端。課程開設之后,各部門之間容易出現(xiàn)扯皮現(xiàn)象,教師來自不同部門,而不同部門的編制不同、職稱評聘系列不同,導致待遇不同,影響了任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2.師資力量薄弱,無法適應高職教育的規(guī)模需求。調研發(fā)現(xiàn),浙江省平均每所高職院校只配備了不到兩名專職任課教師,非科班出身的兼課教師成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主力。由于師資力量不足,沒有辦法開展小班化教學,調研中所有的高職院校都不得不合班教學。由于教學班級的人數(shù)過多,有的班級甚至超過了140人,導致心理老師很難采用行為訓練、體驗活動等教學方式,客觀上對課程建設造成了影響。
3.課程建設滯后,不能體現(xiàn)高職教育、高職學生的特色。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教學內容上與體現(xiàn)高職教育的特色還有距離。在我們調研的浙江省18所高職院校中,目前還有1/3的學校采用省編本專科通用教材,教材和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高職教育的特色。其他學校雖然采用合編或自編的教材,但由于各種原因,內容上與體現(xiàn)高職教育的特色也還有距離。第二,教學方式不能滿足高職學生的特性。浙江省教育廳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要求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采用理論與體驗教學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多運用團體訓練、情境表演、體驗活動等方式”。不過,調研發(fā)現(xiàn),18所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仍然以理論講授為主,團體訓練、情境表演、體驗活動課時較為短缺。第三,課程評價方式不能體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我們調研的18所高職院校,都仍以單純的書面筆試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評價方式。與其他傳統(tǒng)的知識性課程相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更注重學生內心的成長體驗,而不是單純進行知識記憶,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也應該有自身的特點。
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1.理順課程開設機制,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質量提升提供制度基礎。多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使得校內分散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得到了充分利用,從而使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較快完成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同時,多部門帶來力量聚合的同時,也產生了機制不順的問題。機制不順,課程建設就會受到影響,質量就無法得到穩(wěn)步提升。下階段,高職院??梢詮囊韵聝煞矫嬷掷眄樥n程開設機制:首先,結合高職院校自身改革,通過機構歸并、人員調整等形式理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機制,為課程質量提升提供制度基礎;其次,以高校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制度改革為契機,通過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改革,強化聘任機制,促進人才評價與使用相統(tǒng)一,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2.開展課程改革,使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手段與高職特點相適應。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及浙江省教育廳“高職高專院校要多采用理論與體驗教學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多運用團體訓練、情境表演、體驗活動等方式”的要求,可從“3+1+1”的五個方面進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見下圖)。
第一個數(shù)字“3”,是指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共同實現(xiàn)理論知識、心理體驗、行為訓練這3塊內容的交叉配合。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雖然不同的教學單元會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應盡量在每一個教學單元中體現(xiàn)理論知識內容、心理體驗內容、行為訓練內容。設計每一塊內容時,還應充分融入高職院校所屬的行業(yè)、企業(yè)元素,考慮所在區(qū)域的文化特點,使得教學內容具有高職教育的特色,以這3塊內容的交叉配合來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單元設計方案。在教學內容設計的基礎上,就可以努力將知識講授、心理體驗、行為訓練這3種教學方法滲透到每堂課的教學中去了。
第二個數(shù)字“1”,是指在課堂下采用“小組合作法”,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參與的方式,主動深化學習內容,自覺實踐學習收獲,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內和課堂外的對接。課堂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課堂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月”等系列教育活動,共同組成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學??蓪烧哌M行有機結合,通過要求學生編排心理情景劇、心理手語劇,舉辦心理繪畫、征文比賽等形式,指導學生在課下采用“小組合作法”,主動深化學習內容,自覺實踐學習收獲,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內和課堂外的對接。
第三個數(shù)字“1”,是指改革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注重形成性的過程考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改革可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注重課堂教學的過程性考核。課堂上,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變化情況、心理測驗情況,采用檔案記錄的方法,記錄學生在知識學習、心理體驗、行為訓練上的日常課堂表現(xiàn),以此作為評定成績的重要依據。其次,注重課堂外表現(xiàn)與課堂內成績的結合。學生課堂外心理健康活動是為了對課堂所學內容起到深化作用,應將學生課堂外采用“小組合作法”參與到心理健康活動、比賽中的表現(xiàn)作為課程最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除了可以更加優(yōu)化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也有助于鼓勵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去。
3.加強課程建設,形成一系列服務于不同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的開設,解決了高職學生以課堂為主陣地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公共課能夠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引發(fā)學生對共通性心理問題的重視和認識。然而,我們還要認識到學生具有群體差異性,不同年級階段、不同專業(yè)、不同家庭收入、不同性別學生面臨的核心問題、側重點有所不同,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也存在差異性。比如,不同年級學生所面臨的發(fā)展問題不同,從大一主要面臨環(huán)境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等問題,到大二主要面臨人際關系、學業(yè)等問題,以及大三主要面臨的就業(yè)擇業(yè)、情感處理等問題,不同年級階段心理發(fā)展的側重點也就不同;不同專業(yè)學生所要求的職業(yè)心理素質不同,模具、建筑工程等理工科專業(yè)更強調專注力、細心、耐心和對專業(yè)技能的不斷追求,營銷、企管等文科專業(yè)更強調人際協(xié)調,以及對服務對象心理的把握等。因此,有必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形成一系列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質量提升提供人力資源保障。教師是教學中最重要的因素,一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需要優(yōu)秀的教師去設計,并靈活地加以把握、呈現(xiàn)。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應體現(xiàn)在“量”和“質”兩個方面。有了“量”的建設,才可能實現(xiàn)小班化教學。應通過加強招聘、培訓、引進人才等方式進行“量”的建設,以適應高職教育規(guī)模擴張的需求。有了“質”的建設,才可能真正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水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心理健康教師“質”的建設:首先,提升教師的學歷和理論水平。調研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來源較為多樣,而心理學科班出身的教師比例還較小,應通過加強培訓,鼓勵進一步深造等形式提升教師隊伍的學歷和理論水平。其次,提升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心理健康教師需要通過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做帶班班主任等實踐形式,加深對在校高職學生的了解。最后,提升教師對區(qū)域文化以及行業(yè)、企業(yè)的了解。心理教師應通過到行業(yè)、企業(yè)掛職鍛煉、開展調研等形式,加深對區(qū)域文化,對行業(yè)、企業(yè)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最終真正形成適應本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5.教育主管部門應適時總結梳理,加強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指導。自前文所述教育部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來,各地教育部門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情況非常重視,也結合本地實際提出了實施意見,大力推動了課程的開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相比,具有自身特色,高職學生與本科學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指導,在各高職院校努力探索的基礎上,以調研的方式,適時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狀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總結,專門出臺針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幫助高職院校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邱開金,周曉玲.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9(5).
[2]徐增杰. 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xiàn)狀及改革實踐[J].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5).
[3]楊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業(yè)成就評價的探析[J]. 課程教育研究,2013(2).
[4]張時碧.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教育與職業(yè),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