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和2013年春節(jié),母親和父親先后離我而去,春節(jié)對我來說從此便不單是一個節(jié)日了。我想對有父母的人說的是,要多陪陪老人,有父母在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羊年春節(jié),遠在澳大利亞的著名學(xué)者楊恒均向國內(nèi)網(wǎng)友發(fā)來微信,其中深情,令人動容。
死亡的恐懼如同魔咒
楊恒均出生于湖北省隨州市,復(fù)旦大學(xué)法學(xué)學(xué)士、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xué)博士,曾在中國內(nèi)地、香港、美國和澳大利亞政府部門、智庫工作。
2006年,楊恒均的母親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面對親人身患絕癥的事實,他第一次感到無力和無奈。人類知識和意志面對死亡時,竟是如此脆弱。楊恒均很快悟到,包括自己,終究有一天也要死亡。一直以樂觀、豁達自居的他,變得憂愁、孤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
楊恒均從悉尼中央圖書館借回近百本圖書,沒日沒夜地研讀,看到與他要尋找的答案有關(guān)的句子或段落就立即抄下來。這些通篇描寫死亡將至、親人面臨死亡威脅、教導(dǎo)人如何伴隨親人和朋友度過人生最后歲月的案例,講述作者和親人同死神拔河的故事,讓他倍感安慰。
這些書給了楊恒均很多啟發(fā)和幫助,但是,每讀過一本書,心中的困惑也加重一點。因為,這些書幾乎無一例外地和宗教有關(guān)。可是,母親已經(jīng)77歲了,是無神論者。接下來,楊恒均開始閱讀那些不借助宗教而努力用科學(xué)方法直接探索死亡的著作,主要是對瀕死經(jīng)歷者的研究。雷蒙德·穆迪博士在《生命之后的生命》中說,世界上瀕死經(jīng)歷者超過兩千萬人,許多場景如此相似,讓人不能不相信有一個死后的世界。
澳大利亞一位血液病專家告訴楊恒均:“你母親的病一旦發(fā)作,家人和醫(yī)生可做的并不多。你想那么多也沒有用,最好先把自己從死亡的陰影中解脫出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到你的母親。”楊恒均明白了他的意思,那些不再懼怕死亡的人,其實已經(jīng)戰(zhàn)勝了死亡。追尋死亡的意義,就是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一旦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就能更好地活著。
按照專家的提示,楊恒均通過在悉尼某老人院工作的朋友阿林,找到了一份為期四天的志愿者工作。他想通過與老人們的接觸,進一步探尋關(guān)于生死的話題??墒?,他只能到廚房打下手,即使發(fā)現(xiàn)老人吃飯噎住了或者摔倒在地,他都不可以去幫忙,而必須由專業(yè)護士和工作人員來做。阿林很忙,一旦閑下來,就帶他到處走動,還不停地介紹。第二天,楊恒均打斷阿林的介紹,說他這次來,其實是想了解澳洲老人的死亡狀況,主要想親眼看一下或者親耳聽一下他們是如何面對死亡的。阿林說:“過去四年,我親眼看到不下十幾個老人離開人世,他們離開時的場景和表情各不相同,但沒有一個有害怕的表情?!卑⒘纸又卣f,“我開始也感到不解,他們很少表現(xiàn)出對生的留戀和對死的恐懼。后來我想大概是年紀太大了,大多數(shù)人的老伴早他們而去。他們來此就是等死的吧。這些老人中,最年長的95歲,住進來17年了,她常嘀咕,住這么久都不好意思了,又說,她的老伴在那邊等得很不耐煩了。有時,我想他們大概真的已經(jīng)厭倦了生活?!?/p>
一起愛著走過人間路
2007年1月29日,楊恒均從悉尼飛回廣州。這是母親得病后,他第二次踏上家鄉(xiāng)的土地。楊恒均看到,母親臉色蒼白,還多了發(fā)黃的土色?;灲Y(jié)果顯示,母親血色素還在下降。吃過年夜飯后,按照母親提出的要求,不看電視,也不打麻將,一大家人坐在客廳里聊天。談到楊恒均時,母親說:“我一字一句地讀了你的《致命武器》,我覺得你是善意的,是給政府提醒的。我叫你爸不用擔心。”楊恒均有些感動地點點頭。家人中,只有母親認真地看過他的書,還在扉頁上寫了密密麻麻的注釋。楊恒均講的每個故事,母親都會寫下她聽來的一些案例作為注釋。在出版《家國天下》一書時,楊恒均特意要求編輯在書的封面上印下“如果在政人員看了,可能有幫助,對人民有好處”這句話,因為這句話是母親在看完書的初稿后,留下的注腳。
這時,母親突然提高了嗓門,表情很嚴肅:“你們幾個都聽著,我當了一輩子醫(yī)生,對自己的病很清楚。其實,為了不讓你們擔心,我也一直在瞞著你們。這個歲數(shù)得白血病,我知道結(jié)果是什么,但我不會被嚇倒,我也不怕死。我見過太多死亡了,它嚇不倒我。醫(yī)生不是說我可能過不了這個年嗎?你們看,我就不信,現(xiàn)在不是好好地活著?”好幾次,楊恒均試圖岔開話題,安慰母親一下,不過母親都沒讓他開口。母親平和的聲音有些沙啞了:“我沒活夠,總覺著好日子才剛開始。可是,該來的總歸要來?!蹦┝?,母親說,“我發(fā)現(xiàn)你們太擔心我了。特別是恒均,你比我還害怕,那不行……”
死亡讓人對生肅然起敬
母親一天天接近死亡,也一天天堅強起來。一天,母親突然從迷糊中蘇醒過來,滿懷感激地說:“感謝老天爺,讓我先你們而去?!?007年清明節(jié)后,母親走了,楊恒均的淚水再也止不住地流出來。按照母親的叮囑,他們結(jié)算完住院一年的醫(yī)療費用后,把她剩下的積蓄捐獻給當?shù)丶彝ダщy但有上進心的后生讀書、深造,以此告慰老人的在天之靈。
母親離開后,楊恒均問自己:“沒有母親的關(guān)注和愛,我能夠走多遠?”
父親年紀大了,流眼淚的時候很多,有時一些無關(guān)痛癢的事也會讓父親哭出來。在楊恒均的印象中,父親只在他8歲那年哭過一次。當時,楊恒均和小伙伴吵架,動了手,被打哭的孩子在他們家門外大罵“地主狗崽子”。父親和兩個哥哥在家,緊閉門戶。那天,他聽到了父親壓得低低的嗚咽聲。父親對楊恒均的兩個哥哥說:“弟弟不懂事,你們還不懂事嗎?人家即使打死你弟弟,頂多是打死一個小地主。街上每個人都能罵我們,我們要讓著所有人,知道嗎?”從那一刻起,楊恒均的童年結(jié)束了。在小學(xué)讀書期間,他夾著尾巴做人,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成長中的這些苦難經(jīng)歷,促使楊恒均長大后,對自由、民主、法治格外地渴望。
2013年1月4日,父親平靜地離開了人世。楊恒均對死亡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人都會死去,但要好好利用還活著的時光。他開始不停地在博客上寫作,只要有靈感,他寫起來很快。有時他突然在路邊停下車,打開電腦就撰寫博文。沒有人知道,這些靈感是他在中國各地不停地走,以及平均三天看完一本不同作者寫的書換來的。
近日,楊恒均探討死亡的紀實文學(xué)《伴你走過人間路》正式出版發(fā)行,成為他發(fā)表的上千萬字的著作中最動情的一本。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父親永遠地離開了我,我沒有來得及問他老人家,如果我在這個時代參加高考,您還會全力投入幫我通過高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嗎?但我想告慰父親在天之靈,追求公正、公平的社會,就是我的夢。這個夢,源自于您。”而在另一篇紀念母親節(jié)的散文中,他寫道:“二三十年前,母親把我送上了火車,從那以后,我一刻也沒有停止探索這個世界。我從北京到上海,從廣州到香港,從紐約到華盛頓,從南美到南非,從倫敦到悉尼,游蕩過五十多個國家,在十幾個城市生活和工作過。每到一個地方,從里到外,就得改變自己以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而唯一不變的是心中對母親的思念。在母親節(jié),我期盼越來越多的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而站在正義一邊;我更期盼所有的孩子們都能在充滿公平、正義與愛的環(huán)境里成長……”
楊恒均對死亡的深入思考,在廣大網(wǎng)友中引發(fā)熱議。網(wǎng)友竹深深點贊說:“楊先生有深切的悲憫之心。父母是每每想起,都讓人淚下的人?!本W(wǎng)友舉杯邀明月說:“您的父母令人敬佩。如果我們不只是在過節(jié)時才會想起這些,而是已經(jīng)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對父母好一點,過不過節(jié)也無所謂了?!?/p>
現(xiàn)在,不知疲倦的楊恒均,依然在世界各地代替父母不停地游走。因為死亡,他對生肅然起敬;因為愛,他感到更深的孤獨。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鐘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