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菱的一場家宴,可以在布置精美的同時安守自然天性,可以貴客滿門卻仍葆有那份平和與率真。難怪有人會說,她找回了當代林徽因的客廳。
對于翁菱來說,組織一場像樣的聚會,從來就不是件大事。“從1996年到現(xiàn)在,誰組織的藝術展覽、活動有我多?哪場展覽的后邊不跟著晚宴呢?”即便在私人生活中,每次翁菱回到紐約的家,群發(fā)一句“大家米我這吃飯吧”,十幾個好友也是轉瞬就能聚齊。藝術家張曉剛贊她是安排活動的天才,一個人的號召力超過一家專業(yè)的公關公司。而近三年來,每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上翁菱攜手GeorgJensen、雅昌和Artsy網(wǎng)舉辦的私人晚宴,已然成了藝術展期間大家最期待參加的晚宴,社會名流濟濟一堂,150個名額總是用得滿滿當當。
因此對翁菱米說,請人也從不是難事,關鍵是人要對,讓大家相處起來彼此舒服。“如今大家都不缺交際,不缺飯局,甚至有時已經(jīng)到了能躲就躲的地步。想要大家愿意和你在一起,你必須是個愛分享的人?!蔽塘饽槠鹁票粼谥搁g,娓娓道出自己的聚會之道:“其實大家也不是僅僅為著你來,要讓他們結識到新朋友,接收到有益的新知才好。因而跨界請人,讓身處不同行業(yè)、卻有著共同喜好的朋友們分享彼此的精彩故事,是最討巧的組合方式?!?/p>
比如今天這場圣誕宴會,從未在國外長久生活過的翁菱,請米的卻都是熟稔圣誕節(jié)的“洋派”摯友。1980年代末留美求學的藝術家王功新、林天苗夫婦,絕對是美國“圣誕經(jīng)濟”的直接參與者。還是留學生的時候,他們曾經(jīng)在街頭為別人畫肖像來貼補生活費,而每到圣誕前夕,生意便出奇地好。父母領著孩子,姑娘挽著情人,一張畫像作為圣誕禮物,既滿含濃濃情誼,又無形中讓窮苦留學生們也分享了圣誕節(jié)的恩惠。有一年林天苗作為兼職設計師手繪設計的圣誕餐盤,還被擺進了梅西百貨最顯眼的櫥窗。“那時候為了賺這筆‘圣誕福利’,我對花鳥、植物、緞帶這些西方的圣誕裝飾元素可是研究得非常透徹呢!”天苗笑道。同樣赴美國留學過的建筑師馬巖松仍然像個理工科的大男孩,酒過微醺,面色泛紅,卻總是不忘幽默搞怪。“我站這位置,是不是在雜志中縫???”一邊說還一邊將雙手放在臉的前面做成書的樣子,一開一合地替自己“抱不平”。而翁菱的男友、Georg Jensen品牌CEO朱欽騏(David)先生也在美國打拼多年,正是他現(xiàn)在所經(jīng)營的設計餐具,為這次的圣誕宴會帶來濃濃的北歐風情?!拔鞣接泻芏鄡?yōu)秀的餐具品牌、瓷器品牌,但是想要進入東方,一個最重要的門檻就是它們的產(chǎn)品是否適用于東方生活。怎樣既保留品牌一脈相承的風格,同時又能符合東方人的審美和使用習慣,這就是設計見功力的地方了。”
一場聚會上,翁菱考慮最多的還是氣場、人,以及聊的話題。怎樣讓本來陌生的大家甫一見面就能破冰成為朋友,不聊到深夜都不舍得走,是作為女主人的她最愛玩味的待客之道。時間久了,這種能力似乎已經(jīng)融入了女主人的舉手投足間,化作春風不留痕,讓每位賓客都受到照拂。至于一場宴會的空間營造、餐桌布置,“那是我們學藝術的人的基本功嘛!”她反而說得舉重若輕。
只是在綠植花卉上,她從來不肯馬虎。每次回到紐約家里的第二天,翁菱必定早早跑到花店去大采購。喜歡大葉的植物和自然不經(jīng)意風格的她,家中即便像熱帶雨林一般蔥蘢,也決不會如大酒店般精致到刻意?!拔覐牟粫依餂]有半點植物就請朋友來玩,當我離開紐約之前,又會把本季的植物當作小禮物,全部分給大家?!倍@種雅致的花草互動,也成了她連接友情的溫柔助力。
在翁菱的記憶里,圣誕節(jié)永遠是1980年代她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時,和同學們去王府井天主教堂蹭的那一塊小餅干“圣餐”;是她與同在北京的外國朋友們“從東家吃到西家,猶如過中國年一樣”的友情歲月?!澳贻p的女孩子總會將愛情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到了我這個年紀,友情和愛情是一樣醇厚的,也一樣會給人以生命的滋養(yǎng)。”
丹麥圣誕這樣過:在丹麥,圣誕節(jié)餐桌上一定會有一道圣誕鴨子,配以紅菜頭和糖浸的甜土豆,再加上Rice Putin,組合成傳統(tǒng)的圣誕美食。有趣的是,丹麥家庭總會在Rice Putin中藏入一顆杏仁,唯—吃到它的那個孩子便會得到—份額外的圣誕禮物,這與我們中國人過年在餃子里放入硬幣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后,丹麥人會圍著圣誕樹,拉手跳舞、唱歌,將節(jié)日氣氛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