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儉是一種美德、一種智慧、一種文化,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不僅百姓節(jié)儉,就連那些大師,生活也同樣節(jié)儉。大師雖然遠去,但他們的節(jié)儉風范,仍讓無數(shù)后人感佩景仰。
有人統(tǒng)計過,現(xiàn)代文學大師魯迅一生的收入大約有4000多萬,但他的生活特別的節(jié)儉。在北平時期,魯迅雖然和母親、朱安住在一起,過的卻完全是一個獨身者的生活。魯迅的褲子總是單的,就是在北平的大冷天,他也永遠穿著這樣的單褲。并且還是日本留學時的褲子,已經補過不知多少回。魯迅的母親周老太太看不過去,為他做了一條棉褲,可魯迅就是不穿。
魯迅對好友孫伏園說出了他不愛吃穿的理由:“一個獨身的生活,決不能經常往安逸方面想的。豈但我不穿棉褲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沒有換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換。你再看我的鋪板,我從來不愿意換藤繃或棕繃,我也不愿意換厚褥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p>
魯迅在上海時期,家里從樓上到樓下,沒有一個沙發(fā),魯迅工作時坐的椅子是硬的,休息時的藤椅是硬的,到樓下陪客人時坐的椅子又是硬的。許廣平告訴蕭紅:周先生人強,喜歡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飯,也喜歡吃硬飯,而不喜歡喝牛奶、喝湯什么的。
可見,從吃的穿的到用的,魯迅把自己的物質生活降到一個很低的水平上。他之所以選擇這種生活方式,倒不是財力所限,而是因為他生性不是一個會享受的人。他顯然是要以這種苦行僧似的生活,磨煉自己的意志。
比魯迅小十五歲的現(xiàn)代文學大師郁達夫,賺的稿費比魯迅少不了多少,可生活同樣節(jié)儉,從來不講究吃穿。平時穿衣服,布料的好壞,式樣的新舊他一律不問。他曾說,衣服只要保暖就可以了,何必問這問那?
郁達夫只穿布衣服,夏天穿夏布短衫,夏布褲子,出門時外罩夏布長袍。從來不穿西服、皮鞋,只穿圓口布鞋,有時候穿的布鞋是妻子親手做的。
郁達夫不僅自己穿著樸素,還要求妻子也如此。他不允許妻子王映霞穿著打扮,所以王映霞總是穿一件陰丹士林藍的布旗袍。兩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