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兩個星期前,我看到語文試題上“吳蓀甫拿著益中信托公司的草案信心十足地笑了”以及“趙伯韜的情婦也倒向了吳蓀甫”之類的陳述,一頭霧水,束手無策。為了看看這個能進文學常識題的“吳蓀甫”到底是何方神圣,我迅速地把這四百八十頁的《子夜》看完了。我現(xiàn)在不僅能弄清這些,還能信心滿滿地說益中的三個老板是吳蓀甫、孫吉人和王和甫,那個兩面三刀的情婦叫劉玉英。
茅盾先生對小說情節(jié)的布置、對文字的運用,可以說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查過資料之后,我感覺此書由“夕陽”更名為“子夜”真是神來之筆。全書從一開始吳老太爺進上海城,到最后吳蓀甫公債場上徹底失敗,整個故事始終籠罩著一種“濃黑的悲涼”,繁華背后潛藏著不安定的戰(zhàn)爭的陰云和蕭條的暗影。
此書的情節(jié)完全是憑借一個接一個的矛盾爭先恐后地爆發(fā)出來的,猶如核裂變的鏈式反應一樣。吳老太爺之死、雙橋鎮(zhèn)暴動、絲廠工人罷工,直到最終費盡心機,仍被“公債界魔王”趙伯韜打敗,如此多的事情在兩個月內(nèi)全部發(fā)生,短短兩個月吳蓀甫就從“全盛”而到“覆滅”,簡直讓人目不暇接,難以置信。
故事里的人物,用語文書上的話來說,并不是扁平人物,性格并非只有簡單的一面,這樣的人物給人一種鮮明、生動、真實的感覺。無論是主角——紫臉多皰、剛毅果決的吳蓀甫,優(yōu)柔寡斷、最終背叛吳蓀甫的杜竹齋,心狠手辣的趙伯韜,陰沉多謀的屠維岳,還是那些旁逸斜出又別具一格的配角——溫柔美麗、為情所困的少奶奶林佩瑤,迂闊猶豫的新詩人范博文,永遠樂觀的“紅頭火柴”周仲偉,老謀深算的孫吉人、王和甫等,性格各異的他們讓故事真實可感,充滿情趣。
我個人覺得這部小說最遺憾又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戛然而止,只在一瞬間,一切都結(jié)束了:交易所的決戰(zhàn),益中的宏圖,代表舊社會的《太上感應篇》,受到誤導、拿著女兒的“墊箱錢”投入公債戰(zhàn)場的馮云卿,林佩瑤的感情糾葛,林佩珊的芳心歸屬,仍計劃罷工的絲廠女工們,都消散了,如同晨露,未知中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與必然性,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借用文中同樣遭受破產(chǎn)命運的周仲偉的話:“我說一句老實話,中國人的工廠遲早都要變成僵尸,要注射一點外國血才能活!雷參謀,你不相信么?你瞧著罷!哈哈,密司徐,這里的大餐臺也還光滑,再來跳一回舞;有一天,樂一天!”點透了資產(chǎn)階級無法避免的命運,真是充滿人生如夢、事業(yè)難成之慨!
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書,無論是心血來潮的開始,還是戛然而止的終局,都在偶然中存在著必然。一切正如全文的結(jié)尾:
“少奶奶紅著臉,朝地下瞥了一眼,惘然回答:‘那不是太局促了么?可是,也由你?!?/p>
【作者系湖北省十堰市鄖陽中學高三(1)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