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出版了9部個人專著,然而,他的傳奇故事,還遠遠不止這些。
在陽城民間,流傳著這樣一段話:“他不是學(xué)者,卻癡書如命,藏書12000余冊;他不是哲人,卻寫出了2萬條警句;他不是文人,卻著有300多萬字文稿;他不是閑人,卻記3000余萬字的日記……”話中傳頌的這位奇人,就是今年73歲的退休干部郭恒勛。
年逾古稀的郭恒勛曾任陽城縣衛(wèi)生局副局長、陽城縣腫瘤醫(yī)院院長等職,曾獲“山西省十大藏書家”“感動中國文化人物”“日記大王”“家訓(xùn)格言傳承藝術(shù)大師”等稱號,2014年被評為“晉城好人”。50多年來,他買書、藏書、撿書、抄書、背書、捐書、教書、著書、出書、愛書……盡情延續(xù)著他與書的不解之緣。
因為愛讀書,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郭恒勛走上了自學(xué)成才的道路。1994年,他的首部詩集《雜詠集》正式出版。之后,他又陸續(xù)出版了《郭恒勛詞集》《滴水齋詩抄》《滴水微瀾》、紀實文學(xué)《詩的憤怒》和警句選集《生命的完善》《滴水齋箴言》等著作。此外,從15歲上中學(xué)開始,郭恒勛就養(yǎng)成了天天記日記的習(xí)慣,如今已記錄了980多卷,洋洋灑灑3000余萬字。
“聽人說,父親小時候每到山坡上放牛,總要帶上一兩本書。有幾次,牛把別人家的莊稼吃了,他也不知道,爺爺只能給人家說好話,還得賠錢、賠糧食。每當磨面,奶奶讓他看磨趕驢,他也是只顧看書而忘乎一切。幾十年來,父親的辦公桌上、炕頭枕邊,到處都是書刊報紙,上班看、下班看。在旅館里、在火車上,有時在廁所里也要看書。在他看來,讀書比吃飯都重要?!边@是郭恒勛的女兒郭媛弘對父親的評價,字里行間真實地詮釋了郭恒勛對書的癡迷和喜愛。
小時候家里窮,買不起書,郭恒勛只能到處借書看。后來參加工作,只要一發(fā)工資,他就往書店跑,有時買書竟連家里日常開銷的錢都搭了進去。1975年,郭恒勛調(diào)入陽城縣衛(wèi)生局工作。那時,他每月的工資只有34元。每次出差所到之處,他只去一個地方:當?shù)氐男氯A書店,然后就是瘋狂購書。有一次,他去長治開會,一套《魯迅全稿》讓他動了心思,28塊錢買了書,他連回陽城的路費都沒有了,只能跟別人借錢才買上了車票。而這樣的故事,在他的買書生涯中是再平常不過了。
除此之外,郭恒勛收藏書的渠道還有很多。比如抄書,20多萬字的一本書他整整抄了半年,再比如拾書,垃圾堆、廢品收購站,別人扔了、賣了的書在他眼里都是寶貝。
郭恒勛愛讀書,更酷愛寫作。據(jù)粗略統(tǒng)計,40年來,他共吟詩賦詞4500首,撰擬楹聯(lián)4000多幅,凝練箴言警句2萬余條,撰寫報告文學(xué)80多篇,另有雜文、散文、小說、戲劇等多種文體,共計300多萬字,并于20年間集結(jié)出版了9部詩文集,其中詩詞6部、警言兩部、報告文學(xué)集一部,反響都很不錯。
為引導(dǎo)更多的人讀書,郭恒勛還將自己的藏書和著作用于社會公益事業(yè)。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不斷有學(xué)?;蚴菃挝谎埞銊字v述他自學(xué)成才的故事。而每次去演講,他都會帶上近百本書籍贈送給來聽講座的人。他先后在北京師范大學(xué)、山西大學(xué)及省市縣各大專院校、機關(guān)廠礦和學(xué)術(shù)團體作“讀書成材成功報告會”“自學(xué)成材成功演講會”等演講100多場次,并多次舉辦“郭恒勛日記展”“郭恒勛日記大篷車下鄉(xiāng)”等活動20余場次,數(shù)十萬人從中受益。2013年年底,陽城縣教育局還專門在縣科技活動中心開設(shè)了“郭恒勛日記展廳”,半年多的時間吸引了數(shù)千名中小學(xué)生參觀。
熟悉郭恒勛的人都知道,只要出門辦事,哪怕只是出門遛彎,他都要帶上幾本書。遇到愛讀書的中小學(xué)生、談得來的人,或是好久未見的老朋友,他就會把書贈送給人家。至今,他捐贈的書籍已有5000余冊。
不僅如此,郭恒勛的家還是一個免費的閱覽室。這些年,家長或老師帶著孩子和學(xué)生慕名到他的家中看書或是參觀,他都會熱情地接待。
在陽城縣,郭恒勛創(chuàng)造了15個之最,如寫日記最多、寫詩詞最多、出書最多、藏書最多、獲獎最多等。如今,雖已年逾古稀,他卻依然筆耕不輟,近期他還有3本大書——《生命的感動》《滴水綺夢》和自傳《蜿蜒》正在校對付印。他還擬出30部書,打算申報“日報創(chuàng)作世界吉尼斯紀錄”。此外,他計劃將多年的日記和上萬卷藏書捐贈給國家,以造福更多的人。
“在書山中尋歡,墨海中作樂,紙上耕耘,筆底收獲。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樂事?!惫銊渍f,書是營養(yǎng)晚餐、精神美餐、文化套餐,讀書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最高的奢求、最好的德行、最美的享受,他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愛上讀書,并從書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