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初,對于汨羅青年作家潘紹東來說,真可謂異彩紛呈佳作連連,讓關注他的讀者刮目相看。
《芙蓉》2014年第6期推出了他的短篇《林子的左邊》;今年,《清明》第1期以中篇《小靜的奔跑》為他帶來了好運,《湖南文學》第1期頭條發(fā)表了他的中篇《月亮上的稻草》,而老牌名刊《北京文學》也在第1期推出了他的短篇《空箱子》。在這短短的幾十天時間內,一個作者能夠有如此多的小說、如此密集地發(fā)表在這些核心文學期刊上,著實讓我們?yōu)榕私B東多年來的艱苦努力和文學訴求擊節(jié)叫好。據(jù)稱,《月亮上的稻草》已被《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確定轉載。而《林子的左邊》也受到了圈內很多的關注。
在這一批作品中,我個人特別看好《空箱子》。這個短篇圍繞已退休的水利局原局長閻有余一次偶然的嫖娼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文本很人性化,特別著重表現(xiàn)閻有余嫖娼后其老伴金枝找人擺平這件事情的前前后后,很形象地描寫了閻有余回家后對金枝的“交代”。閱讀起來特別地順當和舒暢。作者把一個關涉老年人性問題的故事,用情意綿綿的筆書寫開來,著力于細節(jié)刻畫和心理描寫,用層層敷陳、深沉細密的筆法,把這個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描述得活色生香,把故事前后所承載的人情人性描摹得透心入骨,風趣中見嚴肅,輕快中見深沉。作品結尾刻畫了金枝和閻有余在去北京的高鐵車站前分道揚鑣而又“尾大不掉”,既有文學意義上的潮起潮落,又有夫妻間關系的微妙與掙扎。在金枝面前的“空箱子”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以無比的回味空間。
我之所以特別看好《空箱子》,我覺得這篇作品非常冷峻地直視了當下社會中老年人在物質生活滿足后,精神生活乃至心靈深處的孤寂與無奈。這篇作品文字不長但包含的生活意蘊卻特別厚實。據(jù)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年過六十的老人已經(jīng)超過兩億,一個龐大的老年群體正在形成,而這些年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大幅增長,人們的物質生活都有了極大的改變,應該說絕大多數(shù)的老年人基本上衣食無憂。而這些人的內心層面或者說我們不太愿意去擺在桌面上過多關注的精神層面,尤其是他們無法對人訴說的,或因離異、或因伴侶生病、抑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社會、被后人所忽略了的私生活,卻極少被人知曉并關注。這個問題看似不大,卻十分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空箱子》就以一種很沉穩(wěn)的筆調拋開世俗的表象,用藝術之筆直楞楞地嵌入當下老人們心中,把那種欲說還休,不能言不敢言的事體用藝術的手段完美地表現(xiàn)出來。
潘紹東是我近年來比較關注的一個作者,幾乎閱讀過他的每一篇小說,但我覺得此篇小說的意蘊和文字都尤其好。不論是人物和故事,還是作者的敘述語言,都有長足的進步,充分顯示了他這幾年文學跋涉的不易。這篇小說的另一個特點是,作品的延展風格很跳脫,其意旨相當風趣,鋪排也平實自然。這本是一個關于老年人嫖娼話題的小說,初想人人都會覺得惡心的事件,但作者游刃有余地處理后,整個作品讀下來,你會覺得人性的淳樸與透亮。作品把嚴厲的煞有介事的道德譴責,包裹在文學藝術感人的轉圜里,還原了老人生活本身的質地,這就讓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的高明。
責任編輯""" 王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