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3·11地震之后,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又發(fā)生了事故,福島縣有12萬人疏散至縣內(nèi)外避難。2013年,福島縣搜集親歷震災學生的作文和本縣的災害防治對策等,編寫出一部課外閱讀教材。2014年,福島縣99%的公立中小學都在道德課上使用了這部課外閱讀教材。
大地震是哺育心靈的糧食
大熊中學在會津若松市(距離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地、福島縣大熊町約100公里)有一所臨時校舍,上個月起開設(shè)了道德課。這天,老師正手執(zhí)福島縣編寫的課外閱讀教材,朗讀一篇作文。
“在避難所,所有人要輪流擔任炊事員,為大家做鹽飯團當早飯。起初我很反感,可大家的感謝讓我有了新的認識……”學生們聽得格外認真。老師朗讀完畢后提問:“如果是你,會申請做炊事員嗎?”
初二學生齊藤遙想了想,答:“不會。因為擅長的人去做,才能讓大家都滿意?!碧热舨皇怯H歷過大地震,她也許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會”,這才像道德課的標準答案,可現(xiàn)在她卻希望認真思考后再作答。
2011年,原以為避難生活很快就會結(jié)束的齊藤卻在避難所一待就是3個星期。一天,一位找不到自家指定區(qū)域的老奶奶坐在齊藤身邊?!拔蚁肴兔?,可完全聽不懂她在說什么,一時間不知所措?!边@時,一個女人路過說:“她可能患有老年癡呆癥,交給我吧?!彼且幻o士。在她的幫助下,老奶奶的情緒明顯穩(wěn)定。看著她漸行漸遠,齊藤的憧憬之情油然而生。
因此,齊藤認為,與其笨手笨腳地做鹽飯團,“還不如給大家加油鼓勁”。這就是她內(nèi)心的正確答案。
也有學生回答“會(做炊事員)”。鹽飯團對于遠藤瞭同學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核泄漏事故發(fā)生時,他的姐姐因患肺炎先被送去了醫(yī)院,等他們到達避難所時已是深夜。到處都滿員了,他們只得在停車場的車里過夜,遠藤忐忑地看著病重的姐姐和照料姐姐的母親。這時,附近的一個婆婆遞來一個鹽飯團?;貞洰敃r,遠藤說:“好吃極了,我都快哭了,那是我頭一次希望為別人盡一份力量?!?/p>
大熊中學近兩年大力發(fā)展道德教育,并非為了教學生說漂亮話。以前,一問到“如果有人倒在人行道上,如果朋友被人欺負了怎么辦?”,學生都異口同聲回答:“大家一起幫忙。”只有繼續(xù)問:“真的不覺得麻煩嗎?既然麻煩又為什么一定要這么做呢?”學生才會說出更接近自己實際行動的真心話。
有的學生在海嘯中失去家園,還有的與朋友、家人分隔兩地……課上回顧震災經(jīng)歷,也許會刺痛學生們的心。即便有顧慮,由于大熊以町為單位的特殊避難形式,道德課勢在必行。地震已過去4年,如今仍有救援物資從全國各地送往這里。小野田敏之校長回憶道:“尤其是災后的頭兩年,我們總在說‘謝謝’,卻無人對我們提出要求。同學們好像不知報答為何物,只是默然接受?!?/p>
變化悄然而至。去年8月,大熊中學為已造成74人遇難的廣島泥石流災害組織募捐。參與的學生很多,那個回答不會做炊事員的齊藤同學也不例外。
開設(shè)道德課,就意味著要評估學生的道德水平。該如何看待前文兩人對做炊事員的不同意見呢?有教師認為,對于成長于災后的孩子們來說,這兩種想法都是正確的。他們對設(shè)定標準答案表示擔憂。另一方面,日本科學省教育課程科則解釋:“道德課評估的是個人成熟度,而不是A、B二人的不同意見孰優(yōu)孰劣?!?/p>
對遠藤來說,道德課是傾聽同學們真實想法的寶貴機會:“即便經(jīng)歷相同,想法也不一樣。自己認為好,也許在別人看來卻是種負擔。我覺得在課上傾聽不同的價值觀,能夠更好地引導我將道德付諸實際行動?!?/p>
水族館飼養(yǎng)員成英雄
2013年6月,福島縣磐城市市立小名濱第三小學請來了一位特殊的道德課“老師”,他就是學校附近的“Aqua Marine福島”水族館的飼養(yǎng)員津崎順。
五年級學生蛭田清菜一看:“這不就是那位經(jīng)常遛狗的叔叔嗎?”雖然她的家人在3·11大地震中平安無事,但幾個朋友在放學路上被倒塌的圍墻壓到了腿,所以她不由得一怔:“他也來說傷心事呢?!?/p>
津崎說到由于災后停水停電,只能眼睜睜看著水族館的魚類接二連三地死掉,語氣很快由悲傷變?yōu)楸瘔选?粗≡谒娴乃吏~,他發(fā)誓要重建水族館?!皼Q不讓它們白死!”當時,運輸公司擔心受核泄漏事故的影響,拒絕運送魚和其他水族過來,津崎依然咬牙堅持。4個月后,水族館終于重新開業(yè)了。
蛭田感動得落淚,在她眼里津崎是個英雄?!叭绻俏?,早就放棄了,但津崎叔叔沒有。他在為大家的笑臉努力,我也一定要成為他這樣的人。”
今天這節(jié)道德課的主題是“永不放棄的心”。據(jù)班主任伊藤高宏回憶,以前為學生講述細菌學家野口英世或棒球選手一郎等人的事跡時,學生只會感嘆“好厲害”,看到這次所有同學都聽得如此入神,伊藤也很驚訝:“也許因為是身邊熟悉的人,所以能成為榜樣?!?/p>
若月萌佳同學則將津崎展示給大家看的一張照片裝訂了起來。照片上,飼養(yǎng)員們正在清理海嘯卷來的泥沙,道路坑坑洼洼,行車得左拐右繞才能避開障礙物?!艾F(xiàn)在路面非常干凈,都是不知名的人們堅持不懈為我們清理出來的。”這節(jié)課讓她知道,原來災后重建工作中有那么多無名英雄。
將幫助我的人們謹記心間
山野邊優(yōu)衣同學永遠忘不了大地震的那一天:家被海嘯沖毀,第一次看到父母哭成淚人,手邊只有家人匆忙逃難時順手抓走的先人牌位,全家在一條毯子下瑟瑟發(fā)抖。
幾年來,山野邊只要看到大海就悶悶不樂,直到升上初中后才萌生“想太多也于事無補,要積極向前”的想法。可發(fā)現(xiàn)那場地震的消息正在逐漸淡出報紙新聞后,她又希望人們能夠記住他們。而在去年10月的道德課上,她才豁然開朗。
老師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2012年。有同學在領(lǐng)取救援物資時說:“10袋速食咖喱太重了,真不想帶回去?!苯虅?wù)主任說:“這是兵庫縣寄來的,請大家心懷感激地吃下去?!蓖瑢W們聽后頓時愕然:很少有人留意到物資的來源——“兵庫縣”。同班的佐藤大哉一語道破:“寄件人或許經(jīng)歷過阪神·淡路大地震,因為感同身受才會寄咖喱到福島來。”
這句話讓山野邊想起避難所的一位來自千葉縣的女志愿者。在離別9個月后給她寄來圣誕賀卡詢問“過得還好嗎?”此外還有那么多人,他們都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幫助自己的?莫非都是經(jīng)歷過阪神地震等災害,才牽掛著福島嗎?
她在畢業(yè)留言簿上寫道:“我絕不會忘記幫助過我們的人?!苯衲?月17日正值阪神·淡路大地震20周年,兩人也誠摯地進行了默哀。
故鄉(xiāng)情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
福島市市立瀨上小學二年級本月有一節(jié)道德公開課,主題是“故鄉(xiāng)情”,講述“根”的重要性。高橋和美老師先介紹了會津地區(qū)的“七日節(jié)赤膊參拜”。很久以前,村民們不堪忍受瘟疫之苦,開始以赤膊男子攀爬5米長繩的形式,祈禱無病消災。老師問:“如果死了許多人,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山田龍之介同學回答:“應(yīng)該是絕望吧。”如此老成的意見,讓觀摩的其他老師大跌眼鏡。他接著說:“那么多人都死了,肯定會難過啊,最后自己也不知該怎么辦了。我在動畫片上見過,就是這種感覺?!?/p>
同學們每天都會接觸許多信息,有不同的心情,高橋老師怎樣才能將這些與道德聯(lián)系起來?“同學們最喜歡什么???”孩子們競相舉手發(fā)言,有的說是學校附近神社辦的廟會,有的說是上學路上總對自己特別優(yōu)惠的點心店。“喜歡的東西真不少,都是因為喜歡才覺得重要吧。家人啊故鄉(xiāng)啊,這些都很重要,一旦失去了就會傷心難過?!崩蠋熂右钥偨Y(jié),孩子們也重重點頭。
老師希望通過故鄉(xiāng)情教會孩子們堅強。生長在災區(qū)的孩子長大后可能會遭受冷言冷語,如果能珍視自己熱愛的家人和家鄉(xiāng),培養(yǎng)自信,在沮喪或受傷時就會變得堅強。公開課上,一位女同學答道:“赤膊參拜的人們那么拼命,是因為他們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愛自己的家人,有著絕不能輸?shù)膱远ㄐ拍??!?/p>
互助互愛,不較得失
互助互愛,就是自我犧牲嗎?福島縣磐城市市立江名中學去年10月的道德課很是活躍。覆滿街道的瓦礫,避難所的生活……這些初一學生正依次針對渡邊耕至老師展示的照片發(fā)言。有的說自己也想幫助弱者,可家人把所有方便面全交出去了卻沒領(lǐng)到配給品;有的說鄰居們都在搶救濟糧;還有的說:“老師說的無償?shù)膼?,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作山遙菜同學回想起當年:她把兩個嚎啕大哭的弟弟塞在桌子下,自己擋在外面??蛇€沒緩過神來,就發(fā)現(xiàn)不得不和流離失所的3家親戚一起住,必須保證擁有更多食物和水。停水期間,她負責去避難所打水,隊伍一排就是四五個小時。有時她會想:“真討厭,每次都是我。”
渡邊老師的朗讀改變了課堂氛圍。那篇文章講述了福島縣一家無償收納災民的旅館的事跡。旅館老板說:“住在這里的500多人都是我們的親人,多虧了他們的幫助,旅館才能延續(xù)到今天。”作山也深有同感。當年親戚們一直在安慰害怕余震的自己,她也因為家里人多而恢復了鎮(zhèn)靜。
看到警察和自衛(wèi)隊員在避難所里對災民噓寒問暖,阪本海斗同學立志要當一名警察。他說:“他們披星戴月,不是因為工作職責所在,無法推脫,而是想要無怨無悔地奉獻,盡管我們無以為報?!?/p>
積極向上,生命也頑強
對現(xiàn)就讀于福島市市立福島第三小學五年級的鹿野菜那子和小野葵來說,道德課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鹿野原本住在福島縣相馬市,地震發(fā)生1個月后,她和母親重返家鄉(xiāng),發(fā)現(xiàn)海嘯已把家附近的海灘摧殘得面目全非?!斑@里是哪兒?我和小伙伴們玩耍的地方呢?”她還得知朋友的爺爺在海嘯中身亡的消息,每天都從電視上聽到天氣預報中穿插放射線檢測值的播報也揪著她的心。
而自從地震當天不斷聽到從母親手機里傳來的警報聲,小野便再也無法擺脫那刺耳的聲音。那天,她坐在母親的車里等綠燈,而路邊的圍墻紛紛倒塌,行人緊抱著大樹不放。兩年前,由于幻聽的困擾,她在生日那天向母親吵嚷著要聽診器,聽到弟弟的心跳聲后才放松下來。
那時她們倆才7歲,卻在小小年紀就懂得了生命無常的道理。去年9月道德課的主題是2003年出版并引發(fā)熱議的《唯一的寶貝》一書。書中的主人翁名叫秋雪,身患唐氏綜合征和先天性心臟病,曾被醫(yī)生預言活不過1年,卻活到了6歲。老師問:“秋雪的媽媽寫這本書是想要表達什么?”
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回答“努力生活”、“不要放棄”等等,鹿野卻想到了地震?!耙苍S自我激勵的心會讓生命變得更強大?!本瓦B在地震中失去爺爺?shù)呐笥眩嘁姇r也總是笑著。孩子們都在努力戰(zhàn)勝心里的悲傷,快樂地活下去。
3·11地震之后,全世界又發(fā)生了許多災害,也出現(xiàn)了許多遇難者。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兩人總會聯(lián)想到大地震的那一天。即便這樣,她們也不想忘記這節(jié)課的感想——筆記簿上重重的筆跡——“生命很強大”。
將“想要忘記的遺憾”轉(zhuǎn)化為圓夢的力量
在課上描繪未來,有時會感覺很殘酷。由于核泄漏事故,就讀于福島縣磐城市縣立遠野高中的高一學生遠藤萌夏一直在避難。她常想:“我還能重回故鄉(xiāng)南相馬市嗎?”
去年12月,多次組織櫻花樹種植活動的家庭主婦西本由美子前來這所高中參加道德課。大地震時,與她一起植樹的高中生和他們親手栽種的櫻花樹一起遇難?,F(xiàn)在,她正為30年后的孩子們,把劃為核電站事故指定避難區(qū)域的國道變?yōu)闄鸦ù蟮馈!皦粝霑蔀橄M屛覀円黄饘崿F(xiàn)夢想吧!”幻燈片還展示了核電站事故發(fā)生前南相馬市的櫻花。
遠藤離開家鄉(xiāng)后,常背著家人偷偷哭泣,盡量不去看出現(xiàn)在電視或書上的故鄉(xiāng)之景。而現(xiàn)在,塵封的回憶重又覺醒。她的夢想是當一名保育員,因為在她心中保育員是讓人破涕為笑的魔法師。升上高中后,遠藤曾想過要不要離開家人,獨自回到南相馬市去。可當時故鄉(xiāng)的重建毫無進展,而且回去就意味著要放棄當保育員的夢想。最后,為了實現(xiàn)夢想,她選擇留在了磐城市。
在上完道德課后的一個月里,老師的話反復回蕩在遠藤的腦海:“回憶雖然痛苦,但有時也能給人指點迷津?!彼龥Q定,要讓核電站事故成為實現(xiàn)保育員夢想的動力。對她而言,回故鄉(xiāng)和追逐夢想尚不能兩全其美,但現(xiàn)在她充滿希望。
入選閱讀教材的“謝謝”
感謝也是道德課上學習的內(nèi)容嗎?
福島市的廣野亞美和廣野諒姐弟倆的事跡,被編入全國版道德課閱讀教材。在東日本大地震后的一年半里,姐弟倆每天都站在路邊高舉“謝謝!”的牌子,向著駛?cè)氡缓[侵蝕、輻射危險高的海岸區(qū)的警車,連續(xù)揮舞3個小時。
父母不斷教育姐弟倆要常說“謝謝”。姐弟倆就算是去便利店買東西,也絕不會忘記向營業(yè)員說一聲“謝謝”。兩人心中不足為奇的習慣卻感動了全國。他們的事跡登上報紙,大阪小學的同學們閱讀報道之后,給他們寄來手繪書信,寫著“我們學會了要心懷感激”。
姐弟倆的佳話一傳十,十傳百,東京光村圖書出版社將他們的事跡編入了小學三年級的閱讀教材里。據(jù)說這本教材每5年修訂一次,其編者在尋找東日本大地震的相關(guān)題材時看到了這篇報道,并表示:“小學四年級學生要以廣野諒同學為榜樣,用實際行動表示感謝?!?/p>
對于自己被封為“模范生”,廣野諒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不過,由于閱讀教材上為他起的化名是“真司”,校足球部的廣野諒天真地笑著說:“和香川真司(日本足球運動員)的名字一樣,好開心!”
大地震之后,福島的孩子們作為“福島代言人”,接受采訪、講述經(jīng)歷和想法的機會增多了。2018年,道德課將成為正式課程,導入評估機制,其最大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立,更好地與他人一起生活下去。福島縣的一名中學教師說:“很多學生都會達到目標。因為許多孩子在經(jīng)歷過大地震后,考慮得更多了,也較同齡孩子更老成?!?/p>
道德課是什么?廣野姐弟倆回答:“可以傾聽到與自己不同的想法,可以深入思考其他人做某件事的理由?!?/p>
[編譯自日本《朝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