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 夏琴
摘 要:BT模式下的工程建設工期緊、任務重,選用可靠的、滿足精度標準和便捷的測量方法,才能有效的保障工程建設質(zhì)量和進度。本文通過探究改進的三角高程測量方法,并對其進行精度分析評定,以及實際生產(chǎn)成果證明,該方法在一定條件下能達到二等水準的精度要求,可作為方法推廣和對日后的生產(chǎn)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BT模式;橋梁;三角高程測量;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1-00-02
BT是英文Build(建設)和Transfer(移交)縮寫形式,意即“建設--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基礎非經(jīng)營性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種變換形式,指一個項目的運作通過項目公司總承包,融資、建設驗收合格后移交給業(yè)主,業(yè)主向投資方支付項目總投資加上合理回報的過程。
橋梁作為道路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造質(zhì)量一直是各方密切關注的焦點,橋梁的高程測量控制網(wǎng)是作為橋梁高程測設的基準來設立的,其測設成果質(zhì)量直接制約著施工放樣的質(zhì)量。
本文旨在探究BT模式下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施工測量中的新方法,來解決橋梁建設過程中現(xiàn)場環(huán)境復雜多變,用水準測量方法引測高程基準點困難且費時費力的問題,以降低測量人員的作業(yè)強度,提升測量作業(yè)的效率和有力保證工程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三角高程測量原理概述
(一)改進的三角高程測量公式推導
如圖一所示,參照水準測量的方法,全站儀在A、B兩點間O處設站,分別測量到A、B點的高差[1]
式中,R為測區(qū)地球平均曲率半徑;k1、k2分別為測站O到覘標A、B的大氣折光系數(shù);S1,S2分別為點O至點A、B的斜距;v1、v2分別為A、B點的覘標高;α1、α2分別為點O至點A、B方向的垂直角;hAB為點A,B間的高差。
(二)改進的三角高程測量精度分析
從表一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值很小(誤差分量系數(shù)相互比較1000倍原則),可忽略不計,小角度情況下(α<35′)的sinα相對于逐漸趨于同一數(shù)量級,需考慮其影響。另外,實際工作中,ρ=206265,R=6371km,大氣折光系數(shù)取值范圍為0.09~0.14[3],考慮到測角測邊的實際影響,S一般取值50~250m,采用一根棱鏡或設偶數(shù)站,往返測量取平均值(可忽略棱鏡量高誤差、球氣差的影響),可得到更為簡化的誤差計算式:
由表二中計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改進的三角高程測量誤差隨距離、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的觀測精度也直接制約著測量成果的精度,其中,測角誤差起主導作用,測距誤差的變化對成果質(zhì)量影響不大,故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提高角度測量的精度,可采用多測回測量以獲取高精度的測量成果。以2倍m作為高差測量限差,對150m視距、30
°豎直角和常用的2″級儀器兩測回條件下,三角高程測量理論成果值同二等水準測量的每公里高差全中誤差和線路閉合差進行比較,m水=2mm>mKm=1.9mm,M水=4√L=2.2mm>2m=1.5mm。說明在這些條件下,三角高程測量替代二等水準在精度上是達標的。
另外,在距離小于250m時,球氣差的影響可忽略不計,故可以放寬對豎直角的限制,以增加三角高程測量的適用范圍,增加其實用價值。
二、工程實例
以2011年某橋梁高程控制網(wǎng)測設為例,用徠卡TCR402型全站儀(2″,2mm+2ppm),2個測回測量,路線如圖二所示,全網(wǎng)共3個閉合環(huán),最大視距150m,平均視距86m,最大豎直角52′,全站儀中輸入溫度、氣壓值做氣象改正,其成果如表三、表四所示[5]:
三、結(jié)論
采用改進的三角高程法測量高程,機動靈活,簡單易操作,效率高、精度高,特別適用于工期緊、任務重和施工現(xiàn)場復雜多變的施工測量高程控制網(wǎng)測設,理論和實踐證明一定條件下(150m視距、30°豎直角和常用的2″級儀器兩測回)的三角高程測量替代二等水準測量是可以實現(xiàn)的,值得其它施工測量借鑒。
參考文獻:
[1]潘正風.數(shù)字測圖原理與方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2]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量平差學科組.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3]楊德麟.紅外測距儀原理及檢測[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5.
[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工程測量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
[5]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