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當代文學對外傳播中的中國形象建構

        2015-04-29 03:29:33姜智芹
        人文雜志 2015年1期
        關鍵詞:莫言

        內容提要文學在塑造國家形象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較之新聞媒體、政治經濟以及國際關系領域所展現(xiàn)的中國形象,當代文學塑造的中國形象具有較高的價值信任度和可接受度。莫言的作品關注當下題材,在對外傳播中建構了批判和反思的中國形象。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及獲諾獎后西方媒體的評價,折射出中國文學對外傳播中的西方想象中國問題。

        關鍵詞當代文學對外傳播中國形象莫言

        〔中圖分類號〕I20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15)01-0063-06

        一、文學在建構中國形象方面的獨特作用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說,他“寧可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亞”,①這說明文學在塑造國家形象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們通過閱讀一國的文學作品形成對該國的印象,而國家也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塑造、傳播著自身的形象。文學成為國家的一種影像。

        文學作為塑造與傳播中國形象的一個重要實踐領域,較之新聞媒體、政治經濟、國際關系領域展現(xiàn)的中國形象,具有較高的價值信任度。新聞媒體常常被西方人視為中國政府的官方喉舌和輿論工具,加之新聞在表述上的概括性、程式化特點,難以獲得其認同。政治經濟、國際關系領域所展示的中國形象,由于政治性強、利益沖突明顯,也不易為外國人接受。而文學在西方人看來是一種普羅大眾的交流方式,與政治保持著一定距離,因而其塑造的中國形象在外國人看來具有更高的可信度。葛浩文認為:“美國讀者更注重眼前的、當代的、改革發(fā)展中的中國。除了看報紙上的報道,他們更希望了解文學家怎么看中國社會?!雹?/p>

        文學作品塑造的中國形象除了具有較高的價值信任度外,還具有良好的可接受度。文學通過生動鮮活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豐富多維的生活現(xiàn)象,向世界展示豐滿充盈的中國形象,這種形象既源于現(xiàn)實又高于現(xiàn)實,蘊涵著作家的審美理想,寓中國形象于審美愉悅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到異國讀者對中國的整體認知。一般來說,普通讀者往往沒有時間、精力和條件去專門閱讀某個國家的歷史來了解該國,他們更多地通過小說、詩歌、散文、游記、電影、電視劇等形成對于這個國家的認識。我們通過美國小說及其派生出的電影、電視劇對美國的了解,比閱讀美國的歷史、政策要多得多。同樣,中國文學

        及其派生作品中塑造的中國形象更容易為西方人悅納,成為中國形象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

        文學建構的國家形象一旦形成,就具有長久效應?!罢魏蛡髅街械膰倚蜗笏茉欤旧蠈诰唧w的境遇,有針對性地做一種塑造之功,達到一種具體的目的; 而藝術形象則是一種相當穩(wěn)定的,甚至帶有永恒性的創(chuàng)造。一個再偉大的政治行為和媒體行為,都會很快成為過眼云煙,而偉大的藝術形象一旦產生,就永垂不朽?!睆埛ǎ骸秶倚蜗蟾耪摗?,《文藝爭鳴》2008 年第7期。文學作品中塑造的積極正面的國家形象會變成一種良好的聲譽資本,長久地影響到世界上其他國家對該國的認識,甚至會形成一種定型化形象,潛在地、長期地發(fā)揮作用。譬如在西方的中國形象史上,“哲人王”是一個關于中國的正面定型化形象。從13世紀的《馬可·波羅游記》、14世紀的《曼德維爾游記》,到地理大發(fā)現(xiàn)之后的許多來華傳教士,都能看到一個仁慈、公正、勤勉、富有智慧與德行的帝王,他們將帝王的言行、品德與中國古代哲人孔子聯(lián)系起來,建構起一個關于中國的正面定型化形象——“哲人王”,推崇中國的“哲人政治”,使之成為西方“中國熱”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到了18世紀末期,隨著歐洲“中國熱”的落潮,“哲人王”一詞沉入西方人的潛意識深處,但由于定型化形象的持久性和多語境性,“哲人王”一詞在20世紀毛澤東領導的中國時代開始復活。美國的三位記者——斯諾、史沫特萊、斯特朗于20世紀30年代先后到中國紅色邊區(qū)采訪,將一個生機勃勃、到處平等、民主的紅色中國及其領袖——集學者、哲人和領袖于一身,散發(fā)出“哲人王”魅力的毛澤東呈現(xiàn)給西方。而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在經濟上飛速發(fā)展,特別是用毛澤東思想教育出來的社會主義新人樂觀向上,互助合作,團結友愛,更讓20世紀中期陷入精神困境的西方人刮目相看。中國再次成為道德理想國,而執(zhí)掌這個國家的是一位智慧完美的哲人王——毛澤東。時至今日,這一西方人的中國夢不只是沉淀在西方的文學作品、史料典籍當中,也現(xiàn)實地影響著他們對中國的看法和認識。

        文學建構的中國形象不僅具有長久性和多語鏡性,而且具有重塑性和更新性。中國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是動態(tài)的、歷時發(fā)展的,雖不能完全同步地反映社會生活的變遷,但富有時代使命感的作家會選擇一些重大的、反映時代巨變的題材,如莫言的《蛙》《天堂蒜薹之歌》《酒國》等,從文學的維度不斷重塑中國形象,更新著世界對中國的觀感和評價,發(fā)揮文學作品既塑造又傳播中國形象的功用。

        二、莫言作品對外傳播中構建的中國形象

        莫言可以說是新時期作家中作品譯成外文最多的作家,其作品《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酒國》《生死疲勞》《蛙》等在國外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僅提升了中國文學在域外讀者心目中的地位,為當代中國形象的域外傳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而且也有助于改變國外某些文學批評家的偏見。曾炮轟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的德國漢學家顧彬在獲知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表示:“無論如何,我最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價值觀、我的標準等?!鳖櫛颍骸段覒撛偎伎嘉以瓉淼牧霭伞?,《南方周末》2012年10月18日??梢娔垣@諾貝爾文學獎不僅塑造著中國形象,也更新著世界對中國文學的認識。莫言的作品承載著哪些構建中國形象的信息?莫言及其作品在對外傳播中建構了怎樣的中國形象?這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問題。

        莫言是一個關注當下題材的作家,他在創(chuàng)作時并不回避當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而是大膽揭露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腐敗現(xiàn)象,批判黨內的官僚主義作風,反思建國以來經濟領域采取的某些措施,反省計劃生育實施過程中的得與失,表現(xiàn)出一個富有政治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作家所具有的主人翁精神。

        首先,莫言的作品建構了一個批判的中國形象。建構積極的國家形象并不等于掩蓋問題,粉飾太平,揭露社會主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更能彰顯中國恢宏、自信、開放、包容的大國風范,關鍵是要反映中國人民面對這些問題時的心態(tài)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勇氣。

        改革開放之初,山東蒼山發(fā)生了震驚全國的蒜薹事件。農民按照縣政府的旨意大面積種植大蒜,結果豐收的大蒜賣不出去,請求縣政府幫助時,縣政府卻疏于過問。作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莫言放下手頭正在進行的創(chuàng)作,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寫出反映弱勢群體訴求、批判黨內存在的官僚主義作風的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揭露那些“打著共產黨的旗號糟蹋共產黨聲譽的貪官污吏”,②莫言:《天堂蒜薹之歌》,當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第220、271頁。批判官官相護的官場腐敗現(xiàn)象:“在蒜薹事件中犯有嚴重錯誤的原天堂縣委書記和原縣委副書記”在掩人耳目的學習檢討之后,又到異地任職,②就像蒜薹事件沒有發(fā)生過一樣?!短焯盟廪分琛吩跒槊裾堅浮椭鷪?zhí)政黨克服改革進程中存在的弊端等方面,發(fā)揮了文化軟實力的作用。

        莫言的《酒國》則直接揭露和批判新時期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個別領導干部的腐敗作風。小說中的偵查員丁鉤兒原本奉命前去調查“紅燒嬰兒”案件,卻在當地黨委書記的慫恿下吃了紅燒嬰兒這道菜。小說中人物作家“莫言”被邀請到酒國參加《酒法》起草小組,在與市委書記同席的鋪張浪費的宴席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金剛鉆竟然唱起大段“不畏強權、反腐倡廉的戲文”,莫言:《酒國》,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第333頁。何其諷刺!

        在《檀香刑》中,莫言將批判的矛頭指向知識分子。以錢丁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因對上級曲意逢迎、失去自己獨立的人格、成為命運的玩偶而處于一種壓抑和煎熬狀態(tài)。在以上作品中,莫言對農村的官僚主義作風、酒場上的腐敗風氣、知識分子的尷尬人生,都做了鞭辟入里的剖析。

        《天堂蒜薹之歌》《酒國》《檀香刑》等都是譯成外文后較受關注的作品,“莫言作品的東方特質與文化上的沖擊足以引起西方讀者的興趣。”許方、許鈞:《翻譯與創(chuàng)作——許鈞教授談莫言獲獎及其作品的翻譯》,《小說評論》2013年第2期。國外的評價有很多也強調這些作品的批判色彩。莫言作品的主要英譯者葛浩文評價道:“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以激越的元小說形式,暴露了地方官員的貪污腐敗?!薄啊毒茋犯菍χ袊敶鐣募怃J批評……莫言以拉伯雷式的風格對中國社會的某些方面進行了批評和諷刺。”Howard Goldblatt, “Mo Yans Novels Are Wearing Me Out,” World Literature Today, Jul/Aug, 2009.“《檀香刑》可以解讀成對……盲目西化的批評……對那些被侮辱、被損害的人們表現(xiàn)出憐憫之情。”[德]漢斯約克·比斯勒-米勒:《和善先生與刑罰》,廖迅譯,《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第2期。

        莫言是一個善于揭出社會膿瘡、腐敗毒瘤的作家,但他的批評又是善意的、有節(jié)制的。莫言在小說中批判的現(xiàn)象是執(zhí)政黨致力于解決的、同時也是廣大民眾所關心的問題,可以說莫言小說中的批判意識從主旨上順應了民意,也與執(zhí)政黨的理念相一致,因而在調節(jié)公共權力關系、塑造中國形象方面,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其次,莫言的作品建構了一個反思的中國形象。這方面比較典型的是《蛙》和《生死疲勞》。

        《蛙》選取了敏感的計劃生育題材,追問生育制度在歷史進程中的意義,塑造了具有“當下性”和“現(xiàn)場性”的中國形象。計劃生育是基于中國國情實施的一項基本國策,但在國際社會上也遭到來自“人權”方面的非議。正因為如此,許多當代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往往規(guī)避這類敏感題材,而莫言則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直面別人熟視無睹或不便言說的題材,表現(xiàn)出了難能可貴的責任擔當意識,顯示出知識分子應有的理性審視和批判精神。他這樣說:“直面社會敏感問題是我寫作以來的一貫堅持,因為文學的精魂還是要關注人的問題,關注人的痛苦,人的命運。而敏感的問題,總是能最集中地表現(xiàn)出人的本性,總是更能讓人物豐富立體?!蹦裕骸堵犎⊥苈曇黄笥洝?,《蛙》,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年,第343頁。

        莫言在小說《蛙》中對計劃生育題材的處理沒有絲毫的閃爍其辭,而是表現(xiàn)出冷靜、客觀、公正、全面的態(tài)度,既讓我們看到了計劃生育具體實施過程中一些有違人性的行為,也展現(xiàn)出計劃生育政策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在時代需求與倫理傳統(tǒng)二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反思民族的發(fā)展歷程。莫言在《蛙》中所塑造的反思的中國形象將個體的反思和國家的發(fā)展進程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并通過姑姑萬心這一個體來完成。鄉(xiāng)村女醫(yī)生萬心是時代造就的英雄。一方面,作為婦產科醫(yī)生,她接生了無數的嬰兒,救過很多母親的性命;另一方面,作為計劃生育的直接領導者和具體執(zhí)行者,她又流產了無數的嬰兒,甚至造成母子雙亡事件。莫言用一個鄉(xiāng)村醫(yī)生別無選擇的命運,折射出中華民族在新的歷史時期所經歷的困難和考驗,在肯定計劃生育政策政治正確的同時,又從生命倫理層面拷問我們的靈魂,引發(fā)讀者對計劃生育政策與生命倫理的深度思考。在具體操作時莫言沒有感情用事,簡單地或武斷地采取贊成/反對、歌頌/批判的立場,而是采用辯證思維,在對生命本體的追問中凸顯出哲學沉思品格。

        《生死疲勞》反思新中國的歷史,揭示因荒誕的歷史造成的個體悲劇,追問荒誕歷史進程中人性的復雜性。宏大敘事中心腸狠毒、惡貫滿盈的地主,翻身得解放后踴躍入社的憨厚農民,在莫言筆下變身為心地善良、常做善事、土改時被槍斃的地主西門鬧,建國初期堅決不入社、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游街批斗、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又經歷土地承包的單干戶藍臉,但莫言不是要替歷史的受害者討還公道,而是反思普通的個體生命在歷史沉浮中被肆意摧殘的可悲處境。

        作為莫言近期創(chuàng)作的兩部重要作品,《生死疲勞》和《蛙》譯成外文后因對中國歷史的獨特書寫引起海外評論者的關注。著名漢學家史景遷撰長文評論《生死疲勞》,認為“莫言的最新力作《生死疲勞》……如史詩般壯麗,橫跨1950年到2000年這段被稱為中國改革時代的歷史時期……它帶領讀者進行了一次跨越歷史時空的旅行……可以說這部小說是莫言對歷史忠實反映的一部政治性長劇……以諷刺、幽默以及莫言特有的敘述方式震撼著讀者?!盝onathan Spence, “Born Again,”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May 4, 2008. 該小說的英譯者葛浩文則說,《生死疲勞》是一部“充滿野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小說……除了元小說因素外,還有無處不在的黑色幽默和超凡想象”。Howard Goldblatt, “Mo Yans Novels Are Wearing Me Out,” World Literature Today, Jul/Aug 2009.《華爾街日報》刊文說:“《生死疲勞》是一部通過一個地主的多次投胎轉世,揭示中國歷史的喜劇性史詩?!盧obert J. Hughes, “Born Again; Chinese Author Mo Yan Weaves an Absurdist Reincarnation Tale,” Wall Street Journal (Eastern edition), Mar 15, 2008.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張寅德從生命政治學的角度探討了《蛙》中表現(xiàn)的計劃生育問題,指出該小說不僅展現(xiàn)了計劃生育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釀成的慘劇,還批判了商業(yè)化對人性的異化,極權對人的尊嚴的踐踏,呼吁尊重人的根本權力,抵制道德衰落,重建人口生態(tài)。See Zhang, Yinde, “The (Bio)political Novel: Some Reflections on Frogs by Mo Yan,” China Perspectives, no.4, 2011.

        有學者指出:“有無懺悔意識,可以說是一個民族、一個政治組織、一個國家優(yōu)劣等級的重要尺度之一,這也是一個作家是否能成為世界級作家的重要尺度之一?!蓖踉矗骸赌悦┒芪膶W獎獲獎作品〈蛙〉研討會綜述》,《東岳論叢》2011年第11期。莫言自身具有的懺悔意識讓他對計劃生育問題進行現(xiàn)代性反思,以人文主義的情懷審視、反思歷史現(xiàn)場,帶給讀者強烈的心靈震撼。

        三、中國文學對外傳播中的西方想象中國問題

        所謂想象中國是指西方對中國的認知和理解,與客觀的現(xiàn)實有一定距離。在不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中,由于主客觀原因,或多或少會出現(xiàn)想象對方的問題。從客觀上來說,地理距離的遙遠、溝通渠道的不暢通、信息掌握的不全面、理解的不到位,都會導致對異國的想象;從主觀上來看,人類需要一個異己的空間來表述自我、確認自我、建構自我、彰顯自我,想象是其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方式。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對外傳播中,西方對中國的想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當代中國的正向認知,我們此處以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為例略作分析。

        首先,我們考察一下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暗示著西方認可、接受了一個怎樣的中國形象。在瑞典文學院成員、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主席瓦斯特伯格為莫言獲獎的致辭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字句:莫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被人遺忘的農民世界” “一個沒有真理、常識或缺乏同情心的世界,這個世界中的人魯莽、無助且可笑”,“莫言筆下的人物……甚至用不道德的方式和手段實現(xiàn)他們的生活目標,打破命運和政治的牢籠。”“中國歷史上重復出現(xiàn)同類相殘的行為”。Per Wstberg, Award Ceremony Speech.參見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2012/presentation-speech.html, 2014年9月15日。通覽全文,全無我們期望中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內涵的推崇,相反卻是一個落后、荒蠻的農業(yè)化時代,中國農村、農民形象被打上了落后、愚昧、遲鈍的標簽,似乎生活在現(xiàn)代文明之外。這是西方在用自己的觀念遙想中國現(xiàn)實,以停滯的眼光看待不斷改革開放的中國,把中國的現(xiàn)實等同于歷史。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的這些表述雖然有助于說明莫言作品的“魔幻”色彩,但也造成了海外對中國形象的負面認識。

        為什么給莫言的頒獎詞中出現(xiàn)了中國落后、愚昧、停滯的一面?這和異國形象的特征與功能有一定關系。從特征上來講,異國形象具有主體欲望的投射性?!叭魏我环N異國形象都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對異族的了解和認識,以及異國文化在本國的介紹、傳播、影響和詮釋情況,同時也折射出本民族的欲望、需求和心理結構?!苯乔郏骸段膶W想象與文化利用——英國文學中的中國形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15頁。從功能上來看,異國形象具有言說“他者”和言說“自我”的雙重功能。法國比較文學學者巴柔說:“‘我注視他者,而他者形象也傳遞了‘我這個注視者、言說者、書寫者的某種形象。”孟華主編:《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第157頁。西方在莫言的諾獎頒獎詞中借想象中中國的落后、愚昧、停滯,來言說自己的發(fā)達、文明、進步。這種中國形象思維定勢在啟蒙時代就確立了。啟蒙運動后期西方開始用野蠻、愚昧指涉東方,“當西方現(xiàn)代文化整體自我認同文明時,被他者化的東方則成為野蠻的代表?!敝軐帲骸短斐b遠》(下),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第701頁。同樣,停滯的中國形象也出現(xiàn)在啟蒙時代的西方。當西方確認自身進步的形象時,“停滯”的中國形象就應運而生。當然,野蠻、停滯并非中國的實情,而是西方出于認同自身文明、進步觀念的需要制造出來的。愚昧、停滯、落后的中國形象成為一種定型化認知,或隱或顯地影響著西方對中國的認識與評價,在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中也不例外。

        其次,我們分析一下莫言獲諾獎后西方媒體的報道。瑞典文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莫言獲獎后,第一時間引起世界各大主流媒體的關注。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先后進行了報道,內容涉及獲獎人、獲獎者國籍、獲獎評語、莫言的主要作品及莫言本人的生平簡介、莫言對此事的第一反應、中國政府對莫言獲獎的祝賀等等。應該說這是國際媒體對于一個新聞事件的第一反應,是正常的,不帶多少偏見和傾向性。但國外媒體對莫言獲獎的報道很快就發(fā)生轉向,從新聞性報道轉向政治層面的指責,并炒作成對中國話題的興趣。莫言作為體制內作家的身份、莫言的政治姿態(tài)甚至中國的自由民主,都成為國外媒體借助莫言獲獎一事熱衷議論的話題。這說明在西方人的想象里,只有持不同政見、對政府發(fā)出抗議的中國作家才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全然不顧該獎的根本宗旨——“文學成就”這一唯一的標準。西方媒體在報道莫言獲諾獎一事上將文化新聞政治化,囿于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而戴著“有色眼鏡”審視莫言,表現(xiàn)出極大的政治化扭曲傾向,影響了對中國文學的正面評價。

        最后,莫言的諾獎頒獎詞還反映了西方對鄉(xiāng)土中國的想象與迷戀。莫言的作品“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被人遺忘的農民世界”,這是對莫言創(chuàng)作特征的準確概括,莫言自己也說過:“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因。”舒晉瑜:《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中華讀書報》2010年2月3日。頒獎詞中提到的莫言的幾部重要作品都是對中國農村生活的書寫?!敦S乳肥臀》講述農村母親的“堅強與不屈不撓”;《酒國》反映了農村的“重男輕女,女孩連被吃的資格都沒有”;《蛙》記錄了農村的“計劃生育”。參見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2012/presentation-speech.html.當然,頒獎詞中沒有提到的莫言的其他作品也都扎根于高密東北鄉(xiāng)這塊土地。《天堂蒜薹之歌》表現(xiàn)農民的艱辛,《紅高粱家族》敘述農民抗日的故事,《四十一炮》講述農村的改革,《生死疲勞》記述建國后農村50年的歷史變遷……

        莫言對鄉(xiāng)土中國的書寫之所以能打動西方讀者,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青睞,原因之一是西方的中國形象史上有一條鄉(xiāng)土中國的形象鏈。周寧指出:“一種文明將另一種文明作為‘他者的認知與想象,往往具有某種原型性,它超越歷史的意義源頭。人們可能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局部地改變或偏離它,但又總是不斷地回復到那個原型?!敝軐帲骸洱埖幕孟蟆罚ㄉ希瑢W苑出版社,2004年,第116頁。諾獎頒獎詞對莫言作品的評價向西方人展現(xiàn)了一個鄉(xiāng)土中國形象,而這個形象在西方的中國形象鏈條上時有呈現(xiàn),它作為原型存在著。

        莫言的作品講述農民的悲喜苦樂,其所包含的意義在西方的中國形象史上早已存在。西方的文化心理中保存著一個鄉(xiāng)土中國以及生于土地、死于土地的中國農民形象,這種想象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臘關于極遠的絲人國的傳說,當時的西方人異想天開地認為中國的“某些樹枝上生長出了羊毛”,“人們可以利用這種羊毛紡織成漂亮而纖細的織物?!敝軐帲骸?000年西方看中國》,團結出版社, 1999年,第8頁。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西方構筑了一個孔教烏托邦神話,在這個神話里,中國是一個理想化的農業(yè)帝國,皇親重視農業(yè)生產,舉行親耕儀式,百姓在祖先留下的土地上耕耘稼穡,知足常樂。19世紀對中國抱有好感的英國文人卡萊爾贊嘆中國皇帝每年春天的扶犁舉動:“他嚴肅地扶著犁耙,開出一條醒目的紅色犁溝。”柳卸林主編:《世界名人論中國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95頁。20世紀初,英國作家迪金森在《約翰中國佬的來信》中描畫了一個田園牧歌的鄉(xiāng)土中國:“在這個可愛的山谷生活的千百萬人……耕耘著從父輩那里繼承來的土地,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澆灌后再傳給子孫后代?!盙. Lowes Dickenson, Letters from John Chinaman, London: J. M. Dent & Sons, LTD., 1913, pp.20~21.30年代,美國作家賽珍珠的《大地》講述了勤勞淳樸的中國農民王龍和阿蘭執(zhí)著于土地的故事, 60年代前后,毛澤東領導的新中國再一次被西方人描繪成田園烏托邦:“在黃河岸邊、長江谷地,生活著一個健康的民族,他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文雅知禮,幸福和睦地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Paul Hallander, Political Pilgrims: Travels of Western Intellectuals to the Soviet Union, China and Cuba, 1928-197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p.316.莫言講述的中國農民的故事和對農村生活場景的描摹觸發(fā)了西方人這一中國形象認知原型,他們有一種熟悉感和懷戀情懷。如果說莫言對中國農村生活和農民情感的描寫確實有超越這一印象傳統(tǒng)之處:他筆下的農民是一個矛盾而又和諧的統(tǒng)一體,他們既淳樸、溫順、堅忍,又狡黠、懦弱、無知;他小說中的鄉(xiāng)土不再是夢中的家園、和諧理想的世界,而是彌散著苦難和悲劇的所在,但西方讀者對莫言小說的接受卻并未超越這一傳統(tǒng),想象固執(zhí)地左右著西方人對中國形象的認知。

        四、結語

        當下文學對外傳播中的西方想象中國問題,從深層上來講體現(xiàn)了西方人對于中國發(fā)展的態(tài)度和他們意欲塑造的中國形象?;谝庾R形態(tài)的不同、社會制度的差異,西方人對新中國一直懷有一種警惕心理,害怕這個巨大的“異己”分享他們獨占的利益,威脅其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因而他們竭力將中國形象塑造成“應該有的樣子”,將中國文學描述為“應該有的樣子”。想象往往比知識更重要,在西方的中國形象塑造史上,想象從來都不曾缺席。對逝去的農業(yè)文明和田園生活的懷戀,對中國發(fā)展崛起的焦慮與擔憂,幻化為烏托邦式和意識形態(tài)式的兩極形象,而這一認知模式是西方對亞洲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印度等所不曾有的。以莫言為代表的中國新時期作家已經走向世界,用文學作品向西方講述生動、鮮活的中國故事,已在改變西方對中國的傳統(tǒng)認知和固有印象,向世界輸出著正能量和中國核心價值觀。當代文學通過對外傳播成為中國形象建構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中國在實現(xiàn)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更有針對性地制定對外政策,更好地參與建構國際政治、經濟、文化新秩序和新型國際關系。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責任編輯:魏策策

        猜你喜歡
        莫言
        過去的年
        意林彩版(2022年4期)2022-05-03 00:07:57
        愛如莫言
        心聲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3:56
        莫言不言
        青年作家(2021年1期)2021-05-22 01:43:42
        軍旅雅士
        莫言的美食
        莫言與鳥叔的關系
        知識窗(2015年6期)2015-05-14 09:08:20
        莫言:虛偽的文學
        小說月刊(2015年4期)2015-04-18 13:55:21
        莫言對原始生命力的全新詮釋
        莫言小說中的“人”“鬼”糾葛
        莫言的職場啟示
        公務員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44
        福利网在线|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最新地址|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av| 大量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黄 色 人 成 网 站 免 费| 2021最新久久久视精品爱| 久久伊人精品色婷婷国产| 久久久中日ab精品综合|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 国产在线天堂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午夜福利电影| 一区二区三无码| 熟女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第一黄片|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网址 |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2021|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黄色av网站|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日本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99国产小视频| 久久免费看视频少妇高潮|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伊人av天堂有码在线| 麻豆精品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吗|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