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程
1865年,英國商人在北京宣武門外護城河邊,鋪設了500米“展覽鐵道”,自此火車傳入了中國;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招商局,自此輪船傳入了中國;
1911年,馮如攜兩架飛機回國,自此飛機傳入了中國……
然而,汽車于何時傳入中國?中國第一次出現(xiàn)汽車的地點是哪里?中國第一次出現(xiàn)的汽車是什么牌子?中國第一次出現(xiàn)的汽車又是哪個國家制造?……這些問題猶如謎團一般,長期以來擺在了專家、學者、新聞媒體及廣大讀者的面前,亟待破解。根據(jù)調(diào)查,回答這些問題的人,或是漏洞百出、或是啞口元言。真正回答正確的,可謂鳳毛麟角、寥若晨星。緣此,實有必要向讀者作一次解答。
在尋覓、考證汽車舶入中國源頭的過程中,首當其沖必須回答的問題就是:現(xiàn)存北京頤和園的慈禧皇太后御用汽車到底是不是傳入中國的笫一輛汽車?因為很久以來,無論是新聞媒體還是大眾,在提及這輛汽車時,經(jīng)常稱其為“中國歷史上第一輛進口汽車”。 但是,這種說法對不對呢?而欲回答此問題,必須首先辨別、澄清該車的品牌、國籍。
2000年夏,作者在該車陳列現(xiàn)場做實地深入考察。并與頤和園文物專家作了探討、研究。在瀏覽浩繁史料后,得出如下結(jié)論。即:在該車車身上,從未尋見有人傳言稱“該車系德國制造的奔馳牌汽車”的證據(jù),故此種說法不能成立,只能視作“傳說”。不僅如此,至今德國奔馳汽車公司亦從未正式表態(tài),稱對該車具有品牌所有,亦從未出示過該車系奔馳品牌的確鑿證據(jù)。況且根據(jù)史料記載,奔馳牌汽車系于1913年始來中國。為此,該公司于2013年在北京還特地舉辦了“奔馳來華100年” 紀念活動。上述事實充分表明,如今沒有理由繼續(xù)稱慈禧皇太后御用汽車是“奔馳牌汽車”、“奔馳汽車二代產(chǎn)品”、“傳入中國最早的汽車”。 愿此種說法到此為止。
相反,作者在2000年及以后的實地考察中,多次親眼見證:在該車上下車的腳踏板上,有鏤空英文“DURYEA”字樣,本著重證據(jù)的原則, 只能視該車為美國“圖利亞”牌汽車。為了進一步求證,作者特地經(jīng)從美國福特汽車博物館調(diào)閱了美國圖利亞汽車公司檔案,得悉慈禧皇太后這輛御用汽車系該公司于1896年所制造的13輛車中之一。是清政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以重金在香港購得, 作為慈禧皇太后壽典貢品于頤和園呈獻。
提及此車,就不得不提葉赫那拉·慈禧皇太后。此人在滿清王朝統(tǒng)治中國267年的歷史中,將泱泱中國命運走向牢牢掌控在手中。在一個本由男人杷持中國最高權(quán)力的一統(tǒng)世界中,居然兩次由她決定了皇位繼承人,三次由她垂簾聽政,親歷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四朝皇帝,極大地影響了近代中國的走向,堪稱中國近代歷史上一位聲名顯赫、影響至深的“重量級鐵腕人物”。
縱觀慈禧皇太后的一生,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貫穿著兩大特點,即:在政治上極力追求權(quán)勢;在生活上則極力追求享受。這位威嚴的老婦人,執(zhí)意為了在自己60歲生日操辦一場氣派恢宏豪華的壽典,不顧國家的安危,在中日甲午交戰(zhàn)的隆隆炮聲中,竟然挪用海軍經(jīng)費540萬兩白銀,在乾隆帝清漪園遺址,大興土木,修建占地290公頃的頤和園。浩大的工程,耗時7年后,于1893年草草收工。它集辦公、居住、游覽、娛樂、休閑等功能于一園,是慈禧皇太后的行宮。由于每年春、夏、秋三季她都住在這里,故又稱作她的“夏宮”。 但是,她萬萬沒有料到,1894年爆發(fā)了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且前線清軍節(jié)節(jié)敗退,在她生日這天,日軍攻陷了大連。在舉國上下強大的輿論壓力下,這位“老佛爺” 最終無奈不情愿地被迫放棄了這場夢想中頤和園的歌舞升平,改在宮中舉行。
在新落成的頤和園內(nèi),慈禧皇太后的生日慶典先后共舉辦五次,即:1894年的六十歲生日(后改在宮中舉行);1897年的六十三歲生日;1902年的六十八歲生日;1903年的六十九歲生日;1904年的七十歲生日。
根據(jù)該車腳踏板上英文“DURYEA”字樣, 鑒別該車系美國圖利亞汽車公司制造, 再查對該公司造車檔案, 表明該車制造于1896年。如果身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凱, 若以此車作為生日貢品呈獻給“ 老佛爺”; 就必須以1896年與上述五次壽典舉辦年相對照,根據(jù)比照,可以看出,1894年慈禧皇太后六十歲生日慶典時, 該車還尚未制造, 故不可能來到中國;1897年生日慶典時, 該車尚未耒到中國, 故也不可能作為貢品呈獻給慈禧皇太后; 唯有1902年慈禧皇太后六十八歲生日慶典時, 在經(jīng)歷了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城, 這位挾持光緒皇帝愴惶出逃西安, 待1901年李鴻章與八國侵略軍簽暑了屈辱的“辛丑和約”, 返京回鑾后的皇太后, 才有心思, 有條件, 再度重溫籌劃她的豪華氣派壽典美夢。于是, 理應在1902年11月9日(清光緒二十八年十月初十) 慈禧皇太后六十八歲壽辰之際, 寵臣袁世凱才有可能藉機呈獻了這份煞費苦心、獨出心裁、頗為時髦的洋貢品------ 汽車。
其實, 孰不知, 早在約一年前的1901年底, 一位名叫李恩時(LEINZ) 的匈牙利商人, 己經(jīng)將兩輛美國制造的奧斯莫比爾(OLDSMOBILE) 牌汽車運抵了上海,其中一輛賣給了寧波商人周湘云, 另一輛賣給了猶太富商哈同。1902年1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例會討論后, 決定頒發(fā)予“臨時牌照”, 月繳稅費兩銀元,準許上街靠右側(cè)行駛,自此刻汽車駛?cè)肓斯爬系闹袊?,中國人破天荒地見識了汽車的模樣。 屈指可算,此車比慈禧皇太后御用汽車早到中國283天(相當于九個月二十三天),故有理由理直氣壯地稱為“傳入中國的第一輛汽車”; 而慈禧皇太后御用汽車只得屈尊, 俯首稱臣。
然而, 至此尋覓、考證中國汽車源頭的工作, 并非大功告成, 可以“ 刀槍入庫, 馬放南山”。因為尚有未解之謎有待破解, 令作者寢食難安。那就是: 雖然汽車傳入中國的時間、地點、品牌、制造國、購買者等均己求證清楚; 但是, 目前對“第一車” 的車型外觀尚難定鐸,原因是: 目前掌握的1901年款奧斯莫比爾汽車照片, 既有單排座位車, 也有雙排座位車。因為截至目前未曾發(fā)現(xiàn)、掌握當年匈牙利人李恩時運入中國兩輛汽車照片證據(jù). 而文字記載也是“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另外, 最近查閱裕容齡撰寫的《清宮瑣記》,稱: 袁世凱向慈禧進貢汽車的時間在1905年,顯然這與歷史資料中的1902年不符, 尚疑作者記述有誤. 上述疑惑還有待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