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
在首都博物館“古都北京”展廳新石器時代展區(qū)內,有一件展品常常引起參觀者駐足觀看,它由一塊扁平的石板和一根光滑的石棒組成,石板和石棒明顯是經過精心打磨的,而且由于長期使用,石板使用的一面已經凹陷,石棒的一個側面也已磨平。
遠古時代,人們費時費工做出這樣的石器,是用來干什么的呢?很多觀眾在猜測它的功用,其實考古專家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一直在爭論,試圖揭開它的用途之謎。現在,經過學者們的考證和研究之后基本確認,這種磨制石器是最古老的食物加工工具,被命名為石磨盤和石磨棒。
首都博物館收藏的這套石磨盤和石磨棒出土于北京平谷區(qū)上宅文化遺址,距今約7000年左右。在上宅文化遺址不僅發(fā)現了石磨盤和石磨棒,還發(fā)現了大量的石器、陶器,既有生產生活用具,也有裝飾藝術品??脊抛C據表明,今天位于北京遠郊的平谷上宅,在新石器時代曾經是一個非常熱鬧的人類聚居區(qū)。
在全國很多地方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曾經發(fā)現過石磨盤和石磨棒,比較著名的如河南裴李崗文化遺址、河北磁山文化遺址、遼寧與內蒙間的紅山文化等。不同地區(qū)出土的石磨盤和磨棒,在細節(jié)上會有一些不同,比如河南裴李崗文化的石磨盤,外形像一個超大型的鞋底,正面平坦,底面鑿有四個柱狀矮足,在制作工藝上比北京平谷出土的石磨盤更為精細。
考古工作者最初是從外形判斷石磨盤是用來加工谷物的,遠古時候,人們把谷物放在石磨盤上,用石磨棒反復碾磨,給谷物脫殼。但猜測畢竟是猜測,揭示真相還要依靠科學的手段。為此,科技人員決定應用國際先進的植物淀粉鑒定技術,對北京平谷上宅遺址出土的磨盤磨棒進行研究。
什么是植物淀粉鑒定技術呢?為什么它能幫助我們揭開石磨盤使用功能之謎?這里我們首先要了解淀粉的性質和特點,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長鏈化合物,以淀粉粒的形式貯藏在植物的根、莖及種子等器官中。淀粉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在考古遺物和地層中長時間保存下來;而且,不同種屬的植物淀粉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根據這個特性,我們只要把從考古遺物中提取的淀粉粒與已知植物的淀粉粒進行比較,就可以知道這是什么植物了。事實上,植物的籽粒和果實中的淀粉粒數量極其豐富,針尖那么大的一點面積,就包含了成百上千個淀粉粒??茖W家曾從南非一個200萬年前的石器上提取出淀粉粒。
石磨盤和磨棒因為曾經長期使用,其表面一定會有殘留物留存下來,通過植物淀粉鑒定技術,我們不僅可以確定它們是否用來加工食物,而且還可以知道曾經加工過什么食物。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fā)現,平谷出土的石磨盤和磨棒上提取出的淀粉粒主要來自橡子、谷子、糜子和一些豆類、塊莖類植物,這表明石磨盤和石磨棒不僅被用于為各種谷物脫殼,而且也用來磨碎植物果實和塊莖,還可以用來敲破堅果,可以說是多功能的食物加工工具。同時磨盤磨棒上既有谷子、糜子這樣的種植作物,也有橡子、塊莖這樣的采集作物,反映出7000 年前北京平原上的人們依然過著采集與原始農業(yè)并重的生活。
綠釉陶踏碓俑,東漢
原始社會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人類在緩慢地取得各方面的進步,食物加工工具也在不斷更新和改進。隨著農業(yè)的發(fā)展,人們發(fā)明了一種新的為谷物脫殼的工具——杵臼,逐漸取代了石磨盤和磨棒?!肚f子·逍遙游》里講道:“適百里者宿舂糧”,說的是為遠行百里的人準備糧食,用杵臼舂米,需要一夜的時間,可見這是一個辛苦的活兒。后來,勞動人民又發(fā)明了碓,碓可以用腳踏來加工糧食,還可以借助水力來工作;之后又發(fā)明了石磨、石碾,不僅可以人推,還可以用畜力、水力,這就大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
今天當你在博物館的展廳中看到石磨盤和磨棒,再想一下現在用的各種現代化機器,你是否感受到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呢?
(責任編輯 何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