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沐宸
很早就聽說西安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今年暑假,我跟著媽媽和朋友們組成的旅行團去西安游覽,整個旅程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我們是坐著高鐵到達西安的。一出西安高鐵站,我就感受了撲面而來的歷史文化氣息。高大的古代城樓,保存非常完好的明代城墻,這跟北京大不一樣。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我們拜訪了名人公館,參觀了歷史遺跡,游覽了風景名勝:真可謂是赴了一次琳瑯滿目的文化盛宴。
第一天,我們來到了張學良公館。公館由五處建筑構成,其中兩處是四合院的平房,三處是城堡式的三層小樓,主樓是一幢銀灰色的“C”字形建筑,著名的愛國將領張學良曾在此居住。1936年12月,張學良發(fā)動了具有重大歷史轉折意義的“西安事變”,軟禁了蔣介石并要求其全面抗日。西安事變后,張學良將軍一直被軟禁至他逝世前幾年。他再也沒有回到過東北故鄉(xiāng)?,F(xiàn)在的張學良公館留下的只有他的一個公文包和一把軍刀。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舉世聞名的秦代兵馬俑。一進兵馬俑博物館,我就看到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齊的兵馬俑,有文官俑、武將俑、武士俑、百戲俑等等。他們有的挎刀懸劍,有的身披重甲,有的乘車騎馬……個個做工精湛,好像真人站在我的面前一樣,用“栩栩如生”這個詞形容最恰當不過了。兵馬俑藝術是秦代人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稱之為勞動的結晶,是因為兵馬俑制作精美;稱之為智慧的結晶,則是因為用那些兵馬俑代替了活人殉葬,這是歷史的進步,也是那時勞動人民血淚史的見證。
第三天,我們?nèi)チ宋靼仓谋?,西安碑林在國?nèi)外也是小有名氣的。孝經(jīng)碑、開成石經(jīng)碑、關帝詩竹刻石……那一座座石碑好像巨人高高矗立,上面都是不同朝代的名人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最有趣的是我發(fā)現(xiàn)林則徐題寫的“碑林”兩字,其中的“碑”字沒有寫最上邊的一撇。聽講解員說,因為林則徐認為他上邊還有皇帝,那一撇應該由皇帝來寫,所以他沒寫。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林則徐被罷官,官帽沒了,那一撇就像他的官帽一樣也沒了。由“碑林”兩字聯(lián)想到鴉片戰(zhàn)爭前虎門銷煙那段歷史,我對林則徐這位歷史人物的了解從而更加全面和豐富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又游覽了西安有名的華清池、大雁塔和陜西歷史博物館等等。另外,我們還爬了西安的古城墻,并深入西安附近的秦嶺山脈探險,秦嶺是一個可以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在富平陶藝村,我們還親手制作了許多陶藝品。我做了一套茶具,有茶壺和一個茶杯。
這次西安之旅開闊了我的眼界,豐富了我的歷史知識。我深刻體會到了文化和歷史的內(nèi)涵和意義,真是一次難忘的暑假旅行。
(指導教師 張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