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然
摘 要:隨著我國電視傳媒進入高速發(fā)展的高峰期,各類電視節(jié)目層出不窮,給更多主持人提供了更為廣闊也更為多樣化的平臺,因此,許多熱門節(jié)目也帶火了一批主持人。從1963年北京廣播學院設立“播音專業(yè)”,到1998年教育部實行專業(yè)調整,將其改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再到現如今拓展到全國有幾百所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的高等院?!斚拢ヒ糁鞒诌@一行業(yè)也潛移默化地變成了很多人求職規(guī)劃中的“香餑餑”。這些社會現象在表達電視節(jié)目對于主持人的需求的同時也給主持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職業(yè)要求。
主持人的核心作用在一個電視節(jié)目的成敗中顯得尤為重要。觀眾對一個節(jié)目的直觀感受來源于主持人,所以主持人應該成為一個電視節(jié)目的主導。那么,作為一個主持人,應該如何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如何不斷提高新聞影響力,如何滿足和適應廣大觀眾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已成為當代電視傳媒發(fā)展中需要著重研究的課題。本文我們將從主持人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如何提高新聞影響力。
關鍵詞:主持人;電視傳媒;新聞影響力
1942年陸定一提出:“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fā)生事實的報道?!狈堕L江也對新聞下了一個定義:“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新聞到底是什么?事實上并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給予這個問題一個完全正確的答案。隨著經濟發(fā)展,經濟政治文化全球化,觀眾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對信息的渴求度都在不斷提升。因此,筆者認為新聞的定義也在不斷變化著。但是新聞存在的目的、意義和本質卻從未改變,那就是傳播真實有效、可信度高的信息,也正是傳播二字前的形容詞前綴要求我們做好當今社會的新聞就必須提升影響力。
1.何謂新聞影響力
提到“新聞影響力”,大家可能都心照不宣地明白個大意,但卻很難有一種固定的定義讓人說得明白、說得清楚、說得透徹。其實所謂“新聞影響力”,我們需將其細化為“新聞”和“影響力”,從而進行分析,進而將二者融合。新聞從定義上講是通過一定的機構、媒體,以一定的手段向大家傳播的,想讓大家知道但大家并不知道的,具有一定社會影響性的,新近發(fā)生、正在發(fā)生或是現在發(fā)現的事實報道。而影響力,一般認為指用一種為別人所樂于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所樂于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因此影響力又被解釋為戰(zhàn)略影響、印象管理、善于表現的能力、目標的說服力以及合作的影響力等,表明了一種試圖支配和控制他人的意圖。那么新聞影響力則兼具新聞和影響力的特點,其實新聞影響力就是指新聞在我們的生活中所產生的影響力,具體是指新聞媒體、新聞主持人、新聞內容、新聞媒介人物等表現出的社會影響力。如果我們想要讓新聞具有影響力,就必須讓觀眾愿意關注、愿意接受,那么到底是怎樣的新聞才具有影響力呢?我們在本文中將做一個簡單的論證。
新聞宣傳被人們稱為“喉舌”,那么也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對于新聞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客觀真實、新鮮感強”?的確如此,只有真實的事情才會勾起受眾好奇心從而引起更多人關注,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更好地聯系群眾,才能切實了解群眾需求,才能做出打動觀眾的好新聞,才能真正體現新聞影響力。毛主席曾經說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1,這句話置于傳媒行業(yè)同樣受用。但我們這里提到的貼近群眾也應適度,而不是一味的為了貼近而接近,所以并不是指陳芝麻爛谷子似的過于家常的新聞,比如某家小兩口吵架了,比如某家孩子淘氣被老師叫家長了等等,這樣的新聞影響力不言而喻,幾乎是沒有的,而這些家長里短沒有新聞影響力的關鍵是什么呢?是新聞價值。一個客觀存在或發(fā)生的事實能否成為一則被傳播的有價值的新聞主要取決于五點:時新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趣味性。顯然上文提到的小兩口吵架事件并不具備重要性和顯著性,所以該新聞自然價值微乎其微,更不要提這則新聞的影響力了。新聞價值是新聞工作者選擇新聞的標準,而主持人作為受眾對節(jié)目第一印象的承載者和新聞消息的傳播者體現著其所在節(jié)目的定位、宗旨、性質以及風格和制作理念等,更需要謹慎分辨和斟酌新聞的價值和影響力。我們從新聞影響力的視角來看,主持人在電視節(jié)目中不可或缺。
2.影響新聞影響力的因素
2.1媒介和媒介人的公信力及其權威性
作家老舍的《四世同堂》中曾寫到:“因為佩服默吟 ,他才覺得默吟有裁判他的權威2?!边@里提到的權威指的是使人認可,使人信從的力量和威望。那么如果將這句話置于媒介中,我們可以將其轉換為:因為認可和佩服某位媒介人,所以我們愿意去相信,我們會覺得他所傳達的信息具有權威性。由此可見權威性的這種寓意在媒體中同樣適用,只有觀眾認可、觀眾信服、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的媒體發(fā)布出來的信息才會有更高的關注度,而這種媒體我們稱之為“權威媒體”。我們生活中主要的傳播媒介也正是這些權威媒體,而一個具有權威性的媒介人正是其權威媒體的“傳聲筒”和“代言人”,由此可見媒介人在這其中的重要性。
媒介公信力絕不僅僅體現在媒介自身,媒介人在信息傳遞、觀點滲透中所體現的權威性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許多媒介人知識豐富、認識深刻,他們手執(zhí)社會正義的寶劍,針砭時弊,評點世事。他們自身的魅力和權威使媒介公信力大為增強3。縱觀現代傳媒行業(yè),一些電視節(jié)目發(fā)展較好的國家似乎都很重視通過某位資深專業(yè)媒介人將信息形象化、深度化后向受眾傳達的這種傳播方式,看起來似乎會使人感覺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被信任、更容易產生更強的影響力。將視線轉回國內,說到“權威”和“影響力”,我們腦海里可能會浮現幾位資深節(jié)目主持人的面孔,中央電視臺的水均益、敬一丹、白巖松等等,但是細細思量和對比我們就會發(fā)現,他們雖然優(yōu)秀,卻距真正意義上的權威性評論員還著實是差了一點。說到權威,不得不提到“專家學者”, 似乎僅僅就這樣一個名號就能夠吸引不少的受眾,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各地電視臺偶爾會請到專家學者對新聞熱點發(fā)表評論,以展現權威性,提高媒介在公眾中的公信力了。從電視長于語言交流的優(yōu)勢和社會心理學分析的人際交流的特點來看,觀眾更傾向于權威人士所講的話,因此培養(yǎng)權威的電視評論員、開辦評論員評論節(jié)目是可以大力提倡的。但是每件事都有其利弊的雙面性,不得不說現在有許多打著“權威專家”的幌子吸引受眾的養(yǎng)生類節(jié)目和鑒寶類節(jié)目,這些所謂的“專家”和“學者”就所學專業(yè)和自身看法發(fā)表其評論,正誤卻不能保證,像這種所謂的“掛牌權威”,就需要我們擦亮雙眼,提高辨識力,謹慎思考了。
總而言之,媒介和媒介人的公信力及其權威性對新聞影響力的影響不容小覷。
2.2個性化語言
什么是個性化呢?一般而言,個性是指一個人在長期的生涯進程中造成必定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自己的行動運動總帶有一定的偏向性,從而在一個人的身上表現出的獨特心理特點。4
對于主持人而言,個性在包括節(jié)目類型和內容這種有策劃的固化個性化的同時還包含了主持人語言表達、身體形態(tài)、思維變化等變量的個性化。主持人與節(jié)目既分立又統(tǒng)一,相對應的個性化是綜合一體的,個性化是以主持人本身為載體,與欄目、個性與受眾審美有機結合后的一種呈現,其所表現出的和諧、智慧和獨特均依靠于人。因此,主持人的語言和風格的不同決定著其節(jié)目的個性與風格,主持人不同風格的用語習慣對應不同類型的節(jié)目形象會使節(jié)目錦上添花,而同一類型的節(jié)目也要對應不同風格的主持人,這樣才會讓更多節(jié)目與眾不同地呈現在受眾面前。
對于任何一個富有個性形象的優(yōu)秀主持人而言,他們都具有一種屬于自己的風格又與節(jié)目形象相對應的個性用語,音色和語言的風格以及節(jié)目特點相得益彰,會為觀眾呈現一檔更好的欄目。就像對歌手的喜愛一樣,風格的用語對于觀眾來講,似乎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知名主持人白巖松對于“出名”曾這樣調侃自己: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把一條狗牽進中央電視臺,每天讓它在一套節(jié)目黃金時段中露幾分鐘臉,不出一個月,它就成了一條名狗。我在《東方時空》已經呆了七年,如此而已。他的話詼諧中帶有自嘲,也因此逗笑了不少的觀眾,這其中同樣突出表現了媒介影響力的重要性。白巖松對于專業(yè)語言播音是個“門外漢”,但他的學識卻給他的主持加分不少。說到白巖松,我們腦海中可能不自覺就會浮現這樣一種形象:一位中年男子,黑框眼鏡深刻而不古板、眉頭緊鎖、表情凝重、措辭標新立異、口氣咄咄逼人、反應機敏、語言犀利、有自己的見地、做自己的評論、有深度地反問……他的言語中透露著睿智和社會責任感,這是他的個性也是他所在節(jié)目的個性。正是這些獨特之處虜獲了不少觀眾的喜愛。反之,那些古板教條、模式固化、毫無新意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感謝收看,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之類生硬客氣的套話,在將來的電視節(jié)目中估計真的是要難尋其蹤了。
當然,在主持人主持節(jié)目或采訪時,除尋求個性外還應善于溝通和善于挖掘新聞,做到深入人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一個優(yōu)秀的節(jié)目主持人不僅僅需要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更需要一對善于傾聽的耳朵、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和活躍的思維以及豐富的聯想能力。因此我們在主持中不僅僅要用到嘴巴,更要用腦子去主持。
2.3職業(yè)智力
智力是個體有意識的通過四維活動來適應新情況的一種潛力;智力是個體有目的的行為、合理地思維并有效地處理周圍事物的一種潛能。5
所謂職業(yè)智力即將智力置于職業(yè)中,在主持人這個行業(yè)中,職業(yè)智力則應該體現為:傾聽力、聯想力、記憶力、思維力、表達力。
一個優(yōu)秀主持人單靠一張嘴巴是不夠的,聯想力同樣至關重要。主持人說話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嘉賓和采訪對象說話,從中得到我們所需要的信息。所以“耳聰目明”就變成了主持人的必備條件,因此主持人要注意聽細節(jié)、聽意圖、聽重點,要在最短時間內總結出最適當的語言,把話說得恰如其分,讓對方有訴說的沖動。一個優(yōu)秀的主持人還要有較快的語速,語速和思維的腳步相統(tǒng)一才能保證節(jié)目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對于一個善于發(fā)問的主持人來講,就是要迅速理解對方的談話從而提出更深層次的新問題,這同時也考驗著主持人的記憶能力。一個人在講話時必然會有前后聯系,只有快速、準確、持久地記憶受訪者的話語,才能從中找到提問問題的思路與其關聯性,挖掘其話語背后的深意。作為談話類節(jié)目的女神,柴靜粉絲眾多,很多人喜歡她的親切和自然,我想這其中的緣由少不了陳虻當初對她說的那句話:“用你的皮膚感覺新聞。”6柴靜就是這樣一個用生命去感知,注重細節(jié)、用心感受的人。在她的記者生涯中有這樣一段采訪,叫做《雙城的創(chuàng)傷》,爭議很大。被采訪者是服毒女孩苗苗的同學,在采訪中有這樣一個畫面:柴靜離開凳子,蹲在被訪男孩面前幫他拭去眼淚。有人說柴靜這一舉動屬于“表演性主持”,但是我相信更多人愿意相信這是真情流露。因為善于傾聽所以抓住了細節(jié),因為用心交流所以呈現真實。真正走入被訪者內心與其交流,博得信任,贏得關注,這才是職業(yè)智力的真正體現。
當然,作為一個主持人,表達能力至關重要。對于電視節(jié)目而言,具有其特有的綜合性審美特征,是各種藝術或非藝術元素相互滲透后的產物,它吸收了其他藝術樣式中的有益元素,并結合獨特的電視藝術語言來表現其藝術感染力,這種將欣賞、娛樂、審美等多項元素結合在一起的超強兼容性,使得電視節(jié)目的審美藝術體驗能傳達出全新的知覺效果。作為藝術的電視媒體不僅要借鑒采納其他形式的藝術以完善自身,而且要兼顧眾多受眾的不同藝術審美心理,滿足各異的審美要求。居于電視節(jié)目中心地位的播音主持,其創(chuàng)作的藝術審美亦是傳達電視媒體魅力的載體。7也就是說,為了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作為主持人必須不斷從各方面完善自己,提高綜合能力和職業(yè)智力才能更好的完成觀眾的要求,為大家呈現更優(yōu)質的節(jié)目。
3.主持人如何提升新聞影響力
3.1突破職業(yè)局限
做好局部最好的方法就是縱觀全局,作為媒介人的主持人一定要參與和了解節(jié)目制作的全部過程,如果主持人只出現在節(jié)目直播中而絲毫不參與節(jié)目前后期的策劃、剪輯和制作工作,就難以深入了解節(jié)目,無法對節(jié)目有深刻的認識和全面的理解,在直播過程中自然也就更難突出節(jié)目主旨和本質,這就導致節(jié)目很有可能無法達到預計的效果,所以這也是現在很多播音院校在培養(yǎng)采、編、播一體人才的原因所在。其實在國外已經有不少自己策劃自己撰寫稿件之后親自主持播報的例子了,而在中國也曾有這樣的例子,江西衛(wèi)視有一檔節(jié)目《雜志天下》8,該節(jié)目屬于新聞類脫口秀節(jié)目,采用的是主持人閱讀雜志的方式,從策劃到播出,主持人貫穿始終,該節(jié)目中雖然新聞覆蓋面廣,且內容相對零散,但卻不失其整體性和趣味性,這也許就是開播這么多年熱度不減的原因吧。
因此無論處于什么階段,主持人都應參與其中,切實體會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從而端正自身定位。只有真正融入其中,對其有了足夠的深入地了解,才能更好的駕馭其節(jié)目,這樣,主持人在鏡頭前才能明確自己的工作目的和正確立場,以求得到受眾廣泛認同感。
3.2拉近與受眾的距離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若以“柴米油鹽”、“家長里短”為播報內容也許是大眾所關心的話題,但主持人如果對此知之甚少甚至漠不關心,縱使主持人聲線再優(yōu)美,普通話再標準,播音技巧再嫻熟,專業(yè)功底再深厚都難以給予受眾信任感,更別提影響力了。著眼于大眾生活的民生類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需要具有生活氣息,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會幫助其贏得人心,擴大影響力,因此在此類節(jié)目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年主持人的身影,這也使節(jié)目平民化不少,增添了不少親切感。
3.2.1 親民語言
播音主持這個職業(yè)對語言和技巧的運用有著特殊的要求,吐字清晰、敘事清楚、邏輯性強、新鮮感強等等,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要把握好分寸和節(jié)奏。而新聞主持人不僅要具備以上的基本素質,還需要在字正腔圓的同時保持親切感,與觀眾“零距離”,這也就是播音專業(yè)中所講的“對象感強”,想象觀眾就在眼前,講述感要強。
近年來似乎有很多人提倡“說新聞”,許多新聞節(jié)目因此向著平和、貼近生活的方向前進著,更有些民生新聞類節(jié)目已拋開提詞器,完全即興脫口秀說新聞,這種方式遭到專家質疑,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方式的的確確拉近了主持人與觀眾的距離。說到說新聞不得不提起第一檔說新聞的欄目《鳳凰早班車》,陳魯豫說該節(jié)目當初選擇說新聞方式只是因為早間新聞要求時效性,來不及編稿,沒想到這還真成了一種廣為流傳的新聞節(jié)目形式。該節(jié)目改變了受眾對新聞了解的框架,打破了新聞刻板的形象,使其靈動起來。主持人的親和力以及稍加隨意但不放縱的語言風格一時間博得不少好評。繼而中央臺《朝聞天下》、鳳凰衛(wèi)視的《有報天天讀》也陸續(xù)火起來。新的節(jié)目形態(tài)引發(fā)了電視新聞播音界的改變。
3.2.2 親民思想
主持人影響力的塑造離不開親切的形象和由內及外散發(fā)的親和氣質,但更重
要的是觀眾在思想上的認可。新聞主持人具有政治敏感,審時度勢的針砭時弊客觀、公正的反應新聞事實的同時,更需要在心理上貼近受眾。9每個人不同的文化素養(yǎng)、興趣愛好、生活水平、經濟地位等等構成了不同人不同的心理結構。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要做到真正的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僅要提高專業(yè)技巧,更要用心做事、用心報道。真正報道民生、反映民意的新聞要想百姓所想、關心百姓的話題,以關心百姓為目的,一切以民為本,只有真正用心的由表及里的真誠的關心群眾,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贏得百姓認可。故而思想上的“零距離”才是真正的“零距離”,這才是提升新聞類主持人的影響力的最根本措施。
3.3獨特的主持風格
對于一個主持人來講,獨特的主持風格其實說白了就是做自己但又不能太隨意。不同的人在對節(jié)目的處理方式和節(jié)目本質內涵的理解都不同,這就導致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從而產生“個性化主持風格”。一個異于其他傳統(tǒng)主持人的新型主持人自然會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最初在他的身上會出現褒貶不一的評價,不過既然有褒獎,就說明這種主持方式為人接受且有其可取之處,這就要求主持人個性與節(jié)目個性相統(tǒng)一了。所以只有當一個個性化的主持人真正發(fā)現自己所長,并在一個相適的節(jié)目中發(fā)揮時,這個節(jié)目才算是真正成功了。比如綜藝娛樂節(jié)目主持人謝娜,她在《快樂大本營》中火了之后被愛奇藝請去做《偶滴個神啊》節(jié)目,依舊做的風生水起,甚至更勝一籌,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主持人和節(jié)目兩相合適。其實新聞類節(jié)目也一樣,要細化分類抓住特點,從而才能擴大其影響力。比如說服務型新聞節(jié)目就需要營造溫馨親和自在的氛圍,主持人除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并及時高效傳達信息之外還需要積極深入到生活當中,隨時與群眾進行溝通交流,想其所想,這樣才能做出觀眾真正想想要的新聞。
事實上,不管是新聞類主持人還是文藝類主持人亦或是服務類主持人,其主持風格與節(jié)目風格相互依存。主持人不同的風格會對節(jié)目產生不同的影響。安徽衛(wèi)視有一檔節(jié)目叫做《超級新聞場》,由王小川、任良韻等幾位主持風格相似卻又各有特點的主持人輪班主持。王小川是那種典型的鄰家青年,聽他說新聞就好像出門碰見鄰居的熟絡自然。他言辭犀利卻又幽默風趣,同樣的事情一經他口,就變成娓娓道來的身邊事,讓人感覺輕松自在。而任良韻除與他同樣機敏、對節(jié)目把握準確外,她特有的內心柔軟堅韌、情感細膩真摯也成功為她的“侃侃而談”增添了不少人氣。所以越來越多的電視臺開始培養(yǎng)主持人的個性化,特別是加強主持人的文化底蘊、思想魅力的同時打造其外在造型,只有獨特的氣質和個性才會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才可能抓住觀眾眼球,最大程度提升新聞影響力。
4. 結論
現下我國電視事業(yè)突飛猛進,當代新聞節(jié)目的主持人成為其節(jié)目的“形象代言人”,電視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個性化的特色成為電視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需要,不同節(jié)目的不同主持風格更是體現出其節(jié)目特色,節(jié)目在展示自己精彩程度的同時,也展現著主持人的素質。一個好的新聞節(jié)目離不開一位好的主持人,而一位好的主持人對新聞節(jié)目的影響力也有著很大影響。主持人作為節(jié)目的靈魂,除應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以及豐厚的知識底蘊外還需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因為有很多觀眾第一眼注視到的就是主持人,他們對主持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對節(jié)目的第一印象,所以主持人外在形象的塑造除了依靠其修養(yǎng)、氣質等先天條件外也少不了要用新聞欄目的文化定位培養(yǎng)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一個成功的個性化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必定成就一檔具有品牌效應的新聞欄目,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在信息高速發(fā)展,電視傳播媒體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提高節(jié)目質量以擴大其影響力至關重要。這就要求主持人許從各方面提升自己、豐富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以個性化的主持吸引受眾,與時俱進的不斷提高新聞影響力。
注釋: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1991版),《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第899頁。
2.默吟即錢默吟:作家老舍《四世同堂》中的人物,迂腐的詩人,典型的舊知識分子形象,是舊知識分子摒棄舊我走向新我的代表。
3.黃曉芳:《公信力與媒介的權威性》,《電視研究》1999年11期。
4.曹可凡,王群:《節(jié)目主持人語言藝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5.沈德力,陰國思:《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yǎng)》,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6.柴靜:《看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7頁。
7.吳郁:《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綜合素質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
8.新聞直通車,是由林白創(chuàng)辦并主持的一檔電視脫口秀節(jié)目,于2007年4月在江西衛(wèi)視開播,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40準時播出,2008年林白離任后由廖杰主持至今。
9.陳楓:《主持人現場發(fā)揮與禮儀口才》,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11月。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1991版),《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第899頁。
[2]老舍.《四世同堂》.1944年
[3]黃曉芳.《公信力與媒介的權威性》.《電視研究》1999年11期
[4]曹可凡,王群:《節(jié)目主持人語言藝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5]沈德力,陰國思:《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yǎng)》,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6]柴靜:《看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7頁。
[7]吳郁:《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綜合素質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
[8]李輝,陳志勇:《現代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導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年。
[9] 陳楓:《主持人現場發(fā)揮與禮儀口才》,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11月。
[10]李景:《試探廣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個性特色[J]》,魅力中國.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