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畫 李林
日前,貴州省黔東南州原副州長、凱里市原市長洪金洲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一審公開開庭審理。隨著相關案情被披露,“廉政金”也成為頗受關注的熱詞。據報道,16年來,洪金洲收受賄賂380余次,因懼怕事情敗露,他一直陸續(xù)主動以“廉政金”名義上交部分賄金,為自己的受賄行為“打掩護”。
被調查時,洪金洲家中藏有贓款2000多萬,而已經交納的“廉政金”則多達5500余萬。
由于涉案金額的數額會直接影響量刑。因此,面對以“廉政”為名的貪腐,人們更關心的是,官員已經上交的相關款項,是否應納入涉案金額?此外,上交款項的行為,又是否會對涉案官員的后續(xù)處理產生影響?
“廉政賬戶執(zhí)行的法律依據是什么?能否在腐敗犯罪審判時,作為官員減輕罪行的依據?目前,這些都沒有具體的法律依據?!睂<仪f德水說。而在現實中,“廉政金”的性質如何認定,也存在諸多爭議。
據調查發(fā)現,《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請托人財物后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后,因自身或者與其受賄有關聯的人、事被查處,為掩飾犯罪而退還或者上交的,不影響認定受賄罪。”
“事后返還或上交財物的行為能否被認定為受賄,關鍵在于是否‘及時上?!北本┐髮W法學院副教授車浩說,從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來看,有兩個關于“不及時”的界定標準,一是客觀上存在“自身或者與其受賄有關聯的人、事被查處”的情形,二是主觀上是“為掩飾犯罪”。車浩認為,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即使事后返還或上交財物,仍然不影響受賄罪的認定。相反,兩者均不符合或者僅僅符合其中之一的,應當排除受賄罪的認定。
“比如,行為人主觀上是為了掩飾犯罪,但客觀上并未出現對其或關聯人查處的情形,這種情況下的返還或上交財物,應當排除受賄罪的認定?!避嚭普f。
在洪金洲案中,“廉政金”也成為法庭辯論的焦點。公訴機關認為,洪金洲一邊受賄,一邊不斷上交相關款項,其目的在于為其大肆受賄“打掩護”,應算入涉案金額。但辯護人發(fā)表意見稱,不能將洪金洲供述的主觀意圖當作給這筆錢定性的法律依據,他認為,這一款項不應被納入涉案金額進行計算。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認為,官員受賄之后,如果未被黨紀國法關注到,個人主動上交的部分金額,不應該算作涉案金額。但洪道德同時也表示,上交錢款不等同于坦白,并不屬于法定從輕或減輕處理的范疇。
“這種行為可以看作酌定情節(jié),但量刑時是否考慮,要依據實際情況?!焙榈赖抡J為,此類行為對后續(xù)量刑的影響有限。“不過,這樣比事后追查出來的要好,也反映出犯罪嫌疑人主觀故意上的惡性較小,因此,適當考慮從輕也是有可能的?!?/p>
專家表示,在實踐中,缺乏細化配套制度的“廉政賬戶”,往往會面臨難以真正落實的尷尬。
莊德水建議,為了讓收到賄賂的官員出于個人的覺悟或是為規(guī)避風險上交賄金,不僅需要建立監(jiān)管機制,同時也可以有鼓勵的條款,比如明確規(guī)定有主動交納的行為,可以從輕處罰。在難以監(jiān)督官員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鼓勵規(guī)則,來引導更多官員主動把錢打入賬戶。
(《中國青年報》2015.4.21王書畫、李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