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作文教學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學活動。筆者結(jié)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通過分析當前初中作文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和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存在這種現(xiàn)狀和這些問題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應對策略,以促進語文教師作文指導方法的轉(zhuǎn)變,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 作文指導 現(xiàn)狀 問題分析 教學對策
我們可以通過寫作很好地和別人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寫作實現(xiàn)自我表達。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全面的思考人生、認識世界和評價自我,并將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很好的表達出來。在寫作中應當明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即用最簡潔的文字表述出自己的個人意見和想法,并根據(jù)人們的生活和閱讀習慣,運用大家最容易明白的方式表達出來。寫作強調(diào)的是自主思考能力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思維習慣的改變,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所以說,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結(jié)合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目前作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相關(guān)問題,對作文教學方式進行深入研究,制定出更合適的教學應對策略。
一、當前初中作文教學中學生寫作現(xiàn)狀
就初中生目前的寫作情況而言,并沒有完全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與方法。受應試教育(在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很多地方很多學校仍一味地追求考試成績)的影響,學生將寫作視為語文考試得分的重要部分,常套用固定的寫作模式,具有較強的功利心,而沒有看到寫作對陶冶情操與提升素養(yǎng)的作用。這樣的“速效”心理,導致寫作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如此現(xiàn)狀,應當引起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
1.寫作缺乏興趣,文體運用單一
現(xiàn)如今的大部分初中學生在寫作思路上還存在比較大的問題,語言表達能力存在明顯欠缺,但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對于寫作缺乏基本的興趣,缺乏寫作的動力,有的甚至討厭寫作。他們把寫作當成老師強加的任務,這種對于寫作的漠視讓人十分擔憂。
大多數(shù)的初中生擅長將生活中的事情用記敘文記錄下來,但是對于其他類型的寫作形式接觸的十分少,用其他類型的寫作形式進行寫作的情況就更少了。通過調(diào)查,我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情景劇、詩歌、散文、微小說等的接觸少之又少,幾乎沒有人嘗試過用這些形式進行寫作。
2.寫作內(nèi)容出現(xiàn)虛假現(xiàn)象,寫作目的停留于應付層面
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的初中生在寫作上摻雜了太多的功利色彩,覺得寫作就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以及學校的考試,卻沒有認識到寫作是為了表情達意這一重要特性,所以,真正對寫作有興趣的學生就更少了。由此可以知道,學生的寫作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樣的話就使得寫作失去了其自身的意義。
學生的寫作受到了太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決定了學生的寫作取向,主要由以下幾點:(1)受到老師評判標準的影響。(2)受到了社會大眾需求的影響。其實,大家在寫作時考慮到別人的關(guān)注程度是沒有錯的,然而過分的迎合老師或者大眾需求去寫作,隱藏自己的真情實感就很不好了。這種脫離了現(xiàn)實的寫作注定創(chuàng)作不出好的作品。
3.寫作缺乏深度與廣度
初中生的學習與生活空間都比較小,基本上都是限制在學校與家庭的“兩點式”范圍內(nèi),長此以往,他們的文體取材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限制,再加上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不夠深入,想象力也不夠豐富,致使學生在進行寫作練習時,文章缺乏一定的深度與廣度。因此,在寫作時學生把得高分的期望都寄托在課外閱讀上,尤其是寫作指導書的閱讀,認為只要不斷研讀他人習作,就能從中獲得寫作的素材與寫作的技巧。實際上,這樣練習出來的作文缺乏生活積累,對現(xiàn)實的感悟是膚淺的,仍舊缺乏文學“靈氣”,更不用說實現(xiàn)寫作的廣度與深度。
二、初中作文教學中學生表現(xiàn)原因分析
1.作文課程設置逐漸消失
每所學校在課表上安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作文課。但是隨著應試教育的不斷“異化”,作文課逐漸消失了,學生的時間被沉重的考試任務占用了。所以,教師更多地將原本屬于作文寫作練習的時間用作了其他的語文課程的講解,試卷的講評以及做閱讀上面來,老師過多的占用學生的寫作時間,嚴重的壓制了學生寫作潛力的發(fā)掘,當然也會影響到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2.學生缺乏寫作素材
受到國家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將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應付考試以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上面,這種沉重的生活方式,學生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去關(guān)注學習以外的事情。學生沒有時間去關(guān)注國家、國際大事,也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去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更不會因為感受了大自然的美麗去抒發(fā)自己的感受。常言道:“作文來源于生活”,要想寫好作文,必須要有豐富的素材,而生活素材是寫作最鮮活的內(nèi)容,但由于目前學生的學習生活只局限于學校和家庭的往返中,沒有太多的自我空間與生活經(jīng)歷,學生這種越來越窄化的生活方式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對于作文素材的獲取。不可否認,這種單調(diào)的生活方式在現(xiàn)在的初中生中十分普遍,造成了大多數(shù)初中生寫作素材的匱乏。
3.忽視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
如今的教育現(xiàn)狀,使得老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應試教育上面來,在這一大形勢的影響之下,語文老師對于學生的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也早已拋之腦后,對于學生實際的寫作能力更是不在乎,只求學生可以應付考試,寫的作文只要可以滿足閱卷者的心理需求,可以得高分就行了。但就本質(zhì)而言,作文是反映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一個過程,在構(gòu)思的全過程中,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我意識的發(fā)揮。但就目前的應試教育情況來講,并不是要求真實情感的發(fā)揮,而是只要能夠吸引閱卷老師的興趣就行,只要能得高分就達到了寫作的要求。這種寫作觀念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學生作文寫作的自由發(fā)揮空間,所以學生也因此放棄了僅有的一點寫作興趣。學生只能被動的,毫無真情實感的寫著一篇一篇的所謂的作文。
4.升學壓力導致應試作文的流行
大家都知道,中考的作文占據(jù)了整個語文試卷150分中的60分,所占比例十分大。學校和家長對于老師的教學能力的評價更多地是通過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來斷定的,老師為了指導學生適應應試教育而模擬出的“應試佳作”,完全違背了教育的基本準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需要投入十分多的精力,而如果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古詩詞的默寫和基礎知識的學習上面就很容易出成績。出于這種急功近利的心理的影響,老師往往會忽略寫作的重要性。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會逐漸的喪失,學生的個人審美和思考辨析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養(yǎng)。
三、初中作文教學指導中的應對策略
1.寫作要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觀察力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薄白寣W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薄墩Z文課程標準》中的這些要求,也是作文教學要貼近學生寫作實際的具體表述。
課本知識都是源于生活的,寫作的訓練也是這樣的。學生在寫作中沒有東西可以寫是最大的問題。所以,老師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學生寫作內(nèi)容匱乏的問題。以前的教學方式都不注重對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更不會讓學生去觀察生活。學生應該積極地去探索生活,享受生活,通過一系列的親身體驗,從而養(yǎng)成獨自思考的好習慣。
學生應當將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東西通過思考,以嚴謹?shù)奈淖直磉_出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觀察對于兒童是必不可少的,就好比陽光,空氣和水分對于植物一樣重要。因此,可以說明觀察是智慧永不枯竭的源泉。”我們的一生都是學習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的觀察,并將觀察到的東西通過自己的思考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思想。我們將觀察到的東西通過自己的加工,確定主題思想,擬定寫作提綱,從而寫成一篇完美的文章。
日常生活雖然大多時候比較平淡,但有時也不乏動人的場景,老師如能引導學生抓住這些閃光的瞬間,對它們進行觀察和思考,也能形成很好的作文素材。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以“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為話題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調(diào)動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的習慣。事實證明這樣做是行之有效的。
老師還應當積極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比如去參加社會實踐;讓學生留意身邊的生活,并且思考其中蘊含的道理;利用課外空閑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其實,學生缺少的不是寫作的素材,而是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素材的眼睛。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注重寫作與閱讀兩種能力的結(jié)合
寫作應當和日常的閱讀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閱讀名家名作能夠?qū)W習別人觀察事物,分析事物,以及將分析的結(jié)果自主整理成為文章的方法。老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地詞匯,培養(yǎng)學生能夠?qū)⑦@些詞匯連接成為一個完整的句子的能力,整篇布局的能力,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事物應用到作文寫作中去。閱讀的過程也會幫助學生在寫作中能夠更好地處理作文命題,提綱編寫以及情景創(chuàng)設的關(guān)系。
老師應當有意識地將作文的寫作訓練和閱讀的教學工作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主要包括文章句式、片段以及某一篇章的積累與模仿,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可以采用單項訓練也可以采用綜合訓練等不同的方式。通過兩者的結(jié)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但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能力的積累來源于閱讀,只有將閱讀中積累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才能產(chǎn)生源于生活的佳作。
3.作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
《語文課程課標》認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開展作文的教學工作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特有思想,不能壓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就需要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引導學生的獨立性思考與寫作。在教學過程中,對老師而言,要改變之前大包大攬的教學模式,由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被動,學生不能參與寫作思考的形式嚴重的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課堂寫作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的積極思考,不斷“放權(quán)”,使學生體會到自我思考、自我創(chuàng)作的快樂中,才能實現(xiàn)初中生積極執(zhí)筆表達生活的優(yōu)美佳作。
如,在月考作文《那一年的冬天》講評課上,筆者對學生說,我們班有一個同學敘述的是一位食堂阿姨幫他捆被子,讓他順利地坐上班車回家的故事,可是情節(jié)的安排過于平鋪直敘了,怎么辦呢?同學們紛紛舉手出謀劃策,有的說在食堂阿姨出場前插入一段寫“我”捆被子不成功,想走走不了的困境,使情節(jié)達到一個小高潮;有的則建議用對比的寫法來寫食堂阿姨,把之前“我”對食堂阿姨的猜疑與之后眼中看到的助人為樂的食堂阿姨進行對比,讓讀者覺得情節(jié)有變化……就這樣,一個個學生在幫同學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
4.作文教學要注重育人功能
我國古時候?qū)τ谝粋€人的自身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視,總是強調(diào)“文如其人”。王國維說過:“無高尚偉大之人物,即無高尚偉大之文章?!蓖瑯拥牡览?,學生的寫作也應當遵循這樣的道理。一個人思想道德能夠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可以在其所寫的文章中體現(xiàn)出來。所以說,在實際的教學中,練習寫作的同時也要重視人的品質(zhì)培養(yǎng),加強對學生人文道德的教育。老師可以通過對學生自己身邊真真切切發(fā)生的事情作出評價,對于好的事情就大力贊揚,而不好的事情就要嚴厲的批評,讓學生學會進行“真、善、美”的教育。所以,老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關(guān)注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讓學生真正的變成社會所需求的高學歷高素質(zhì)的人才。
四、結(jié) 語
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水準和語言的天賦都可以通過寫作體現(xiàn)出來。而習作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應對初中作文教學指導注意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才能使作文走出困境,在進行作文指導時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以實際內(nèi)容作為寫作素材,加強閱讀訓練,積累語言素材,作文學習還要加入育人功能,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優(yōu)秀語文素養(yǎng)的初中生。
【參考文獻】
【1】溫旭光.關(guān)于作文教學的淺層次研究【J】.價值工程,2010(09)
【2】王沛.“讀·悟·寫”一體化教學嘗試【J】.語文教學通訊,2011(06)
【3】胡家曙.走出作文越教越笨的迷局【J】.中學語文教學,2011(08)
【4】周燕.作文就是生活——學習葉圣陶作文教學思想札記【J】.中學語文,2011(04)
作者簡介:謝應強(1971.12—),男,漢族,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人,中學一級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