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平心態(tài)與人交流 ?一位阿姨在機場候機時與一位年輕的女孩發(fā)生爭吵,旁邊的老伴不停地勸解卻毫無用處,在女孩走后許久,阿姨仍在念叨。原來,阿姨挎著一個大包,落座后一直擠到女孩,惹得女孩非常生氣,認為自己一再避讓,這位阿姨卻一直不改正,有故意的嫌疑,于是明確指出讓阿姨收好自己的包,不要妨礙他人。阿姨則認為自己不是故意的,女孩指手畫腳的態(tài)度太過氣人,要女孩道歉。專家指出,這其實是一件所很常見的小摩擦,但阿姨為什么總是念念不忘呢?老年人總是認為自己經歷過很多事情,所以在與人交流時,潛意識中總會有一種“心理優(yōu)勢”,對別人也就有一種過高的期望,希望得到別人的尊敬和敬重。如果這種期望沒有得到滿足的話,就會很容易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專家建議,在與人交流時,一定要放平心態(tài),不要有過高的期望,發(fā)生摩擦時盡量放開胸懷。
少談工作 多做后勤 很多老人在年輕時忙于工作而疏于處理與家人的相處,而在退休后這一弊端開始顯現(xiàn)。他們其實很渴望與家人和睦相處,但是往往缺乏正確的表達方式,特別是與晚輩的交流。專家建議,老年人在與晚輩交流時,不要總是與他們聊一些工作規(guī)劃,即使老年人可能經驗豐富,但是必須意識到以下三點:一是時代在發(fā)展,很多新的事物以及處理方法在更新;二是即使關心晚輩,希望他們少走彎路,但生活是他們自己的,可以在他們需要時給予指導,但不要過多地干預,很多時候吃力不討好;三是晚輩們只有經歷一些事情后才能成長,不要剝奪他們成長的機會。那么老人應該與晚輩說些什么呢?專家建議,老人應該多關心晚輩的生活狀況,為他們做好后勤工作,比如在晚輩回來后,做些可口的飯菜,與他們聊聊生活瑣事等。(《老人報》 20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