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以把人行道作為超車道使用,如果能夠快那么一點點的話,他們可以在環(huán)島交叉路口逆向行駛。如果在高速公路上開過了出口,他們會直接開到路肩上,往后倒,然后立馬右轉下道?!薄都~約客》記者何偉曾在他的書《尋路中國》里這樣描述中國司機。
貼身超車、隨意變道、野蠻加塞,對于司機來說,這樣的場景想必并不陌生。
成都女司機遭暴打的事件,讓不文明的馬路文化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之前,網(wǎng)上流傳著“中國式過馬路”,即“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現(xiàn)在,“中國式開車”成了新的靶子。
對比國內外的馬路文化,我們或許可以看出一些不一樣。
老外對“中國式開車”不滿
此前,有網(wǎng)友總結過“中國式開車”的幾大特征,包括夜間亂用遠光燈、開車隨便扔垃圾、占用非機動車道、變道不打轉向燈、占對向車道往前擠、搶黃燈、隨時隨地停車和有事沒事按喇叭等。
“他們可以把人行道作為超車道使用,如果能夠快那么一點點的話,他們可以在環(huán)島交叉路口逆向行駛。如果在高速公路上開過了出口,他們會直接開到路肩上,往后倒,然后立馬右轉下道。”《紐約客》記者何偉曾在他的書《尋路中國》里這樣描述中國司機。
何偉并不是唯一一個吐槽過中國馬路文化的老外。4月26日,坐輪椅來中國旅游的老外詹姆斯·巴拉迪在英國廣播公司網(wǎng)站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他在中國旅行的遭遇。他說,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城市里,一個人坐著輪椅完成最基本的任務,就像在《饑餓游戲》里拼命一樣艱難。
“司機開起車來完全不用手勢或眼神嘗試與行人接觸,并且有意把視線轉往別處。交通信號燈基本沒有存在的意義,看起來也沒人使用指示燈。”
不僅吐槽,老外們也在用行動捍衛(wèi)馬路文化。去年11月份,一名騎自行車的老外直接把自行車橫在自行車道上,堅決阻止一輛違章小轎車從自行車道穿過。老外的執(zhí)著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點贊和熱評,這條微博被轉發(fā)過4萬次。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方微博發(fā)問:面對不文明現(xiàn)象,你會像他這樣勇敢站出來嗎?
外國的馬路文化什么樣
為何老外在中國的馬路上會覺得“水土不服”?盡管老外也有“路怒癥”,但文明的駕駛習慣是大多數(shù)西方國家的共識。
在美國,許多路口并沒有設置紅綠燈,只豎有一個標示“STOP”(中文:停)的圓牌。只要遇到“STOP”,不管白天還是夜晚,美國人都會老老實實地把車停下,確認安全后再出發(fā)。
為了提高道路利用效率,美國許多城市規(guī)定,道路最內側的快行車道,乘員須達到兩人方可駛入,高峰時段則要求三人以上。盡管這樣的規(guī)定很容易投機取巧,但美國人也很少犯忌。美國“最?!钡能嚒\嚕话阃w黃色,如果它在路邊停下來接送孩子,并打開了延長??康闹甘緹?,它左面和后面的車輛都得停下來,直到馬路上沒有孩子時才能開動。
英國的馬路上很少聽到喇叭聲,車輛遇見行人停車,遇見小狗小貓也得停車。開車并入主干道前,所有車輛都無條件停車,仔細留意兩邊車輛,確定絕對安全之后,才迅速通過。
韓國人從小受到的交通教育是,只看紅綠燈,不用左右看車。因為所有人都遵守規(guī)則,小學生、老太太綠燈過馬路,從來不擔心會被車撞。
嚴格執(zhí)法造就道路自覺
車輛給行人讓行,在西方國家的理念里,是行人的權利。但這樣的馬路文化也依賴于嚴格的法治。
德國駕駛員一旦違章,不僅會被罰款和扣分,違章情況還會在網(wǎng)上公布,今后駕車、購車和享受相關社會福利都會因此受到影響。
日本車輛在高速路上違章停車會被扣2分,罰款合計400到3000元人民幣,超速40公里以上,還可能面臨6個月以下的監(jiān)禁,應急車道更是不能占用。
最近,一段用行車記錄儀錄下的小短片在社交網(wǎng)絡流傳。短片由國外眾多片段組成,記錄了各種各樣的馬路文化。司機停車等待紅綠燈、禮讓行人,攙扶老奶奶、孩子過馬路,等小動物過馬路,幫前車擦去車燈上的積雪……種種文明行為都讓網(wǎng)友不禁感慨,“其實,文明只是慢一點,再慢一點?!?/p>
(《新京報》2015.5.6 顏穎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