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出生,山東昌樂人。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中國畫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歷?,F為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副教授。
《藝術沙龍》:您怎樣評價“70后”“80后”畫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
傅曉輝:由于“70后”“80后”的畫家所接受的教育和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個差異我認為主要體現在“80后”的畫家更強調自我主觀的審視與描述。
《藝術沙龍》:您覺得“新水墨”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嗎?如何看待“新水墨”的發(fā)展?
傅曉輝:我覺得“新水墨”會成為未來的主流的。
如何看待“新水墨”的發(fā)展?首先是“新水墨”的定義是什么?它是以什么為標準的?我只是從字面上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靶滤?,顧名思義,是以“舊水墨”為參照系的,它是以時間性為主線,具有時代性特征的產物。20世紀的中國畫一直處在變革的狀態(tài)下:第一個時期是“五四運動”前后康有為、陳獨秀等人對傳統水墨所展開的批判。第二個時期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新中國畫”運動對傳統中國畫的改造。第三個時期則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新潮美術”運動中,又興起了一場對傳統水墨的批判。這些變革無疑將“舊水墨”作為反叛的對象,作為建構新水墨話語體系的基礎。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背景,目前的“新水墨”所呈現的可能性,也必將是模糊不清的。
《藝術沙龍》:怎樣理解中國畫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關于時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傅曉輝:我先用十六個字概括一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中國畫藝術面前,墨守成規(guī)者顯得市儈,亦步亦趨者顯得無能,傳承創(chuàng)新者顯得睿智。
關于時代性就是要具有我們這個時代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這就要求藝術家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yǎng),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當代進行深入思考,不斷地兼收并蓄、推陳出新。
《藝術沙龍》:您更在意市場認可還是學術認可?
傅曉輝:熊掌和魚肉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我更在意學術認可。
《藝術沙龍》:您怎樣看待學生比老師的畫價高?
傅曉輝:在學問方面,“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在畫價方面我認為也是如此。
《藝術沙龍》:請聊聊您最喜歡的藝術家。
傅曉輝:我有很多喜歡的藝術家,我覺得他們各有所長,比如趙佶、八大山人、齊白石等大家,但我很難在他們之間作出“最”喜歡的選擇。
《藝術沙龍》:媒體宣傳對您有意義嗎?您覺得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哪種媒體更適合展示您的作品?
傅曉輝:媒體宣傳是藝術品傳播和市場推廣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廣泛的媒體宣傳更多地使自己的作品與觀眾進行互動,讓觀眾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因此,我覺得很有意義。網絡更適合展示我的作品。
《藝術沙龍》:您訂閱期刊嗎?近期關注的報刊是哪些?
傅曉輝:我訂閱期刊。近期關注《美術》《美術觀察》《榮寶齋》等。
《藝術沙龍》:您認為互聯網對自己最大的好處是什么?
傅曉輝:互聯網對我來講,最大的好處就是從中獲得了更多信息,尤其是在學習交流方面。
《藝術沙龍》:您經常在網上購物嗎?有作品在網絡上成交嗎?
傅曉輝:我經常在網上購物,好多東西都是在網上購買的。我不在網上賣我的作品,因此不存在成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