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遠
【摘要】鋼琴演奏是一門音樂情感與音樂審美相結合的藝術。一首優(yōu)秀的樂曲不僅需要演奏者精湛的演奏技術來表現(xiàn),更需要演奏的情感表現(xiàn)來詮釋。由此可見,情感教育是鋼琴教學中最本質的特征,更是推動鋼琴教學的核心內容。筆者認為,在鋼琴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的作用是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的。
【關鍵詞】鋼琴;教學;情感;審美
音樂對于我們來說,早已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承載著我們對于生活、社會及世間萬物的喜怒哀樂,更抒發(fā)著我們心中的那一片美好。之所以音樂能夠如此動人心弦,筆者認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中所蘊藏的情感,這才是音樂的靈魂所在。音樂并不是簡單的音符的構成,而是一種能夠深入人心、打動精神的感性情懷。通過音樂我們能夠感知世界與萬物,能夠體驗希望與夢幻的交織,能夠映襯自己心中的向往與美好,能夠從音樂中尋找到自己的本真情懷。因此,在筆者看來,任何音樂藝術學習與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在于情感。鋼琴之所以能夠為大眾所喜愛,不僅僅是因為莫扎特、貝多芬、巴赫這些音樂大師,也不是因為他們所留下的經典作品,而是因為其能夠通過音樂表達出不同的音樂情感與思想。筆者作為一名鋼琴藝術工作者,在教學與演出實踐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鋼琴學生缺乏對于音樂情感的理解與表達,往往是追求技術上的難度與要求,演奏出的音樂生硬、機械、缺少生氣,而這正是缺乏音樂情感的表現(xiàn)。因此,筆者希望能夠從音樂的角度探討鋼琴與學生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希望能夠為促進鋼琴情感教育、學生全面發(fā)展拋磚引玉。
在鋼琴教學中,鋼琴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與魅力成為了培養(yǎng)學生情感審美最為有利的手段。因為藝術教育本身的過程就是一個以情感帶動知識認知與統(tǒng)一的過程,帶有積極性的情感對于學生的學習與認知有著非常大的促進與動力作用。在鋼琴教學中,情感教學所帶來的動力能夠強化學生學習與練習鋼琴的行為,因為教學的目的、目標、要求必然會帶來煩躁、重復、機械性的消極影響,這都需要學生自己來調節(jié)。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僅依靠這方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總說興趣是最重要的,其道理就在于此。興趣所產生的情感動力是提高鋼琴學習效果最直接的手段。因此,鋼琴教學中受邀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力,聽覺感知能力,其目的是通過鋼琴所奏出的音樂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感受美的享受,進而豐富自身的情感。以明確的學習動機與情緒情感推動鋼琴學習的進程。
現(xiàn)如今,隨著國家對于藝術教育的重視逐步加深,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轉變,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育人”,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原則就是美育教育。只有真正將美育教育作為鋼琴教學的根本目的,才能夠通過教學影響到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與學習意向,讓他們形成健康的審美情操。因為鋼琴教育的魅力,并不完全是知識、理論、技術的學習,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具體審美素質與美的情感。由此不難看出,情感教學已經不再是教師在教學中的輔助手段,而是上升到了教學目的之一。
對于鋼琴學生而言,若是想要在學習與演奏中培養(yǎng)、理解、表達情感,首先就需要感受到音樂中所蘊藏的情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提升自身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感受能力同樣是可以后天培養(yǎng)的,這就要求學習者、演奏者在學習中盡可能多地去接觸更多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去欣賞不同杰出演奏家的演奏,去欣賞、去體味、去感受,不斷積累自身對于音樂的感受與理解。同時,多聽并不是盲目地聽,更好去了解音樂作品包含的內容,如背景、風格、結構、曲式、和聲、音色及層次等等方面的信息,在聆聽中感受,在感受中鑒賞,在鑒賞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進而不斷積淀自身對于音樂內涵、音樂形象的感悟。在鋼琴教學中,作為教師也不能單一的、縱向的教導學生,而是應當去拓寬他們的音樂思維與音樂事視野。教師可以在鋼琴教學中加強學生對于其他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或者是融入其他相關藝術的音樂知識,這樣學生在學習鋼琴領域的內容的同時,也能夠結合相關的音樂知識去全面了解音樂的要素,拓寬自身的藝術事視野,而不僅僅是將目光盯在鋼琴上。音樂視野的拓展、音樂思維的深入必然能夠帶來音樂感受能力的提升,對于音樂的欣賞、鑒賞、感悟自然也得到了培養(yǎng)。
除了被動的接受與吸收情感審美體驗之外,教師也應當鼓勵學生走出去,多參與各種音樂藝術的實踐活動,因為這也是學生將靜態(tài)的情感審美轉化成為動態(tài)的情感實踐愛你的過程。學生在感知、理解了音樂情感之后,其需要用心去表達,用實際的演奏去體驗音樂的情感起伏變化,并結合實踐的效果去分析、理解、想象、思考、反思,進而實現(xiàn)全身心的投入。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自身的情感體驗去引導學生對于情感審美的理解,通過語言、表情、體態(tài)、歌唱等示范,讓學生能夠較快地體會到音樂情感的意境,幫助他們準確把握情感審美的要求與目標。換言之,就是教師通過真實的音樂情感實踐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作品所表現(xiàn)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去表達所理解的情感。同時,在教學中也要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要求下,例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演奏法等等條件下,會呈現(xiàn)出怎樣的情感,且對音樂作品的表達有著怎樣的作用。再加之感受與體驗不同的題材、體裁、風格的音樂作品,進而在音樂作品自身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通過體驗并結合自身的情緒去詮釋音樂的情感意境。也就是說,在學生明確了情感審美的重要性與了解感受情感的意義之后,他們所需要面對的就是如何將所鑒賞、感悟到的內容轉化成自身的能力,通過怎樣的技術與情感去表現(xiàn),這就需要學生進一步深入挖掘音樂細部的特質、風格,將音樂吃透、理解,進而能夠將之轉化為自身的情感去把握音樂、表現(xiàn)音樂。如果學生不能對其彈奏的作品情感作出正確的把握,就談不上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提高學生對音樂情感的理解力,也是其對鋼琴藝術的欣賞、感受、認知、表現(xiàn)能力上的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在筆者看來,鋼琴教學,或者說音樂教學,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情感人格的藝術學科,通過音樂藝術的審美與情感促進學生非理性因素的發(fā)展,包括情感、想象、聯(lián)想等方面的能力。此外,鋼琴教學做帶來的藝術美感,更是啟迪心智、激發(fā)靈感的契機。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注重學生審美情感的教育是實施鋼琴教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