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
排隊
如果你起個大早,趕到郵局燒頭炷香,柜臺前即使只有你一個人,你也休想能從容辦事。因為柜臺里面的先生小姐忙著開柜子,取郵票文件,調整郵戳,這時候就有顧客陸續(xù)進來,說不定一位站在你左邊,一位站在你右邊,總之是會把你夾在中間。夾在中間的人未必有優(yōu)先權,所以,三個人就擠得很緊,胳博粗、個子大、腳跟穩(wěn)的占便宜。夾在中間的人也未必輪到第二名,因為說不定又有人附在你的背上,像長臂猿似的伸出一只胳膊,越過你的頭部拿著錢要買郵票。人越聚越多,最后像是橄欖球賽似的擠成一團,你想鉆出來也不容易。
我小時候,在北平有過一段經(jīng)歷。過年父親常帶我逛廠甸,進入海王村,里面有舊書鋪、古玩鋪、玉器攤,以及臨時搭起的幾個茶座兒。我父親如入寶山,圖書、古董都是他所愛好的,盤旋許久,樂此不疲,可是人潮洶涌,越聚越多。等到我們興盡欲返的時候,大門口已經(jīng)壅塞了。門口只有一個,進也是它,出也是它,而且誰也不理會應靠左邊行,于是大門變成瓶頸,人人自由行動,卡成一團。也有不少人故意起哄,哪里人多往哪里擠,因為里面有的是大姑娘、小媳婦。父親手里抱了好幾包書,顧不了我。為了免于被人踐踏,我由一位身材高大的警察抱著擠了出來。我從此沒再去過廠甸,直到我自己長大有資格抱著我自己的孩子沖出殺進。
中國地方大,按說用不著擠,可是擠也有擠的趣味。逛隆福寺、護國寺,若是冷清清的,那多沒有味兒!不過時代變了,人幾乎天天到處要像是逛廟趕集。長年擠下去實在受不了,于是排隊這洋玩意兒應運而興。奇怪的是,這洋玩意兒興了這么多年,至今還沒有蔚成風氣。
不要以為不守秩序、不排隊是我們的民族性,生活習慣是可以改的??箲?zhàn)勝利后我回到北平,家人告訴我許多敵偽橫行霸道的事,其中之一,是在前門火車站票房前面常有一名日本警察手持竹鞭來回巡視,遇到不排隊就搶先買票的人,就一聲不響高高舉起竹鞭“嗖”的一聲著著實實地抽在他的背上。挨了一鞭之后,他一聲不響地排在隊尾了。前門車站的秩序從此改良許多。我對此事的感想很復雜。不排隊的人是應該挨一鞭子,只是不應該由日本人來執(zhí)行。拿著鞭子打我們的人,我真想抽他十鞭子!但是,我們自己人就沒有人肯對不排隊的人下那個毒手!好像是基于同胞愛,開始是勸,繼而還是勸,不聽勸也就算了,大家不傷和氣。
我們是禮義之邦,君子無所爭,從來沒有鼓勵人爭先恐后之說。很多地方我們都講究揖讓,尤其是幾個朋友走出門口的時候,常不免于拉拉扯扯禮讓了半天。我不太明白為什么到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便不肯排隊,而一定要奮不顧身。難道真需要那一條鞭子才行么?
謙讓
初到西方旅游的人,在市區(qū)交通不繁的十字路口,看到并無紅綠燈指揮車輛,路邊常豎起一個牌示,大書“Yield”,其意為“讓”,覺得奇怪。往來車輛的駕駛人,一見這個牌示,好像是面對綸縛一般,真?zhèn)€的把車停了下來,左顧右盼,直到可以通行無阻的時候才把車直駛過去。有時候路上根本并無車輛橫過,但是駕駛人仍然照常停車。有時候有行人穿越,不分老少婦孺,也一律停車,乖乖地先讓行人通過。
當初避秦流亡海外的人還懂得“行者相逢皆住讓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筆特別標出,表示禮讓乃泱泱大國的流風遺韻,遠至海外,猶堪稱述。拋擲一根肉骨頭于群犬之間,我們可以料想到將要發(fā)生什么情況。人為萬物之靈,當不至于狼奔豕竄地攘臂爭先地奪取一根骨頭,但是人之異于禽獸者幾稀,從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窺察到懂得克己復禮的道理的人畢竟不太多。
在上下班交通繁忙的時刻,不妨到十字路口佇立片刻,你會看到形形色色的車輛,有若風馳電掣,目不暇接。尤其是性急的騎機車的拼命三郎,左旋右轉,見縫就鉆。如果車輛遇上紅燈擺長隊,就有魚貫竄上人行道,舍正路而弗由,抄捷徑以趕路,人行道上的行人嚇得心驚膽戰(zhàn)。騎車的人也許是貪睡懶覺,爭著要去打卡,也許有什么性命交關的事耽誤不得,行人只好讓路。行人最懂得讓,讓車橫沖直撞,不敢怒更不敢言,車不讓人人讓車,我們的路上行人維持了我們傳統(tǒng)的禮讓。什么時候才能人不讓車車讓人,只好留待高談中西文化的先生們去研究了。
大廈七層以上,即有電梯。按常理,電梯停住應該讓要出來的人先出來,然后要進去的人再進去,和公共汽車的上下一樣。但是我經(jīng)??匆娨恍┤艘灰婋娞蓍T啟,便瘋狂地往里擠,把里面要出來的人憋得“唧唧”叫。公共場所如電影院的電梯門前總是擁擠著一大群人,誰也不肯遵守先來后到的順序而退讓一步。
小的地方肯讓,大的地方才會與人無爭。爭先是本能,一切動物皆不能免;讓是美德,是文明進化培養(yǎng)出來的習慣??鬃釉唬骸爱斎什蛔層趲?。”只有當仁的時候才可以不讓,此外則一定當以謙讓為宜。
(摘自《不淡定的中國人》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