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花開
看過太多年輕父母在新媒體上抱怨隔代育兒中的矛盾和為難,我們萌生了“祖父母們在想什么”的好奇心。十分幸運,我們找到了兩位習慣寫些生活日記的祖父母,樸實地還原了老人們帶孩子的一天。我們還請他們補寫了一些自己帶孫輩的感受。相信每位年輕父母看過之后,都有震動和感動。
同同奶奶,在兒媳婦懷孕9個月的時候,就從老家趕到北京照顧,一直到現(xiàn)在孫子3個月了。
2014年12月17日,星期三
早晨,像往常一樣,我還是6點多起床。煮上粥、簡單地打掃房間后,開始洗漱。等兒子和兒媳婦起來吃完早飯,我洗碗、洗全家人的衣服。和兒媳婦輪流哄孩子。
11點多,該開始準備午飯了。有時候要先去菜市場買點菜,今天有剩余的蔬菜,讓做飯變得簡單了些。
吃完飯,兒媳婦和寶寶玩,我洗碗。今天陽光很好,我和兒媳婦一起帶著孩子下樓,一邊曬曬太陽,一邊和小區(qū)里其他的媽媽、奶奶聊聊天。(如果天氣不好或者太冷,我們會在家里哄寶寶玩。)
回來后,趁著寶寶睡覺,我開始收拾晾曬的衣服,準備晚上的飯菜,做做其他家務。(要是有空閑,就看看電視。但基本上等這一通活兒都干完了,寶寶也該醒了。)
傍晚6點多,我開始做晚飯。等兒子下班,大家一起吃完飯,他們陪著寶寶,我洗碗??磿弘娨?,和老伴、二兒子和孫子視頻聊天之后,去睡覺。
補寫
我的感受
我有兩個兒子,現(xiàn)在照顧的是大兒子的孩子(名叫同同),之前我一直都在照顧二兒子的孩子(名叫程承)。因為有前面的經(jīng)驗,我倒是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抱孩子、逗孩子、換尿布、做家務……這么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而且照顧程承時,做的事情比現(xiàn)在還多。
只是離開家鄉(xiāng),來到北京,我還是有些不適應。首先是和老伴、二兒子、二兒媳婦和孫子的分離。老伴有工作,暫時來不了北京。而程承是我手把手地帶到1歲半,非常舍不得。有一次視頻通話的時候,程承說,奶奶是同同的奶奶,我心里挺不是滋味。
在家鄉(xiāng)生活,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都已經(jīng)熟悉,還有不少親戚住在附近,常常來往。而到了北京,周圍沒有認識的人,也沒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生活沉悶了很多。此外,作為一個南方人,我不太習慣北京的氣候和環(huán)境,菜市場的蔬菜品種少得可憐,還那么貴!南方到處綠樹成蔭,北京卻難得有好天氣能出門。
我生活在農(nóng)村,那時候生孩子沒有現(xiàn)在這么金貴,也沒有人專門照顧孩子,都是一邊干活一邊帶?,F(xiàn)在專門照顧孫子,我還是有這樣的平常心:冷了穿、餓了吃,注意不要生病就行了。兒子、兒媳婦經(jīng)??从齼簳?,帶孩子游泳、做嬰兒體操、講故事……看著他們那么認真地看書、討論,我有時也覺得沒必要,孩子都會健健康康地長大;但有時也覺得挺好,孩子肯定比我們那時候帶的要聰明得多!我現(xiàn)在也會給孩子講故事、唱兒歌呢!
我的困惑
我的困惑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我不知道我現(xiàn)在所做的兒媳婦是否滿意;有時候我也擔心她能不能帶好孩子,比如晚上她自己帶會不會凍著孩子等。第二,我以前不管是上班還是在老家,覺得還是有很多事情可做,也有不少朋友,有互動和溝通,而現(xiàn)在基本都是在家里,看電視快成了唯一的娛樂。我知道看電視對孩子的影響不好,但除此以外,我也不知道還能做些什么調(diào)劑一下。兒媳婦給我買書,鼓勵我去小區(qū)跳舞,但這些我都不太想做。
嘉嘉外公,在女兒生完寶寶4個月重返職場時,和老伴擔起了照顧小家伙的重任。
2014年12月16日,星期二
●6點,我起床,先出去鍛煉一圈,快步走走。順便買早點,老伴在家熬粥或者打豆?jié){。
●7點半,孩子們起床,忙忙碌碌地洗漱、吃飯。我和老伴趕緊接過孩子哄著。有時候小家伙起得很早,老伴就把她先抱出來,讓孩子們多睡一會兒。
●上午,我和老伴輪流看孩子、收拾早晨的碗筷,洗衣服,做家務。還得按照時間給小家伙喂配方奶、喂水等。一開始真的手忙腳亂,慢慢才習慣。
●中午,我們簡單地吃點兒剩的,但有時候給嘉嘉做小面條或餛飩、小餃子,就多做點兒一起吃。但女兒不讓給嘉嘉的輔食里多放調(diào)料,所以真是不好吃。我寧肯吃饅頭就醬豆腐。
●老伴哄嘉嘉睡覺,她也需要小憩一會兒。我按她的指示去采購。除了菜市場,有時候也得去超市,女兒挑剔,有些食物不讓在菜市場買。
●今天風很大,陣風六七級,騎車轉(zhuǎn)了一大圈挺累,回來后我趕緊躺一會兒。
●5點多,老伴準備晚飯,我哄孩子??墒墙?jīng)常哄不好,不會呀!孩子一哭,老伴就從廚房氣急敗壞地過來罵我。哎,也習慣了。要是天氣好,我?guī)Ш⒆尤窍罗D(zhuǎn)轉(zhuǎn),還比較省心。
●7點多,孩子們回來,一副累壞了的樣子。真心疼他們,可是我自己也累得不輕,只想早點關(guān)上自己的房門,踏實踏實。老伴還得刷碗、擦地,幫女兒給寶寶洗澡。我也挺心疼她的。
補寫
我的感受
我們老兩口兒,本來是說好退休后趁著身體好周游世界的。但是女兒有難處,不能不幫。這一幫真是把自己拴得死死的,哪兒都去不了,單位老干部處組織的一些活動都參加不了。原來愛找我下棋、喝茶的一些老伙伴也失去了往來。女兒知道我們的辛苦,經(jīng)常給我買來昂貴的羊絨衫,給她媽媽買金首飾,但我總還是覺得,這些都不如讓我和她媽徹底地歇幾天。
我倆的生活原來特別簡單,比如晚上從不做飯,只喝粥。歲數(shù)大了,晚上吃不動東西。但是現(xiàn)在,每天晚上都得做好幾個菜,想著孩子們上班太辛苦,中午吃不好,晚上要補補。但實際上自己吃得真不舒服,估計老伴也是。盡管孩子們也讓我們別做得太多,但我們還是擔心他們吃不好。
我現(xiàn)在最發(fā)愁的就是,寶寶馬上要學走了,我和老伴這老腰老腿的可咋辦。好像經(jīng)常有人說,老人不愛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可是我看看自己記錄的一天生活,忙得哪有時間出門?出去活動多了,肯定耽誤其他家務或做飯呀!
我的困惑
也許我們那會兒對孩子照顧得比較粗糙,但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孩子也太細致了吧?
女兒對給嘉嘉喂配方奶啊、水啊,吃輔食,做嬰兒操,睡午覺什么的,都有規(guī)定,難道不是寶寶餓了吃、吃了睡嗎?
這讓我們覺得,帶一個孩子,身體累是其次,心累才是真的??!
隔代育兒中,我們該怎樣做?
看過祖父母的日記后,我們還是要談論一下,把孩子托付給老人,我們怎么做,才能讓隔代育兒變得更融洽。
充分感恩
老人辛苦地養(yǎng)育了兒子、女兒,現(xiàn)在還要幫他們再扶養(yǎng)下一代,這本身就是一件額外的工作。何況大多數(shù)老人還忍受著與熟悉環(huán)境的分離、孤獨和寂寞。這都需要我們有感恩的心,充分的理解。許多兒媳婦抱怨老人想法怪異、不好相處,但其實,正如同同奶奶所感,老人自己還不知道如何融入一個陌生的城市,還處在一直擔心兒媳婦對自己是否滿意的焦慮中。感恩和理解,能讓我們雙方放下?lián)鷳n,坦誠相處。
預先了解
請老人來幫忙前,還是要整體考慮他們的情況:身體,自己的意愿,有沒有經(jīng)驗,做家務的水平……如果都合適,就適合在一起長期生活。有些老人,本身自己很少做家務,或者沒有帶孩子的經(jīng)驗,抑或是內(nèi)心十分不情愿,那么這樣強求在一起,還真是容易出現(xiàn)各種家庭氣氛緊張的狀態(tài),不如另想出路。
降低期待
千萬不要指望只靠老人就可以把孩子養(yǎng)育成健康、聰明、懂事的好寶寶,這既不實際也不公平。即使老人來照顧孩子,父母也依然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老人只是幫助者,父母需要主動做很多事情,來彌補隔代育兒中老人做不到的一些事,而不僅僅是抱怨。比如周末常帶孩子去戶外或多和其他孩子玩耍,回家后陪孩子做游戲、講故事。
切實幫助
在生活上,我們應該切實幫助老人,比如周末做好大采購,利用網(wǎng)絡購物等方式減少老人的家務量。在家務上也有擔待和分工,比如晚飯后是不是可以安排寶寶的爸爸洗碗,自己的衣服是不是可以周末自己洗等。在照顧孩子方面,也盡量放松點兒,不要過于細致和苛刻,相信老人出于愛孩子的本能也能照顧好孩子。如果有要求,就一定要找到能讓老人輕松達到的辦法,不提不合理的要求。
精神關(guān)懷
在老人的精神生活上,更要關(guān)心他們,幫老人建立自己的興趣,拓展社交圈。如果老人沒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天天圍著孩子轉(zhuǎn),時間一長難免會心情抑郁,對孩子和整個家庭氣氛都不好。在這點上,也不能著急,要讓老人慢慢適應,同時給老人一些時間和機會。比如像同同奶奶的情況,就需要年輕媽媽帶老人一起外出,讓老人有機會認識別人;像嘉嘉外公的情況,則要給老人適當“放假”,讓老人有時間調(diào)整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