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遂謙
手指食物,英文稱為finger foods,對于受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熏陶的媽媽而言,并非常見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手指食物?寶寶與手指食物應當建立怎樣的關系呢?希望下面的內(nèi)容能帶給媽媽們一些實用的知識。
什么是手指食物?
手指食物≠長條形食物
如果您覺得“手指食物”,就是形狀像手指頭那樣的長條形的食物,那可就錯了。很多媽媽之所以未能成功給寶寶添加手指食物,恰恰是因為誤解了這個名稱的含義,導致因使用不當而未能成功給寶寶添加,進而錯過了喂養(yǎng)時機。
手指食物 = 有形有塊的食物
手指食物,其實是指寶寶能自己用手指捻起來送到嘴里吃的“有形有塊”的食物。所以,不是只有磨牙餅干、黃瓜條、胡蘿卜條才是合格的手指食物,任何固體的、能被切成片狀或塊狀的、手指捏起來不會散的食物,都屬于手指食物。
何時開始添加?
寶寶>8 個月,能添加手指食物了
正常發(fā)育的寶寶,在7個月末至8個月初的時候,手部的精細動作漸漸發(fā)展得更加自如。到9個月的時候,寶寶已經(jīng)能用拇指與食指指端去捏取小物品如糖球、飯粒等。因此,8~9個月的時候,應當開始給他們手指食物了。
手指食物如何選擇?
第一個手指食物不是胡蘿卜條!
傳統(tǒng)印象中的手指食物,非磨牙餅干莫屬了。于是,如前所說,任何形狀類似磨牙餅干的,都可能被家長拿來嘗試。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一點:磨牙餅干是能被寶寶用牙床慢慢磨碎的,胡蘿卜條可就不行了!
切記:不要一上來就給寶寶條狀的、需要他去“咬斷”的食物,如黃瓜條、胡蘿卜條,不同寶寶的出牙速度不同,如果寶寶的門牙還沒出或者萌出未盡,他尚不具備用門齒切斷食物的能力,有可能無法勝任太過于挑戰(zhàn)的“長條”手指食物。
如果一開始就沒成功,小家伙會產(chǎn)生挫敗感,下次再給他類似的食物,就未必能有信心和耐心去配合了。
熟透的、軟軟的,更易與寶寶一見鐘情
那么,什么樣的手指食物是符合要求的呢?最初的手指食物,必須是類似磨牙餅干的質(zhì)地的、質(zhì)地柔軟的、能在嘴里融化的、不易導致嗆咳的、方便寶寶用牙床“碾碎”后吞咽的略大塊的食物,如烤面包片、磨牙餅干、蒸軟的土豆塊等。待寶寶適應后,手指食物就可以過渡為切成大小合適的片狀或塊狀、一口大小的食物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咀嚼能力的增強,手指食物的質(zhì)地則慢慢過渡到有一定硬度的、脆的、需要稍加咀嚼后吞咽的。
為什么要添加手指食物?
手指食物都有哪些好
在向成人化飲食模式過渡的過程中,寶寶必須學會“嚼”。泥糊狀食物一來無法鍛煉此能力,二來營養(yǎng)密度過于稀薄,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生長發(fā)育需求,三來再無法滿足出牙后寶寶的飲食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手指食物是寶寶從泥糊狀食物向成人飲食過渡的必經(jīng)階段。更有“嚼頭”的手指食物有助于訓練咀嚼能力,同時可以提高寶寶對新食物的接受能力、進食技巧和自己動手吃飯的意識,并促進寶寶面頜、牙齒和消化系統(tǒng)的正常發(fā)育。
手指食物,千萬別錯過了
錯過了手指食物添加期的寶寶,不容易順利接受碎菜碎肉類食物,往往會長期停留在泥糊樣食物。
待到1歲左右,弊端盡顯——營養(yǎng)攝入不足、生長發(fā)育緩慢甚至停滯,無法順利進入成人化飲食模式。
哪些食物適合做手指食物?
從“熟透了”到“脆生生”,請慢慢添加
建議媽媽先從熟透的手指食物入手,逐漸進階至“脆生生”的:
熟透的、軟的、去皮后的水果
香蕉、桃子、西瓜、蒸熟的蘋果、梨子、甜瓜、草莓等。
煮軟了的蔬菜
胡蘿卜、土豆、紅薯、蘿卜、西藍花、菜花、西葫蘆、蘆筍、黃瓜、小扁豆。
蒸煮軟爛的谷類食物
熟面條或意大利面(切成長短大小合適的尺寸)、薄薄的饅頭片、面包片(去掉四周的硬邊,只用中間軟軟的芯)。
市售的嬰兒谷類
磨牙餅干、“O”形的片狀谷物如玉米片、米片等。
奶酪
軟的、半硬的嬰兒奶酪條或塊(前提是寶寶對牛奶蛋白不過敏)。
豆腐
蒸熟的北豆腐塊。
肉類
煮得很嫩的切成薄薄的一小片的肉(如雞胸肉、豬里脊、魚肉等)。
引入手指食物的 6 個注意
添加手指食物的 3 個風險規(guī)避
1.坐著吃 一定要讓寶寶坐著吃手指食物,因其他姿勢會增加嗆咳的風險。
2.監(jiān)督好 由于手指食物多為片狀或小塊的食物,為了避免出現(xiàn)嗆咳、誤吸等問題,在給寶寶吃這類食物的時候,一定要有大人在旁邊監(jiān)督,絕不能粗心地丟給寶寶就自己一邊忙別的去了。
3.不逗笑 添加手指食物時,千萬不要在寶寶吃的過程中說笑逗他們。
讓手指食物添加順利的 3 個建議
4.勤鼓勵 寶寶剛開始接觸手指食物的時候,
會如輔食添加初期一樣有個適應過程,偶爾的噎或嗆著有可能讓他們產(chǎn)生恐懼或畏難心理,進而增加接受的難度。家長不要操之過急,一種一種來,給予寶寶足夠的耐心和鼓勵。
5.做示范 家長如果能在寶寶吃之前,先示范給寶寶看怎么吃這種食物,他們一定會因此增加安全感和好感,有助于迅速接受。
6.泥糊勿停 添加手指食物的同時,不要停止添加泥糊樣食物,而是要穿插進行,隨著寶寶接受的程度改變這兩類食物的比例。驟停泥糊樣食物會導致飲食紊亂和營養(yǎng)攝入不足。
添加手指食物小范例
這樣的做法,寶寶最愛
烤胡蘿卜條
營養(yǎng): 豐富的胡蘿卜素為視力和呼吸道健康加分,果膠還有利于松軟大便。
做法: 將胡蘿卜切成條狀,煮至表面凹陷,刷上一點食用油后用微波爐或烤箱烤至柔軟,用叉子搗爛,滾成小球狀手指食物。
西藍花土豆球
營養(yǎng): 富含胡蘿卜素、鈣、抗氧化營養(yǎng)素、糖分、膳食纖維等,是最健康的食材。
做法: 把西藍花的菜莖和土豆一起煮,直至菜莖不再發(fā)硬、土豆可以碾碎,這個柔軟度就很適合小寶寶食用了。再將二者混合后碾碎滾成小球狀手指食物。
豆腐塊
營養(yǎng): 富含鈣、優(yōu)質(zhì)蛋白,為骨骼健康加分。
做法: 將嬰兒即食谷物碾碎,放在碗里,豆腐蒸熟切成小塊,放到谷物碎里打個滾,就OK了。
寶寶消食5策略
孩子今年2歲8個月。近期常和親戚朋友聚會,孩子吃得也不像平時那么規(guī)律,糕點、水果、肉都吃得不少。昨天開始,老是說肚子疼,晚上胃口也不好,老說不想吃。婆婆說是孩子吃多了,傷了脾胃。(姍姍)
小寶貝因為飲食過量、不規(guī)律,超出了自身消化能力,引起傷食、積食。這時候,減輕飲食負擔、幫助消化吸收是必要的補救措施。
1. 策略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
寶寶腸胃的消化能力遠不如成人,因此在飲食上要多選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被稱為“窮人的參湯”米湯,富含營養(yǎng)又好消化。孩子吃得多了,可以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稍微減少些食量,這樣可以讓過勞的胃腸得以休養(yǎng)。
2. 策略腹部按摩促進腸胃蠕動
揉肚子是很好的做法,家長可以在寶寶肚臍周圍輕輕地順時針按摩20~30圈,有助于胃腸的消化吸收。但要提醒家長的是,給傷食的孩子揉肚子,一定要順時針方向按摩,與腸道的走形一致,這樣才好促進腸道排出廢物。
3.策略輔助小中藥
當寶寶出現(xiàn)積食現(xiàn)象時,建議選用中藥進行調(diào)理,中藥對腸胃傷害小,以免加重寶寶的腸胃刺激和傷害。太子金顆粒針對嬰幼兒成長發(fā)育特征,是由我國已故著名兒科專家李晏齡教授依“三甲散”化裁而得,三甲散是我國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兒科方劑,由太子參、雞內(nèi)金、鱉甲、山楂等藥材組成,在消積食、增食欲的同時,更注重小兒脾胃調(diào)理。這里提醒各位家長盡量選用兒童專用藥,組方根據(jù)兒童生長特點專門設計,服用劑量準確。
4.策略零食控制
盡量少讓孩子吃零食,不喝太多含糖量高的飲料,尤其是在飯前半個小時。
5.策略給胃腸充分的保暖
孩子吃完飯后,不要讓他腹部著涼。同時注意不要冷熱夾雜著吃,尤其是吃了肉類食物后又喝冷飲的話,特別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今后遇到這種情況時
孩子多貪嘴,傷食不可怕。
好吃該定量,涓涓水長流。
常把肚子揉,便多腹輕松。
傷食減飯量,清淡易吸收。
消食藥眾多,首選小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