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淼葭
漫漫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面臨著這樣那樣的疑問,怎么辦呢?那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為書中人物、故事傾倒的同時,我明了這個理: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我自己的人生,這便是堅持的意義。
從跟隨當年那個給地主放牛的小屁孩起義的小兵,到跟隨道衍的小和尚,從見識于謙力挽狂瀾的小吏,到獨在異鄉(xiāng)身是客的朱祁鎮(zhèn)的侍從,從陪同王守仁前往龍鎮(zhèn)驛站的家仆,到連中三元張居正的書童,從湯顯祖的粉絲,到帶走袁崇煥人頭的刀斧手,最后看著崇禎上吊的小百姓……
整個過程三百多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卻給了我們波浪壯闊與夾雜其中的平淡不驚。每個人的堅守和變通都有所不同,所以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但此書也給了我另外一個答案:很多時候,變通和放棄其實也是一種堅持,堅守和變通有些時候要看結(jié)果,而不能只看手段。
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小事,據(jù)說奉旨去抄于謙家的官員最后都沒有臉再抄下去,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于謙正是用自己的一生來維護了“兩袖清風”的人生格言,世人知道兩袖清風,卻未必知道于謙。 一個把兩袖清風作為人生信條的人,一個把文天祥當做偶像的人,一個始終按照自己方式將自己生活進行到底的人,這是于謙的方式。
歷史是一個復雜的體系,不同的時代,對許多事情會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但我一直相信人心不變,比如忠誠、比如善良。過了幾百年,還是會為了明末那些在戰(zhàn)場上力竭而死的將軍們大受感動,無論他們面對的是歷史書中永遠正確的農(nóng)民起義,還是山海關(guān)外磨刀霍霍的清兵。那個年代的忠誠也許總是和愚字撇不清關(guān)系,但是那些英雄們堅持的和綻放的是人性的光輝,穿越歲月的風塵而不朽。又譬如那群在深宮中,在萬貴妃的眼皮下養(yǎng)大一個孩子的太監(jiān)宮女們,數(shù)年的守口如瓶,只因為善良。
明朝是一個權(quán)監(jiān)輩出的朝代,但是也有這樣一群人,一起冒著巨大的風險,他們保留下的,是希望的火種。他們,也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他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