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松等
摘 要:錦秋60是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結合小孢子培養(yǎng)技術與常規(guī)育種技術選育的秋季專用平頭中熟甘藍新品種。該品種適宜我國南方地區(qū)秋季栽培,中熟,定植后70 d左右收獲,適應性好,抗黑腐病、病毒病、枯萎病等病害;球形美觀,顏色綠,品質佳;單球質量1.5 kg左右,每667 m2 產量3 650 kg左右。
關鍵詞:秋甘藍;錦秋60;胞質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培養(yǎng)
結球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簡稱甘藍,在全球各國蔬菜周年供應中占有重要地位。江蘇省是甘藍的重要產區(qū)和消費市場,年種植面積達10萬hm2,約占國內種植總面積的10%。在長江流域,由于長期的消費習慣及市場引導的作用,牛心類型甘藍長期占據著大部分的甘藍市場。近年來,隨著消費及市場多元化的需求,平頭類型甘藍的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目前生產上栽培的主要平頭類型甘藍為進口品種H-60,國內尚缺乏替代品種。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多年來一直開展甘藍新品種選育工作,錦秋60是該所近年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熟平頭類型雜交品種,多點試種結果表明,其主要經濟性狀可與目前生產上應用的H-60等優(yōu)良品種相媲美。
1 選育過程
錦秋60的母本CMS683是利用引進的甘藍胞質雄性不育材料OguraCMS為母本,以優(yōu)良自交系683-2作輪回父本,經多代回交于2010年選育出的不育株系。其葉球扁圓形,從定植到收獲60 d左右,耐熱,抗病,葉質脆嫩,綜合性狀優(yōu)良。
錦秋60的父本Z356是2010年由H-60經游離小孢子培養(yǎng)獲得的雙單倍體(DH)系,花期自交親和指數(shù)為0.6左右;葉球扁圓形,球形美觀,顏色亮綠;從定植到收獲75 d左右,性狀穩(wěn)定,綜合性狀優(yōu)良。
2011年配制雜交組合,2011-2012年分別在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南京及六合試驗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進口品種H-60為對照,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5 m2,該組合(CMS683×Z356)具有球形美觀、顏色綠、綜合性狀優(yōu)良等特點。
2012-2013年在南京、姜堰、連云港、上海進行生產示范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以H-60為對照,各點種植面積333~667 m2。同時2012-2013年夏秋季在四川郫縣,湖北宜昌,江蘇連云港、泰興地區(qū)進行多點示范試驗,以主栽品種H-60為對照。2 a的生產示范及多點試驗均獲成功。該品種熟性、產量與H-60相當,顏色較對照更綠,球形正,抗性好,綜合性狀優(yōu)良,可作為H-60的替代品種,定名為錦秋60。錦秋60已通過江蘇省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蘇農科鑒字2012第8號)。
2 選育結果
2.1 商品性
2011-2012年品比試驗結果表明(表1),錦秋60定植至收獲70 d左右,與對照H-60熟性相近。錦秋60平均單球質量1.50 kg,比H-60(CK)重
0.15 kg,球形正,顏色綠,商品性好于對照。2012年經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生理實驗室檢測,錦秋60的 VC、蛋白質、可溶性糖含量均較高,口感及營養(yǎng)價值均佳。
2.2 豐產性
2011-2012年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表2),錦秋60 2 a兩地平均產量為3 673.3 kg/667 m2,對照平均產量為3 665.2 kg/667 m2,錦秋60產量與對照相當。
2.3 抗病性
秋甘藍的突出病害為病毒病、黑腐病和枯萎病,2011年的品比試驗田間抗病性調查結果表明,錦秋60、對照均未發(fā)病,或病情較輕。2012年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表明,錦秋60對黑腐病、病毒病、枯萎病均表現(xiàn)抗病,其中對黑腐病的抗性明顯好于對照(表3)。
2.4 生產試驗
2 a的生產試驗結果表明(表4),錦秋60在4個試點的產量與對照H-60相當,其4個試點的平均產量為3 668.9 kg/667 m2,略高于對照H-60的
3 639.1 kg/667 m2。
2.5 多點示范試驗
2 a多點示范試驗結果表明,錦秋60的成熟期與對照相當,均為70 d左右,錦秋60 4個試點的平均產量為3 671.6 kg/667 m2,略高于對照(表5)。錦秋60顏色、球形、抗病性表現(xiàn)穩(wěn)定,且顏色、品質、抗病性優(yōu)于H-60,可作為H-60的替代品種。
3 品種特征特性
錦秋60是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秋季專用平頭甘藍一代雜種,具有生長勢強、球形美觀、顏色綠等特點。植株開展度60 cm×60 cm左右,外葉數(shù)12片左右;球形指數(shù)0.72左右,平均單球質量1.5 kg,結球緊實;商品性好,口感脆甜;抗病毒病、黑腐病和枯萎病。定植后70 d左右即可采收,適宜長江流域秋季露地或保護地栽培。
4 栽培要點
4.1 適期播種
長江流域一般在7月播種。
4.2 培育壯苗
床土選用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肥沃園土,或使用適宜十字花科作物的育苗基質。苗期要注意防止烈日對幼苗的傷害,及時搭蓋遮陽網。
4.3 定植
幼苗6~7葉時及時定植,幼苗期噴施2~3次發(fā)根王300~500倍液,以促進苗全苗壯;起苗時帶土,防止傷根。株行距40 cm左右,每667 m2定植
3 500株左右。
4.4 田間管理
結球甘藍要求充足的肥水,隨著植株的生長,需水量也不斷加大,生長期間要保持有一定的土壤濕度,在結球期更不能缺水,澆水要避開中午高溫。結合澆水,整個生長期施肥2~3次,以追速效氮肥為主。蓮座期追施一次高氮型健力素(N∶P∶K=40∶10∶10),每667 m2施 25 kg,同時結合澆水,保持田間土壤濕潤;結球初期植株生長變快, 重施追肥一次高氮高鉀型健力素(N∶P∶K=25∶10∶25),每667 m2施40 kg,促進結球充實。
4.5 病蟲害防治
生長期間注意霜霉病、黑腐病和黑斑病及菜青蟲、小菜蛾、蚜蟲的防治。
4.6 采收
當單球質量達1.0 kg左右時,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適時提前上市。
參考文獻
[1] 曾愛松,戴忠良,嚴繼勇,等.結球甘藍、抱子甘藍、青花菜設施栽培[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3.
[2] 曾愛松,高兵,宋立曉,等.牛心甘藍新品種探春的選育[J].長江蔬菜,2011(22):9-11.
[3] 秦文斌,王志建,涂安君,等.春甘藍新品種春甘2號的選育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2,40(9):112-113.
[4] 秦文斌,潘躍平,戴忠良,等.甘藍新品種——H-60[J].蔬菜,2005(6):10.
[5] 曾愛松,宋立曉,高兵,等.結球甘藍小孢子胚植株再生體系的優(yōu)化[J].江蘇農業(yè)學報,2013,29(1):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