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丹,陳風華,周映梅,黃夏冰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急診科,廣西 南寧 530023)
?
參附注射液對院前休克患者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EWS)的影響
黃 丹,陳風華,周映梅,黃夏冰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急診科,廣西 南寧 530023)
目的:觀察參附注射液對院前休克患者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EWS)的影響。方法:將91例院前休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45例行常規(guī)西醫(yī)抗休克處理,治療組患者46例在常規(guī)西藥處理的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比較兩組患者入院前后MEWS分值的變化。結果:經(jīng)過治療,治療組患者的MEWS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院前急救配合參附注射液能降低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搶救成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附注射液;休克;院前急救; MEWS評分
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EWS)具有能夠較好評估院前急救危重癥患者病情及預測潛在死亡危險的作用[1],已被廣泛應用于急診領域。隨著MEWS分值的增大,患者死亡的危險性顯著增加,病死率也顯著增加。參附注射液對心源性休克、過敏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等有治療作用,為首批全國中醫(yī)院急診室必備中成藥[2]。我院自2012年開始在院前急救中配合參附注射液治療休克患者,取得了顯著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院前急救休克患者為研究對象。選擇符合條件的病例91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6 例和對照組45例。治療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62.98±11.02)歲,院前MEWS分值為(6.87±2.48);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64.91±8.41)歲,院前MEWS分值為(6.78±2.3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MEWS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馬中富等主編的《急診醫(yī)學》擬訂[3]:①有誘發(fā)休克的病因;②意識異常;③脈細速,頻率>100次/min或不能觸之;④四肢濕冷,胸骨部位皮膚指壓陽性(指壓后再充盈時間>2s), 皮膚花紋,黏膜蒼白或紫紺,尿量<30mm/h或尿閉;⑤收縮壓<80mmHg;⑥脈壓<20mmHg;⑦原有高血壓者,收縮壓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1.3 納入標準
16歲以上,凡符合以上①,以及②、③、④中的兩項,和⑤、⑥、⑦中的一項者,均可入選。
1.4 排除標準
70歲以上老年患者、腫瘤晚期、多器官衰竭、嚴重膿毒血癥患者,對中藥有過敏反應患者,嚴重的多發(fā)傷者。
1.5 觀察指標
臨床癥狀:皮膚色澤溫度、尿量、精神狀態(tài);臨床指標:BP(血壓)、HR(脈搏)、R(呼吸)、T(體溫)和意識;血氧飽和度(SpO2);對院前急救的休克患者入院后進行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EWS)。
1.6 治療方法
凡是診斷為休克的病人,即刻記錄患者的各項觀察指標。治療組患者在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急救的吸氧、輸液急救、使用多巴胺等抗休克處理的同時,給予靜脈推注參附注射液30mL(雅安三九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10mL/支)后同時給予0.9%NS(氯化鈉注射液)250mL+參附注射液50mL靜脈點滴,回院后再記錄各項生命體征。對照組患者按抗休克常規(guī)處理,記錄回院后的生命體征和意識狀態(tài)。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MEWS評分及標準見表1,兩組患者在治療前MEWS分值基本相同(見表2),但治療組入院治療后的MEWS分值較對照組明顯下降,兩者MEWS分值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明參附注射液在院前急救休克患者的搶救治療中與多巴胺相輔相成,能提高院前搶救的成功率。
表1 MEWS評分及標準
表2 院前急救患者在院前MEWS分值 (n,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院前急救患者在回院MEWS分值 (n,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MEWS評分是近年來國內(nèi)外興起的一個以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意識等生命體征為基本評價指標的快速病情評估系統(tǒng)[4],動態(tài)監(jiān)測危重癥患者的MEWS評分則是反映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變化的較好方法和措施,隨著MEWS分值的增大,患者死亡的危險性顯著增加,病死率也顯著增加。休克是由于各種病因(如創(chuàng)傷、感染、低血容量、過敏、心臟疾患等)造成機體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血氧含量減少、組織和細胞氧供-氧需失衡、代謝紊亂和臟器功能障礙為特征的急性循環(huán)功能不全綜合征,是多病因、多發(fā)病環(huán)節(jié)、有多種發(fā)病因子參與的復雜的全身調節(jié)紊亂性病理過程,以低血壓、心動過速、呼吸淺快、脈搏細弱、皮膚濕冷、蒼白紫紺、尿量減少、精神淡漠或興奮煩躁甚至昏迷等為臨床特征的急性綜合征,發(fā)病的關鍵不在血壓,而在微循環(huán)血流,是由各種致病因素引起的全身組織器官血流灌注急劇減少,氧的供需失衡,因無氧代謝而產(chǎn)生乳酸性酸中毒,最終可導致細胞和器官功能損害。因此休克是急診中經(jīng)常遇到的急危重癥之一,其病情嚴重多變且有威脅生命的危急病況。在院前急救中,常常遇到各種休克病人,在設備有限、時間短的情況下,要確定病因,往往很困難,這就需要從事院前急救的醫(yī)務人員拓寬思路、綜合分析,盡量明確病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急救措施。如處理得當則可穩(wěn)定病情、贏得寶貴時間,使患者回院后能夠得到更有效的處置,挽救生命,降低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故對院前的急救提出了一個很高的要求,治療上應以改善微循環(huán)、保護全身臟器功能為主,針對不同病因的休克,在給氧、維持血壓、保持全身組織器官血流灌注的基礎上,采取不同的病因學治療。在維持病人生命體征的前提下,迅速地將病人安全轉送至醫(yī)院,為院內(nèi)的進一步搶救治療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休克中醫(yī)學稱之“厥證”“脫證”,為陰陽離絕之前兆,或由亡津失血,或由心陽衰微,或由邪毒內(nèi)陷等致氣血內(nèi)亂、陰陽耗脫所致的危重病癥。參附注射液源于《校注婦人良方》之參附湯。參附注射液是由古方參附湯劑型改革而成,由紅參、附子兩味中藥組成,紅參甘溫力宏,能滋補元氣、益肺健脾、益氣扶正、生津止渴;附子辛熱,能溫陽利水、回陽救逆以固先天;兩者配伍,上助心陽,下補腎命,具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的功效,主治元氣大虧,陽氣暴脫之厥脫。癥見手足厥冷、汗出、呼吸微弱、脈微等。所以唯有大補元氣、固脫回陽方能爭得生機,為恢復正氣、祛除病邪贏得時間?,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參附具有增加心排血量和改善心功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穩(wěn)定溫和升壓、改善末梢微循環(huán)等作用,抗休克治療過程中單獨使用或配合使用可避免大劑量多巴胺引起內(nèi)臟血管收縮所致的腎功能損害,臨床應用無明顯毒副作用,穩(wěn)定血壓時間長,血壓波動小,心動過速程度小,無明顯腎功能損害,可作為早、中期休克治療用藥。參附注射液在休克的搶救治療中與多巴胺相輔相成,從而收到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是值得推薦的組合方案[5]。參附注射液能夠明顯升高心原性休克的D02、V02,降低ERQ,具有增加氧代謝,提高組織氧攝取和利用的作用[6]。通過研究在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參附注射液后對MEWS評分的影響,觀察院前急救中使用參附注射液能夠降低休克患者回院后MEWS的分值,有效提高搶救的成功率,使患者的病情很快能在急診科得到穩(wěn)定,有效縮短了患者進入手術室和專科的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承輝,阮海林,楊春旭,等.院前急救患者的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分布及應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1,31(4):310-313.
[2] 吳帆.參附注射液對休克早、中期治療作用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6,15(1):44-45.
[3] 馬中富.急診醫(yī)學[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7.
[4] 鄧躍林.英國早期預警評分介紹[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7,10(2):148.
[5] 陳匡,郭卉.參附注射液穩(wěn)定休克患者血壓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5):737-769.
[6] 殷文朋,李春盛.參附注射液對實驗犬心源性休克血流動力學的影響[C].第十二屆全國復蘇與中毒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7.
(責任編輯:魏 曉)
2014-08-26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生廳自籌經(jīng)費科研項目(Z2012180)
黃丹(1967-),女,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急診學(中西醫(yī)結合救治急危重癥)。
R749
A
1673-2197(2015)09-0095-02
10.11954/ytctyy.20150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