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向媛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武漢 430074)
雨水管理中排水設施景觀化設計方法
賈向媛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武漢 430074)
雨水排水設施是雨水管理中重要組成部分,多裸露于城市地表,彰顯著城市的審美取向與對生活與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根據(jù)雨水管理過程將排水設施分為雨水匯集設施與傳送設施,然后結合案例進行景觀化設計方法的討論。
排水設施;景觀化;雨水管理
我國的雨水管理理念發(fā)展處在初期階段,考慮較多的是排水、收集、過濾等技術問題,加之工業(yè)的標準化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模式,忽略了設施和構件的自身品質與設計運用。雨水管理排水設施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中可視化部分,利用景觀設計的機會豐富感官感受,改變公眾對雨水這種珍貴的可再生資源的態(tài)度,提升場地價值。
雨水是珍貴的自然資源,自然界通過蒸發(fā)、滲透、徑流的共同作用完成雨水管理,城市的雨水管理理念模擬自然過程,將雨水管理分為雨水匯集、傳送和容納3個子系統(tǒng),每一個子系統(tǒng)通過蒸發(fā)、滲透和徑流使雨水回到自然之中,維持水循環(huán)[1]。其目的是凈化城市雨水并補回地下水源,以對自然最小程度的影響、干涉,保持城市水的生態(tài)循環(huán)。
排水設施是指在一個區(qū)域中將地表水(地表逕流)或地下水任其自然或以人為方式排除的設施。雨水管理的排水設施應用主要集中在匯集與傳送兩個階段,是最終使雨水進入容納系統(tǒng)的保障。排水設施的景觀化設計方法主要從要素層面的形式、顏色、材質與建筑、環(huán)境、文化相協(xié)調進行討論,以增加城市的美學豐富度,拓展人們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體驗。
雨水匯集設施是指雨水降落到地面形成徑流過程中,控制雨水在地表運行的設施。根據(jù)匯集雨水的表面介質不同,將其分為透水硬質鋪面與綠地。
透水硬質鋪面形成的雨水徑流一部分進入傳輸設施,一部分則通過透水材料鋪裝、爍石鋪裝、柵格鋪裝、嵌草鋪裝等形式滲入土壤。
透水材料鋪裝利用鋪裝材料本身具有的透水性實現(xiàn)雨水滲透,如露骨料混凝土鋪裝、風積沙透水磚鋪裝、透水瀝青鋪地、混凝土透水磚鋪裝[2],可根據(jù)設計意圖靈活布置顏色與圖案。
礫石鋪裝利用混凝土塊石、卵石、磚石、沙礫進行鋪地,材質本身可透水也可不透水,主要靠粒狀或塊狀材料的堆積形成孔隙使雨水下滲。在費城海軍船廠舊址的美國服裝零售企業(yè)URBN總部園區(qū)的景觀更新中,設計者將原來的混凝土鋪地鑿開成塊狀,重新排列鋪在地上(圖1),不僅極大的減少浪費,而且保留了場地原有的記憶。在樹池、花池、道路邊緣也設置了磚石、沙礫鋪地,增加雨水滲透的同時豐富了鋪地形式。
柵格鋪地主要靠網(wǎng)格的骨架承受人或物的重力,對雨水通過的阻力甚小。在華盛頓州的自來水工廠雨水花園中,鐵質柵格與硬質不透水地面以自然形態(tài)咬合在一起,與周圍佇立的石柱共同營造出滄桑氛圍。而位于宜蘭的津梅棧橋則使用了柵格與木材搭配的鋪地,人們透過橋面鏤空的柵格可以直接看到草地與河水,由高差產(chǎn)生的畏懼感也會增添些許體驗樂趣。
嵌草鋪裝是一種綠地與石板、木材或鋼材混合鑲嵌的鋪地方式,組合方式靈活多變。IBM火奴魯魯廣場結合場地建筑紋理與夏威夷海洋環(huán)境,以統(tǒng)一的梭形曲線形式將草地、鋼材、石塊拼接在一起,形成整齊具有沖擊力的視覺效果。
圖2 URBN總部園區(qū)混凝土塊鋪地
綠地徑流主要依靠土壤自身滲透與排除,其與地形景觀營造整合可處理成坡地綠地與波浪式綠地。
坡地綠地,利用地勢匯集雨水。美國塞勒姆州立大學兩座建筑之間的場地形成一定傾斜度,使得降水從高處可以匯集到靠近道路一側的生態(tài)植草溝中,實現(xiàn)綠地徑流的排放;波特蘭唐納溪水公園利用了基地地形從南到北逐漸降低的特點,收集來自周邊街道的雨水,雨水經(jīng)過坡地上植物過濾帶的層層吸收、過濾和凈化,最終被釋放到坡地下方的水池中。
波浪式綠地,能夠在功能上阻礙雨水在地表的運行,增加下滲時間,在形式上提供不一樣的空間感受。萬科建筑研究中心的設計者認為坡地草坪會使雨水迅速流走,所以將綠地處理成波浪狀,草坪的坡度及波浪的坡度可以調整以實現(xiàn)最佳的滲透效果,而不會引起集水或流速過快,并種植喬木,利用樹葉、枝干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擊(圖2)。
傳輸設施主要是雨水徑流被匯集后的疏導路徑,實現(xiàn)雨水的就地滲透或送水至容納系統(tǒng)。主要傳送設施有排水溝渠、雨水管和雨水口。
排水溝渠指呈線性布局,用以輸送雨水徑流并控制流量與提升水質的造景設施。根據(jù)溝渠填充物的不同,分成自然溪水、礫石水槽、植草溝渠三種形式。
模仿自然溪水。波特蘭雨水花園的雨水通過整個區(qū)域的落水管匯入模仿山間溪流形式的階梯狀雨水渠中,水渠以玄武巖、鵝卵石、碎石、平石板與草本植被相互組合搭配,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淺灘、水池以及跌落的小瀑布。
在水槽中放置礫石或整形石塊,即使在沒有水的時候也能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路易斯安那州林地雨水花園中利用穿孔式不銹鋼高架石槽(圖3)解決地勢的高差問題,雨水進行有效過濾和散流后流入林間河崖的底部。
圖3 穿孔式不銹鋼高架石槽
圖2 萬科建研中心波浪式綠地
植草溝渠主要是以植物覆蓋為主的排水渠,兼顧凈化和滲透的功能。結合當?shù)赜炅颗c溝渠深度進行植物配置,草本與喬木的搭配可以充分利用豎向空間。
日常生活中雨水管多是白色、筆直的貼在墻上,簡潔且單調,可以從材質、顏色、布局進行處理增強景觀性。
統(tǒng)一雨水管與建筑的顏色,雨水管便自然融入到背景當中,比如塔博爾中學教室的雨水管與墻面、屋檐同為紅色,從遠處看去并不凸顯,并且很好的保持了白色窗戶的節(jié)律感。當有意彰顯雨水管或場地特色,可以將其漆成鮮艷的顏色,或者采用銅質雨水管增加質感,也可增加各樣裝飾物。
分段橫向或者圖案式排列雨水管,改變既有形態(tài)。在德國諾伊施塔特藝術街上有一堵獨特的音樂墻,普通的雨水管被演繹為樂器的一部分在墻上自由蔓延,下雨時則成為一支被喚醒的管弦樂隊,演奏著自然的樂章[3]。
雨水鏈是將雨水從屋頂引流到地面的鏈狀設施,下方接水池、礫石或綠地。雨水鏈材質豐富,常為銅質(圖4),也可利用水桶、卵石、榛子球、玻璃制成。雨水鏈相比雨水管形式靈活輕盈,不僅實現(xiàn)豎向疏導過程中雨水帶來的聽覺效果,而且增加了藝術裝飾效果。
根據(jù)雨水口分布位置不同,分為墻面雨水口與地面雨水口。
在國內外的一些古典建筑中會常用動物或人物雕塑來排水,比如故宮太和殿基座的螭首排水兼具裝飾與排水兩種功能,體現(xiàn)著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的建筑比較簡約,雨水口處理在形式上并不繁復,以簸箕狀為主,也可利用建筑高差將雨水口與水景結合在一起,臺灣光寶電子廣場將屋頂?shù)乃涞降孛嫠?,便形成雨簾小瀑布的效果?/p>
地面雨水口包括了雨水篦子與井蓋。不同于一般的直線型紋路的雨水篦子,曲線形紋路能夠很好展現(xiàn)水的流動性,給場地增添些許靈動的氣質。路面上井蓋分布多、功能性強,日本街頭的井蓋上彩繪著自己國家的特色——櫻花、古建、卡通,既形成一道靚麗的街頭風景,又進行了文化宣傳。
圖4 銅質蓮花狀雨水鏈
文章對透水硬質鋪面與綠地兩類匯集設施,排水溝渠、雨水管、雨水口三類傳輸設施結合實際案例對排水設施景觀化方法做了討論。正如詹姆斯·科納強調想象力深度對于景觀的重要性[4],作為城市基礎設施雨水管理的可視化部分,排水設施的景觀化設計可以給千篇一律刻板的城市面貌帶來一些驚喜與趣味,令排水設施從強調技術轉向技術、質量、美學并行,引導公眾更多的了解與關注雨水資源。
圖片來源:
圖 1~3 引自 ASLA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asla.org/。
圖 4 引自 Pinterest網(wǎng)站:https://www.pinterest.com/pin/。
[1]馬建武,(美)斯圖爾特·愛考斯.美國景觀設計中雨水管理的藝術[J].中國園林,2011(10):93~96.
[2]劉家琳.基于雨洪管理的節(jié)約型園林綠地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3.
[3]蒙小英,張紅衛(wèi),孟璠磊.雨水基礎設施的景觀化與造景系統(tǒng)[J].中國園林,2009(11):31~34.
[4]詹姆斯·科納.流動的土地[M].查爾斯·瓦爾德海姆.景觀都市主義.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15.
TU986
A
1673-0038(2015)50-0054-02
收稿日期:2015-12-1
賈向媛(1991-),女,山東濟南人,碩士,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