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俠 張寧勃 焦文濤 高 峰 西安中醫(yī)腦病醫(yī)院(西安710032)
孤獨癥(Autism)又稱自閉癥,是一種嚴重的神經(jīng)精神發(fā)育異常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為言語及交流技巧障礙、社會交往障礙以及興趣顯著狹窄等[1-2]。目前由于兒童自閉癥病因尚不清楚[2],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3]。筆者對35例典型自閉癥患兒采用針刺結合利培酮片口服為主治療,觀察異常行為的改善情況,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通過對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住院65例確診自閉癥患兒(診斷標準參照《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4版(DSM-IV)和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的診斷標準)的臨床觀察,按患兒就診順序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5例,男28例,女7例;年齡3~7歲,平均年齡3.5歲。對照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3.2歲。兩組臨床資料性別、年齡、病程無明顯差異,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意義,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利培酮片(國藥準字H20010309)口服,常規(guī)劑量為0.5~2mg/d,起始劑量為0.25mg,1d1次,逐漸加量,連續(xù)服用90d,觀察療效。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針刺治療:頭穴:定神針、智三針、四神針、顳三針、腦戶;體穴:以背俞穴、手厥陰心包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為主,第1組:心俞、肝俞、脾俞、腎俞、三陰交;第2組:風池、內關、神門、太沖、足臨泣;配穴:水溝、合谷、太溪、涌泉、勞宮。操作方法:患兒取合適體位,定好針刺穴位,常規(guī)消毒。選用26~28號、1.0~1.5寸長的華佗牌針灸針,頭穴針與頭皮呈15~30°夾角,用夾持進針法刺入帽狀腱膜下,根據(jù)不同穴區(qū)刺入1~1.5寸。要求固定不提插,捻轉時用食指與拇指掌側面夾持針柄,以食指掌指關節(jié)連續(xù)伸屈,使針身左右旋轉,每分鐘要求捻轉200次左右,捻轉2~3min,頭針留針1h。留針期間給予捻針2~3次,以加強針感,堅持帶針功能訓練。體針根據(jù)患兒耐受狀況,施術時靈活選用補瀉手法,太沖用瀉法,太溪用補法,余穴平補平瀉,點刺不留針。每天治療1次,每周6次,3個月為1個療程。
療效標準 采用自擬標準。五大異常行為:興趣狹窄、迷戀物品;日常生活方式固定、行為機械;刻板動作及喃喃自語;情緒易激惹,躁動及自殘;感知覺異常及睡眠障礙。顯效:上述五項異常行為有2項及以上明顯改善;有效:有1項及以上行為明顯改善;無效:五項行為均無明顯改善。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
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討 論 中醫(yī)理論認為自閉癥由于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后天失于調養(yǎng),脾虛運化乏源,致精血不足,腦髓失充、神失所養(yǎng),心竅不通或肝失條達,升發(fā)不利,則神明失用,神不守舍,而發(fā)異常。其病位在腦,與心、脾、肝、腎密切相關。
頭穴是根據(jù)臟腑經(jīng)絡理論,結合大腦皮層的功能定位,在頭皮上劃分出的特定刺激區(qū),治療腦源性疾病有特效。自閉癥兒童前額葉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情感行為障礙。針刺頭穴之智三針、定神針位于前額葉,局部取穴治療情緒行為、智能障礙疾病,有醒腦開竅,安神定志之功效[4],四神針位于巔頂,向百會方向聚刺,能收斂神氣,使患者神氣散者聚、失者復、亢者平而抑者揚,達到平衡,顳三針位于頭顳部,顳葉與人的情緒和精神活動、記憶有關,針刺可改善異常情緒及行為有顯著療效;腦戶,督脈之經(jīng)穴,交匯于足太陽。《難經(jīng)》說:“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本穴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經(jīng)氣出入腦中之門戶,為調整腦絡之氣的要穴?!鹅`樞·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脾藏營,營舍意…。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腎藏精,精舍志…”。臟腑功能正常,則情緒穩(wěn)定,臟腑功能失調,導致小兒產(chǎn)生行為異常。選用肝俞、風池、三陰交、太沖、足臨泣以清肝瀉火,疏肝解郁。選用心俞、腎俞、脾俞、太溪、涌泉穴,通過針刺以補虛瀉實,調理臟腑,平衡陰陽,以治其本。針刺水溝、內關、神門、勞宮以醒腦開竅,增其智,明其意。
利培酮片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其活性成份是一種具有獨特性質的選擇性單胺能拮抗劑,它與5-羥色胺能的5-HT2受體和多巴胺的D2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同時也能與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是強有力的D2拮抗劑,可以改善精神疾病的陽性癥狀及陰性癥狀,也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對自閉癥患兒的易激惹、躁動及情緒行為異常有改善作用。
[1] 張 朝,于宗富,黃曉玲,等.孤獨癥兒童早期聽覺統(tǒng)合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1,37:504-505.
[2] 張 穎,徐 秀.孤獨癥的早期干預[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8):741-743.
[3] 丁一蕓,衛(wèi) 利,王素梅.自閉癥中西醫(yī)研究進展及中醫(yī)研究思路淺析[J].世界中醫(yī)藥,2014,6(9):820.
[4] 趙寧俠,張寧勃,高 峰,等.參茸健腦膠囊聯(lián)合針推治療腎精虧虛型自閉癥36例[J].陜西中醫(yī),2014,35(12):1635.